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麻药材规格等级标准

 旷世奇药 2018-12-24

一、术语和定义

1.1 天麻 GASTRODIAE RHIZOMA

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Bl.的干燥块茎。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立即洗净,蒸透,敞开低温干燥。

1.2 红天麻 gastrodia elata Bl. f.elata

兰科植物天麻原变型红天麻的干燥块茎。块茎较大,粗壮,长圆柱形或哑铃形;花茎橙红色,花黄色而略带橙红色。主要产于长江及黄河流域海拔 500~1500 m 的山区,遍及西南至东北大部地区。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栽培者多为此变型。

1.3 乌天麻 gastrodia elata Bl. f. glauca S. Chow

兰科植物天麻乌天麻变型的干燥块茎。块茎短粗,呈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节较密;花茎灰棕色,带白色纵条纹,花蓝绿色。主要产于贵州西部、云南东北部至西北部的 1500m 以上高海拔地区。天麻此变型块茎折干率特高,在云南栽培的天麻多为此变型。

1.4 规格 specification

天麻药材在流通过程中用于区分不同交易品类的依据。

注:根据市场流通情况,对药材是否进行等级划分,根据不同基原,将天麻药材分为“乌天麻”、“红天麻”两大类规格;根据不同采收时期,将天麻药材又细分为“冬麻”和“春麻”两种规格。

1.5 等级 grade

在天麻药材各规格下,用于区分天麻品质的交易品种的依据。

注:根据单个重量和每公斤所含个数,将天麻“冬麻”规格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等级;将天麻“春麻”规格分为“统货”一个等级。

1.6 冬麻 dong ma

在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天麻花茎未抽薹出土,进行采收加工的天麻。此时地下块茎内营养物质积累最多,质最好。

1.7 春麻 chun ma

清明过后,天麻花茎已抽薹出土,进行采收加工的天麻。此时地下块茎的营养物质已部分消耗,质次之。

1.8 潜伏芽 latent bud

指天麻块茎环节上鳞片腋内的芽。其在块茎环节上呈现出隐约可见的白色斑点,习称为“芝麻点”。

1.9 花茎芽残留基 residual of scape shoot

天麻略尖一端,有时可见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嘴状的芽或残留茎基,其中鹦嘴状的芽习称“鹦哥嘴”。

1.20 营养繁殖茎残留基 residual of vegetative propagation

白麻、米麻无性繁殖萌生出营养繁殖茎的残留基,箭麻上的残留基习称“肚脐眼”。

1.21 支 zhi

单位重量内所含天麻药材的个数。

二、天麻规格等级划分

三、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天麻药材规格等级性状图

图 A.1 乌天麻药材规格和等级

A—冬麻 一等;B—冬麻 二等;C—冬麻 三等;D—冬麻 四等;E—春麻 统货)

图 A.2 红天麻药材规格和等级

A—冬麻 一等;B—冬麻 二等;C—冬麻 三等;D—冬麻 四等;E—春麻 统货)

三、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天麻药材历史产区沿革

天麻以赤箭之名始载于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赤箭味辛温。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一名离母,一名鬼督邮。”“生山谷”。

魏晋时期《吴普本草》:“或生太山(今山东省泰山一带),或少室(今河南省登封县的嵩山一带)”。

《名医别录》增补:“生陈仓(今秦岭以北的陕西宝鸡市)、雍州(秦、汉时期的雍州为今陕西省西部、甘肃部分以及宁夏大部份地区),及太山、少室”。南北朝《本草经集注》和唐代《新修本草》均是沿用了《名医别录》记载。

