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中小制造业成本核算问题之二

 左岸金戈财税 2022-11-21 发布于广东

第一篇主要大方面谈了下中小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实际上更多的主要谈了中小企业因为对成本核算方面,主观意识知道成本的重要性,但是因为所谓“老板小算盘”的考虑,没有重视成本核算或者压根没有成本核算。那么本篇主要谈一下,企业不仅认识到成本的重要性,而且也希望相关部门把这种意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成本核算仍然无法满足企业管理者的要求。

一:成本核算成败在系统也不在系统

   1:成本核算系统之思考

中小企业老板可能刚创业初期,对于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认识不够,认为市场或者产品企业首先需要考虑的,这也无可厚非。就如同管理学专家陈春花,曾说的“管理需要和企业发展相适应,当管理超过了企业发展,就是浪费。”笔者具体没有去检索她的说法,反正大概是这个意思吧。这样我们也理解了,初创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随着企业发展壮大,企业就需要提升与企业相适应的管理水平。有老板说了:“什么财务管理啊,不就是发布一下财务经理或总监的岗位,招个人就能解决的问题嘛。我们企业以前小,没有这个实力,所以一直是代理记账,现在有钱了有啥不能解决的”。财务管理问题看似只是财务部门的问题,如果只是招人,招高人,高薪招高人等办法,以希望某个人将财务管理提升到一个层次。可能效果不是那么明显。有老板说了:“现在科技这么发达,AI、智能化、财务机器人都有了,财务几个数的问题,还搞不定?该买ERP的买ERP,没有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只是单纯购买一个软件就能搞定一切财务问题的话,一个软件不行购买两个,国内不行购买国外的。如果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也是这种买、买、买的心态的话。可以遇见这种技术控的企业,也很难做到把财务管理做好。以上种老板代表了两种企业面临的问题,一种是寄希望某一个财务高手把财务管理做好,也就是把成本核算做好。另外一种就是寄希望某一个财务软件把财务管理做好。这两种企业都是把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视为一个“单机版的游戏”。实际上财务管理或成本管理,是企业各种资源,各部门,各业务形态综合的一个反映缩影,成本管理远不是单机版游戏,它是需要联网的协同作业。

    笔者曾遇到某企业,企业成立三五年成本核算一直就是毛估,外帐根据所谓“道听途说”的税负率,进行对应成本结转,以保持外帐成本数据与金三系统数据协调性。内帐压根没有进行成本核算,结转成本根据老板心目中的毛利估一个成本。突然企业做大做强了,产品系列也多了,还有不少定制化产品。那么此时曾经在老板椅上“羽扇纶巾”的老板,面对新形式下,完全是六神无主。以前可能小打小闹,款到发货,价格在一个竞争区间,谈笑间老板就定了。可是现在订单量剧增,客户的商户条款就发生变化了,也不可能还是以前的款到发货了,以前的几千台产品到现在的几万、几十万台。合同条款和商务条款都需要变化,账期三个月六个月,再来个银行承兑或商业承兑。客户还因为购买的多需要额外的保修期,赠送条款。把价格优惠,赠送条款,保修条款,账期等都算进去。价格定多少是保本呢?价格定多少是亏的呢?此时成本核算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老板心中的“小算盘怎么打的噼里啪啦响?于是老板是做技术出身的,所以其技术控的特点,觉得企业需要上线一套ERP系统。也就是我前面说的,此类老板希望通过软件,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其实在没上线系统之前,企业的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企业技术发展、企业产品业绩增长的水平。仓库没有任何制度,一个仓管拿着A4纸张记录每天出入库,刚开始量少每个月通过盘点一次来倒推出入库数量,后来就量大就完全失控了。生产方面,只有仓库自己记在A4纸张上的,没有其他领料单和生产类单据。领用的材料不用的报废的可能一年盘点才退料一次吧。销售方面,出库的产品保修、换新、质保、赠送、样机、测试等乱成一锅粥。销售只记载卖出去收钱的,其他类型的出库单据完全没有。在没有上系统之前存在包括但不限于以上这些问题。希望买一个系统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不用说我们也可以想到,这些问题根本不是一个系统可以解决的。ERP系统中的供应链模块是可以让日常的不规范,开始走正确的渠道,矫正以前的不规范做法。但是根本问题还是要解决用系统的人的思维,日常仓库、采购、生产、销售人员的处理事务的模式,这些每一个与供应链打交道的人的的错误惯性思维和行为。

    相比较完全手工核算成本的模式,有系统核算成本肯定在数据取数,规范业务,规范数据,规范单据/工单,成本分析等方面肯定具有一定优势。但是系统不是万能的,成本核算的精准性说到底还是企业管理的问题。财务部门当然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利用制度,利用专业水平将公司各个部门,各个之前分散凌乱的业务和数据孤岛串联起来。财务部门也可以在涉及成本核算方面发挥融合的作用。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看法,实际上因为每个企业的不同,构成每个业务端的人也是不同的,管理方式也不是不同的,只有有机协调各部门才能将管理发挥到做到作用。

