分享

王思聪16岁才知道家里有钱:''''骗小孩''''是中国家长最大的蠢

 我伤仲永 2018-12-23

前几天王思聪又双叒叕上了热搜。因为有媒体报,他小时候一直以为自己家境平平,直到16岁才发现真相。他跑去跟父亲王健林求证。父亲回答:“这都被你发现了”。


网友纷纷表示:“我都二十多岁了,我爸妈可真沉得住气啊”。但其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骗小孩”是中国家长最大的蠢?


1

1

1


看起来,“骗小孩”这件事,中国家长是做得炉火纯青了。


很多事听起来挺好笑的。但如果你知道这种骗对孩子的恶劣影响,肯定就笑不出来了。


我其实一直非常反对父母跟孩子哭穷——本来家里条件还行,却非得骗孩子说日子多么难过,钱多么不够花,让孩子从小就觉得人生怎么那么苦,花一毛钱都有负罪感,最后形成根深蒂固的穷人思维,一辈子都改不了。



但大人们还沾沾自喜——他们只看到“把家里说得穷一点”能让孩子懂事、知道省钱,却看不到孩子由此而生的自卑、匮乏感、对钱的执念……这些坏作用,很可能毁掉他一生的幸福感。


而且,孩子最后总归会发现家里的真实情况。


如果你一直说“我们家买不起一百块的玩具”,最后他发现原来家里存着几十万,他一定会觉得父母是不诚实的人,内心的信任会崩塌。


其实只有两种极端的家庭,需要对孩子稍作掩饰:富得没边儿的,或者欠着巨款的。


其他绝大部分普通人家,直接跟孩子实话实说就很好。



呈现真实,往往就是最好的教育。


我小时候家里就是这样。


我爸会清清楚楚告诉我,家里每个月收入多少钱,基本开支是多少,如果不够花怎么办,如果能攒点,可以做什么。


这让我很受益,直到现在,也一直对钱有清晰的认识,也能够从全局把控。


所以我现在对儿子,也基本都是有什么说什么。


1

2

1


不只是钱,其他方面更是。只要有可能,我尽量不骗孩子。


有次儿子玩ipad不写作业,我严肃批评了他。


他有点怕了。隔一会就过来问我:妈妈你爱我吗?


问了四遍。



头三回我都很正常地说“爱”,到第四遍才有点意识到他在想什么了,就说“你记住,妈妈爱你这件事是没有条件的,无论你表现好不好,妈妈都爱你。”


他立刻开心了。颠颠儿地跑了。


我瞬间觉得这样可能又会让他放纵自己。


于是喊住他说:“虽然无论怎样我都爱你,但你表现好时我是开心地爱你,你表现差时我是忧伤地爱你。”


他想了想,说“那我尽量让你开心地爱我。”


我在微博上讲了这件事,有网友留言说:哈,你套路儿子。


是套路吗?我想了半天,觉得还真没有,因为我说的每句话都是真的。


其实,如果你足够爱孩子,在教育孩子时发心也足够善意,那往往“说真话”就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可惜,我们中国的家长,都太习惯说谎。


明明很爱孩子,也会在孩子表现不好时,吓唬他“我不爱你了”。


你可能随口一说,但孩子是非常认真的。


你以为这种恐吓让孩子乖乖听话了,你得逞了。却看不到这种话带给孩子的极大震荡、不安。他会觉得妈妈的爱摇摆不定,他的处境非常危险。


人的安全感就是这么丧失的。


1

3

1


更糟糕的是,很多时候,大人会故意去说低级的谎。


你信誓旦旦说“就去医院看看,不打针。”孩子信你了,结果到了医院,怎么不打?


你说“打针不疼,像蚊子咬一样。”结果,怎么不疼?


你说“张开嘴,就看看,不拔牙。”结果,怎么不拔?


这种事太多了。



我一个女友特别胆小,因为小时候奶奶带她,她稍微不听话,奶奶就是一通“警察会来抓你”“怪兽会来吃你”“老妖精会把你带走”,导致她现在明明什么事都没做,但一听到警笛就哆嗦。


我们常常为了达到眼前的小目的,去说特别低级的谎,这太傻了,而且后果也太恶劣了:


第一,孩子会对你严重不信任。


第二,你的权威会迅速跌落。


第三,你会给孩子造成认知混乱。


典型的因小失大。


你还以为自己多机智的。


1

4

1


中国孩子多多少少都有点犹豫不决,拿捏不定,搞不清状况。也多多少少都有点玩世不恭,不信任他人,不愿遵从规则……


这一切,都跟父母的不诚实密切相关。


因为在孩子心里,父母是最大的权威,父母说的话,就是天,是法律,是教科书。


而一旦这个教科书漏洞百出,孩子的认知就会混乱,不知你哪句是真哪句是假,更无法形成稳定的三观,无法对世界产生信任和安全感。



有次儿子的几个同学在我家玩,一个男生的妈妈打电话说“我五点到家,你也五点回去。”


男孩答应得很痛快,但挂了电话就说:“我妈那人,天天乱七八糟的。不用管她。她说五点到家,七点能到就不错了。”


我有点吃惊,才10岁的孩子呢,就已经对妈妈完全失去信任了。


而这个男孩,对别人也表现出了很大的不信任,他的口头禅就是“真的吗?”“不可能吧?”


这真的有点糟糕了。


当一个人对全世界都不信任,他可能幸福吗?


不可能。


因为人的大部分幸福,都必须有信任打底。恋爱你要信任恋人,工作你要信任老板,网购你要信任卖家,坐车你要信任司机……


如果你谁都不信,你一定没办法好好恋爱,好好交朋友,好好与人合作,好好过自己的生活。



所以信任是人一个很重要的能力。虽然偶尔有坏处,但它的好处显然更多。


之前有记者问著名投资人徐小平“不担心被人骗吗?”,徐小平说:“在人生的果园里,我因为信任收获的果实比因为怀疑失去的更多。”


可气的是,很多父母,正在用自以为是的小聪明,毁掉孩子对世界的信任感。


1

5

1


真的,是时候反省一下我们的欺骗行为了。


别以为“开个玩笑嘛”“孩子又发现不了”“就那么一说,没什么大不了”……


不对。这事挺严重的。


很可能因为你的不以为意,孩子一辈子都无法建立良好的内心秩序,一辈子都活得乱七八糟。


所以,如果有时候有些话你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说,那么首先考虑实话实说。


如果你下意识地想编瞎话,请先停下来问问自己“说实话不行吗”。


仔细思考后你会发现,我们对孩子说的90%的谎,都完全没必要。



绝大部分时候,你都可以并且应该真诚地告诉孩子真相。


比如打预防针疼,就告诉他,会疼,但如果不打这个针,以后要打更多针,更疼。就很好啊。


比如他表现不好,你就诚实说“你不好我也爱你,但我是忧伤地爱你”。没有一个孩子希望自己让父母难过,所以你这句话同样可以促使他好好表现。


比如“我是从哪里来”这个古老的问题,你完全可以老老实实告诉孩子:我生的,生的时候可疼了,但妈妈为了和你在一起,一点也不怕。多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啊。


明明说真话,就是最好的办法。为什么非得编个瞎话骗孩子?


关键是,“实话实说”是最简单,最容易做到的啊。


所以,别做那种无知、肤浅、自以为是的父母了。


尽量诚实地跟孩子沟通,让他能够清晰准确地认识世界,帮他构建稳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这才是你对孩子最长远的负责,也才能赢得孩子对你最大的爱和尊重。




来源:李月亮(ID:bymooney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