宋代《开宝本草》:“天麻,生郓州(今山东省泰安市西南部的东平县和郓城)、利州(今四川省的广元市)、太山、崂山(今河南省登封县的嵩山一带)诸处,今多用郓州者佳”,其首次描述古郓州产天麻质量最好。《本草图经》将天麻分为赤箭和天麻两味药,赤箭在《名医别录》基础上,新增“今江湖间(今安徽南部、江西北部一带和浙江省湖州一带)亦有之,然不中药用”;天麻则在《开宝本草》基础上,新增“今京东(今河南省开封市的东部地区,)、京西(今河南省开封市的西部地区)、湖南(今湖南省全部和湖北荆山、大洪山以南,鄂城、崇阳以西,巴东、五峰以东地区)、淮南州郡(今安徽、江苏的南部和江西、浙江的北部地区)亦有之。嵩山(今河南登封县的嵩山)、衡山人(今湖南衡阳市的衡山),或取生者蜜煎作果食之”。《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记载“注云出郓州。考今之所出,赤箭根苗,乃自齐郓而来着为上”,《证类本草》记载:“今多用郓州着佳”;两者均进一步强调了郓州(今山东东平县和郓城县)为天麻道地产区,药材质量优良。

明代《本草品汇精要》:“赤箭,道地为兖州(今山东省济宁市的兖州一带)”和“天麻,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和新化县一带)、郓州着佳”。《药性粗评》:“生山东州郡平泽(可能指山东菏泽一带),今湖南、淮南(安徽)州郡亦有之。”。

清代《医经允中》:“出山东郓(山东省泰安市东平、郓城)利(应是四川省的广元市)二州山谷”。

其进一步强调了为天麻主产地。另外,清代一些地方志也记载了天麻新产地,如光绪《叙州府志》:“贡天麻为叙府之要务,每年派员从乌蒙之小草坝(今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小草坝乡)购得,马帮入川,载以官船,直送京都,皇上分赠诸臣,文武要员以获此赏为荣。”

民国《药物出产辨》:“四川、云南、陕西、汉中所产着均佳。贵州亦有产,但全无气味,不适用。”认为四川、云南和陕西汉中为天麻道地产区。

《本草药品实地之观察》:“真正之天麻,多半出于四川,但西藏方面亦有之;四川之雷波、马边、峨边、屏山诸县均产之;而大宗货物,仍多来自夷地(苗人住处),如小凉山中之中山坪、大谷堆、滥坝子,大凉山中之锣鼓拉达等处”,明确了四川天麻主产在凉山州和宜宾市。

《中药志》(1959 年)记载“主产于云南昭通、镇雄及四川峨眉、乐山、宜宾,贵州织金、纳雍、贵定等地;此外陕西、湖北及东北各省亦产。以云南昭通产着最佳,销全国并有出口。”

《药材资料汇编》(1959 年)记载“云南昭通所属鲁甸和海螺坝,永善、镇雄、彝良的小草坝,绥江、盐津(老雅滩)为主产地区。四川宜宾、马边、叙永、雷波、雅安、荥经、洪雅、乐山、峨眉高庙一带。又川北之巴中、万县临近地区,亦多见产。以上统称川天麻。贵州之兴仁、毕节、织金、瓮安、贵定、都匀所产称贵天麻(亦称川天麻)。此外,如湖北咸丰、鹤峰、巴东所产称什路天麻。河南南阳专区、陕西、汉中地区西乡、宁强、大安、镇巴、佛坪、石泉、甘肃文县等地,都有野生,称西天麻(亦称汉中天麻)。以云南昭通海螺坝、彝良小草坝及四川荥经所产为上品,尚有云南永善、绥江、镇雄、盐津及四川雷波、马边、叙永等地所产,其品质佳者居多,统称川天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1975 年)记载“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区,此外陕西、河北、安徽、江西、湖北及东北各地也有产”。