2:成本核算之管控体系搭建

以上谈了不少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是否有一套解决的标准答案呢?严格来说是没有的,但是从成本核算的理论上,笔者想试着以风险控制理论角度,谈一下个人理解的管控体系。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可以根据企业自身实际进行完善。

组织建设:因为成本核算不是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首先要将成本控制工作提升到一定高度,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既有高层领导的决策能力,又有具体的操控技能。因此特规定:以总经理为中心;以公司行政隶属划分为单位;以各部门经理为首要负责人,以经营部为主要管理机构,形成以点带面的框架组织。一个erp系统,一个财务高手是解决不了成本核算的核心问题的。必须以组织为中心,建立组织体系化应对机制。

制度建设:建立公司成本控制规定、表格,建立成本控制组各岗位职责,明确成本控制组职责分工。

规范流程:凡涉及购入、费用的合同,材料、设备的出入、费用支付等各业务,在原流程的基础上增加成本审核、控制流程。

明确方法: 明确各部门职员、主管、经理各自应掌控的范围,明确责权利,确定奖惩制度。

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或ERP系统:梳理并完善现有系统供应的各项操作规程,并对目前存在的供应链问题进行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建立一套信息反馈及时有效的制度。

成本风险控制体系(见下表)

序号

成本控制项目

措施

责任部门

完成时间

1

成本控制培训(涉及供应链各部门)




2

存本控制风险点(涉及供应链各部门)




3

细化成本各种计量




4

细化成本核算




5

建立供应链成本责任制  (涉及供应链各部门)




6

确定供应链各环节控制重点及风险(涉及供应链各部门)




7

制定成本预算控制体系(涉及供应链各部门)




8

制定费用标准




9

制定物料消耗标准




10

制定科学分配标准




11

建立成本报告/分析/反馈制度  (涉及供应链各部门)




12

制定执行成本控制奖惩制度(涉及供应链各部门)




二:成本核算细节问题探讨

  本人第一点主要是谈了下系统与成本核算的关系。那么第二点主要是以与成本会计相关点,说一下成本核算的细节问题。

1BOM

BOM是成本核算的因子,可以说是基础之基础。想象一下如果要你做一个蛋糕,你不知道蛋糕的各种原料以及比例,可能最后做出来的就是面包?馒头?粉团?可是实务中很多企业对于BOM的重视是不够的。以下举几个例子说明下。

产品生产完了,BOM还没有出来。不少企业存在这个问题,毕竟企业产品是其生命线。可能先做个样机出来,但是样机之后也需要及时对BOM进行维护啊。可是到最后对外销售的时候,有系统的企业,可能在系统中出货时找不到这个产品。没有系统的可能月底财务做账的时候,发现销售这些出去了,可是之前的资料压根找不到产品的BOM。于是后续补充BOM,倒推领料,倒推生产等动作。如果有系统的话,不停地调库存,调库存,调负库存。

BOM更新不及时。

BOM更新不及时问题,一般是产品系列升级,BOM版本也需要同时进行增加。但是因为存在某些产品升级后和原来产品,只是差个不同的配件、或比较变化少的辅料和外观型号改变。导致生产一线人员认为差不多,就没有进行及时增加新BOM。而且缺乏相关制度内控,导致这些变化只有研发人员,采购人员,生产人员知悉。财务人员从始至终可能都埋在鼓里。笔者曾遇到某企业最后盘点库存,发现相关物料错配差异很大,后来发现成本运算或者采用系统核算还是用老的BOM进行核算,实际领料则是发生了变化。最后到了盘点这个环节才发现有几个系统产品BOM进行了升级,其中的物料发生了变化。

BOM设置不科学

以上关于BOM的第一点和第二点问题,其实只要建立制度,落实责任人,建立反馈机制,财务人员及时跟踪监督,用心做好是没有问题的。实际上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可能财务人员参与度不够,或者无法参与到的一个环节,确实影响成本核算至关重要的环节。那就是BOM设置。一般企业BOM设置都是由研发部门进行维护或者设置,财务人员很少参与,因为财务人员不懂嘛,所以你们技术部门搞好就是了。其实也是这个问题,导致这里面最容易出问题。以下举一个例子说明下。

--① BOM中包材问题,关于BOM中是否需要将包材设置其中对于每个企业来说,根据其企业自身工艺特点,进行处理。有的企业BOM设置时候,把一个产品的塑料泡沫,干燥剂,保鲜膜,纸箱子等都设置BOM中,因为其产品的特点。但是有的企业就不需要这么设置了,这些都是根据企业自身对于包材的管理来决定的,没有万能的办法。