《中药大辞典》(1977 年)记载“主产贵州、陕西、四川、云南、湖北等地”。

《中国道地药材》(1989 年)记载“天麻主产我国西南诸省,东北、华北亦有分布,云南昭通产者最为驰名。近代野生天麻的道地产区在西南,尤以“贵天麻”最为驰名”。

《中药材商品规格质量鉴别》(1995 年)记载“野生天麻,为四川、云南两省有名的地道药材。主产于云南昭通、彝良、镇雄、永善……鲁甸,四川荥经、古蘭、叙永、宜宾……等地。贵州毕节、大方…遵义产量也多,但质量不及四川、云南好。此外,陕西汉中、安康、商丘,甘肃甘南、文县、陇南,河南西陕、卢氏,湖北孝感、大悟,吉林浑江市、通化等地亦有产。以云南昭通彝良,四川荥经所产最有名。”

《中华本草》(1999 年)记载“以贵州产质量较好,销全国,并出口”。

《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2010 年)记载“野生天麻主产于云南的昭通、镇雄、彝良…贵州的毕节、赫章…,四川的宜宾、叙永、雷波…凉山等地。上述品种,新中国成立前多集中在重庆输出,统称‘川天麻’,产量大,质量好,尤以云南彝良小草坝的产品最佳,称‘地道药材’。此外,湖北、陕西等省亦有部分出产,品质较逊,统称‘什路天麻’”。

新中国成立后野生天麻的新产地不断被发现和增加,但由于天麻用量的大幅度增加及野生天麻自然更新缓慢,人为大量采挖迅速导致了野生资源破坏严重,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野生天麻资源逐步衰竭濒危,已分别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二批)》、《中国植物红皮书》列为国家保护Ⅱ级品种。目前我国野生天麻已经形成不了商品,商品药材基本靠栽培药材供应。

20 世纪 70 年开始,我国学者先后在云南昭通、湖北利川、陕西汉中等地开展天麻的人工栽培获得成功,并在全国进行推广,发展形成我国天麻新的产区。

《中药材商品规格质量鉴别》记载“以陕西汉中地区的城固、宁强,湖南怀化地区的地道,湖北的利川等栽培较多,湖南怀化所产质量较好”。近年来,笔者对全国天麻栽培产区进行了调研,当前栽培天麻主产区主要为云南昭通市的彝良、镇雄、大关、永善和丽江市的永胜、古城、宁蒗,贵州大方、德江、施秉,湖北宜昌、利川、房县、罗田、英山,安徽岳西、金寨、霍山,陕西汉中宁强、略阳、勉县,四川广元、南充、荥经,河南商城、西峡。另外,在浙江丽水、甘肃文县、天水、西藏林芝、湖南怀化、吉林抚松和长白山、北京怀柔等地区也有少量引种栽培。

三、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天麻药材品质评价沿革

最早体现天麻品质概念的是东晋《抱朴子》,其记载“得其大魁末服之,尽则得千岁,服其细者一枚百岁。”首次提出天麻古朴品质概念,即个头大者效果好(得其大魁末服之,尽则得千岁),个头小者效果要弱(服其细者一枚百岁)。

宋代《开宝本草》记载“今多用郓州者佳。”明代《本草品汇精要》记载:“赤箭,【道地】兖州。天麻,【道地】邵州、郓州着佳。【用】根白而明净者为好。”清代《医经允中》记载:“出山东郓利二州山谷。明润肥大者佳。”从上述文献总结为天麻以山东东平县、郓城,湖南邵阳、新化等地产者为好,天麻具体性状质量方面以根白而明净者和明润肥大者为佳。

民国《药物出产辨》记载“四川、云南、陂西、汉中所产着均佳。贵州亦有产,但全无气味,不适用。日本亦有出,亦无味,不适用。”

民国《中国药学大辞典》记载“透映而坚实为佳品。”

民国《本草药品实地之观察》记载“天麻亦川省大宗出口药材之一,分三等花色,上等称麻王,中等称贡麻,下等称拣麻。”

《中药志》(1959 年)记载“由于采收季节不同,分为‘春麻’及‘冬麻’两种。在 3~5 月间植物刚出芽或仅具短茎时挖出者称为‘冬麻’,此时不易采到,故产量较小,但质量好。以色黄白、半透明、肥大坚实者为佳。色灰褐、外皮未去净、体轻、断面中空着为次。”

《全国中草药汇编》(1975 年)记载“经验鉴别天麻,常归纳为三大特点:‘鹦哥嘴,点轮环,肚脐眼’。鹦哥嘴指顶端嫩红芽,是质优的‘冬麻’的特征。春季 4~5 月间采挖为‘春麻’;立冬前9~10 月间采挖的为‘冬麻’,质量较好。”

《中药大辞典》(1977 年)记载“冬、春两季采挖,冬采者名‘冬麻’,质量优良;春采者名‘春麻’,质量不如冬麻好。”

《中药品种理论与应用》(1990 年)记载“通常以个大,体实,色黄白明亮呈半透明状者为佳。故商品又有“明天麻”之称。”

《中药材商品规格质量鉴别》(1995 年)记载“天麻以野生品优于家种品。野生品中又以冬麻质优。皮粗,肉薄,空泡,色暗褐着为差次。”

《中国药材学》(1996 年)记载“冬、春两季采挖。冬季采收为冬麻,体重饱满质佳;春季采收的为春麻,体松皮多皱缩质次。本品以个大、质坚实、色黄白、断面半透明无空心着为佳。”

《中华本草》(1999 年)记载“以质地坚实、沉重,有鹦哥嘴,断面明亮,无空心着(冬麻)为佳。”

《现代中药材商品通鉴》(1999 年)记载“以质地坚实沉重、有鹦哥嘴、断面明亮、无空心者质佳;质地轻泡,有残留茎基,断面色晦暗,空心者质次。”

《500 味常用中药材的经验鉴别》(1999 年)记载“天麻商品中以个大,质重、坚实,色黄白无空心,断面角质明亮者(俗称“明天麻”)为佳。冬麻和春麻中,以冬麻优于春麻。野生天麻普遍被认为优于栽培品,尤以正宗贵天麻为上品。其次为汉中及川东、鄂西所产,东北产品较次(亦有资料认为栽培品天麻优于野生天麻)。”

金世元《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记载“无论野生品还是栽培品均以块茎肥大、质坚实、黄白色、半透明、无空心着为佳。”

《中国药典》1963 年版“以体大、肥厚、色黄白、质坚实、断面明亮无空心者为佳。体小、肉薄、色棕红、断面中空着质次。”

《中国药典》1977 年版“以体大、质坚实、色黄白、断面半透明无空心者为佳。”

综所述中,天麻的品质评价以块茎肥大(个大)、质坚实、色黄白、断面明亮,无空心着为佳。为制定天麻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提供了依据。

综上,天麻在我国分布较广,产地上民国以前“以郓州、兖州、邵州者为佳”,民国指出“四川、云南、陕西汉中所产着均佳”,近代以来,根据天麻采收时期,将天麻药材分为“冬麻”和“春麻”两种规格,并根据天麻大小分为三至四个等级。但由于野生天麻资源的破坏,人工栽培天麻技术的成功,现天麻药材全部为栽培。另通过植物分类研究,科研人员发现天麻有红天麻原变型、乌天麻变型等种类,两者外观形态和地域分布有着显著差异;红天麻长条形,折干率低,分布广泛,主要在中低海拔区域栽

培,市场价格低;乌天麻椭圆形,折干率高,分布范围较窄,主要在高海拔冷寒区域栽培,市场价格高。由此,在原来“冬麻”和“春麻”两种规格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天麻基原将天麻药材分为乌天麻、红天麻两大规格,天麻等级沿用四个等级划分方法。本次制定天麻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是参照了现代文献对天麻药材的质量评价和市场、产地调查情况为依据,根据上述的四种规格,再从天麻药材个子重量大小、完整度、色泽和质地等方面进行评价、分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