--②BOM的损耗率设置问题,关于BOM设置中是否同时将相关物料的损耗率设置在BOM中,不同企业做法不同,就算同一企业不同产品也可能不同。各种做法需要找到适合企业管理需求的。笔者曾见某企业BOM,在系统中BOM设置对所有物料制定一个比例的损耗率,最后导致年度盘点的时候,发现库存和系统存在大的差异。而会计呢,因为可能从来没去看过BOM,也不知道BOM是如何设置,找了一大圈都找不到“消失的物料”,最后发现BOM设置中有损耗率设置问题。

BOM设置还有很多问题,此处就单独说两点。笔者主要想阐述的问题是,成本会计需要了解BOM,这是核算之基础,同时也要对于BOM设置有一定了解。

2:供应链问题

   关于供应链的问题,可以又是成本核算的重要环节。涉及供应链的可以单独成篇,此处先就简单说一下,后续专门篇幅会提及供应链及仓库管理。

涉及供应链的问题对于中小企业都是比较头疼的问题,几乎涉及生产企业大部分部门,从研发、采购、生产、仓库、销售等部门;涉及的业务有正常的采购生产销售,也有采购生产销售退换料/产品;涉及异常的工单拆卸,换线生产,委外管理等业务。它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部门就能解决好的事情,大家都在这个链条上。某个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链条上的业务部门都要受影响。这个问题对于没有供应系统的企业问题尤其严重,但就算有供应链系统,毕竟系统是死的人是活动,其存在的问题也比没有系统少不了多少。而这些所有的处理最终都会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如果说成本核算只是坐等各个部门最终数据,然后点击系统中的下一步,就希望达到成本核算之目的,那真可能没有那么简单。以下本人就每一个环节单独一个点进行说一下,具体可以见笔者后续对于此问题的专门文章。

研发涉及供应链问题,研发涉及供应链问题之一就是研发BOM没有设置,这是不少企业存在的问题,研发涉及到的物料都是走其他出入库,有的甚至认为研发拿去测试的材料,过几天就还回来了,没有相关手续。可是研发嘴上的几天,最后可能几个月?可能最后年终盘点的时候,大家都大眼瞪小眼。其实研发供应链管理牵扯的不仅是成本核算,还有税务上的高新认定,加计扣除等问题。此处篇幅所限不做过多阐释。

采购环节问题,采购环节主要书数量和价格问题。有人会说采购数量价格有什么问题的,按照采购合同数量价格都定好了,有系统的话直接输入系统完事啊。采购输单人员也认为采购嘛不就是数量和价格吗。于是如实按照单据输入。可是问题就出在采购人员没有财务意识,于是乎出现境外采购只输入采购单相关金额,没有将关税单进行汇总输入。而财务人员也没有进行检查,导致成本核算这块材料是没有含关税的。恩,输单也不是想的那么简单,不是只要完成任务式将数据输入系统就可以的。类似的问题涉及模具费,不同情况的模具费收费不一样,处理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是达到一定量可以返还,有的是在一定年限内费用或返还,还有的是一次性费用。但是发票材料一起开具,那么也不是如实输入即可的。笔者还曾见购买一批材料,供应商有折扣,而相关采购人员输单竟然为了方便,只在输单时在一批材料中将折扣只在某一种材料中调整,导致此种材料成本某一月异常。笔者也见过供应商赠送样品,系统只输入正常购买的,赠送部分采购竟然不入系统,你入不入系统也可以理解,但是不出库又将这部分在系统体现。还有类似问题太多太多了。这是不单单是采购人员的问题,也涉及到业务操作统一规范的问题,也涉及到成本核算事前的规范问题。

生产环节问题,生产环节最重要的问题是财务如何参与到过程控制。这个过程除了财务需要对企业生产流程,生产工艺,生产模式有了解外。还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能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这其实是最难的点。因为生产中很多问题,如果财务无法有前瞻性和参与性,最后所有的问题只有到核算的时候才能了解到,或者核算后都无法了解到。比如生产过程中,因临某个产品物料短缺,生产人员在相关部门口头允许下采用其代替下材料使用,产品这样生产完成了,其中这个突发性替换料,相关领导的口头允许,财务人员是无法知道的,但是参与的人员可能随着时间也慢慢忘记了。那么最后盘点的时候,对于某些材料的日常,可能记起也可能记不起了,那么那个时候一切都晚了。这类情况还有很多很多,比如临时换线,工单更换、工单改制、工单报废、工单返修,厂部直接和供应商调换料等等,其中参与人员如何参与进来这是个非常头疼的问题。对于经常性的生产变化,我们需要将制度更新,比如对于经常发生的返修换新,需要制定标准返修换新制度,对于工单更换或者委外物料的最小包装量管理,我们也需要更新制度。同时在制度外财务部及时作为外围的监管。但是生产环节的问题远不止这些,异常、突发、临时问题太多,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生产过程中异常的情况,可能在我们制定的各类生产流程管控之外,也就是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相关人员可能在我们制定的制度之外游走,对于这类“出轨”的生产异常行为,那就不是光强调制度,或者更新制度,就能“一堵为快”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