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四游记(360百科)

 青春常驻28 2018-12-24

内容介绍

明四种小说之合集。一曰《上洞八仙传》,即《东游记》,吴元泰撰,叙八仙成道故事。二曰《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即《南游记》,余象斗编,叙华光大闹天宫地府事。三曰《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即《北游记》,余象斗编,叙真武成道及降妖事。四曰《西游记传》,杨志和编,即吴承恩西游记之节本。除《西游记传》外,均杂采民间传说而成,以《上洞八仙传》最富特色。

东游记

作品介绍

其一《东游记》,又名《上洞八仙传》,二卷五十八回,乃明吴元泰著,其人字不详,号兰江,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明世宗嘉靖末前后在世。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等八仙,历来是民间年画、戏曲中的主题人物。小说结构极为粗疏,各回长短不齐,短的不足五百字,长的如第二回"老君道教源流"约有三千来字。

小说前三十一回及第四十五回分述八仙修真得道经过,感觉是像读干部履历表一般索然无味。八仙以及其他人得道经历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以铁拐李为代表,生小 "挹五行之秀气,识天地之玄机,不务家人生理,即慕大道金丹",换言之,生来是仙界选民,方能一人得道、合宅升天。另一类以蓝采和为代表,前生就是仙籍中人,如蓝采和前生为赤脚大仙,颇像干部下放农村锻炼,日后终究是要归位的。

小说中唯有东华真人之后身的吕洞宾,于大是大非上毫不含糊,却是"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好在仙界与人间相似,对于小节向来不大在意。观音大士当面向如来、老君投诉,在洛阳曾多次遭吕洞宾性骚扰,只引来如来、老君一阵暧昧的大笑而不了了之。其中吕洞宾嫖宿洛阳名妓白牡丹一节(第二十七回"洞宾调戏白牡丹"),透露出当时人对道家源远流长的采阴补阳术--历来为儒释两家所鄙视的房中长生术--之深信不疑。小说第三十二回至至第四十四回写颇有点"叛逆"气质的吕洞宾,为了煞煞仙界的"华夷定分,胜负气数"论(其实也是儒家的理论),助辽国萧太后大摆天门阵以败宋朝兵马。各阵中以迷魂阵最为惨毒,吕洞宾令"密取怀孕妇人七个,倒埋旗下,遇交战之时,好取敌人精神。"两军开战后,"[宋将杨]五郎赶入阵中,[辽将]耶律休歌播动红旗,妖气并起,一群阴鬼号哭而来,宋兵各自昏乱。五郎令小儿扬威,手执柳条,御风而进,妖气渐散。宋兵赶至旗下,掘出孕妇7。耶律慌乱,弃阵退走。五郎赶上一刀劈死……。"第四十六回起写八仙在王母娘娘的寿筵--蟠桃会上喝得醉酗酗的,结伴遨游东海。又是吕洞宾倡议:"今日乘云而过,不见仙家本事。试以一物投之水面,各显神通而过何如?"众曰:"可。"铁拐即以杖投水中,自立其上,乘风逐浪而渡。钟离以鼓投水中而渡,果老以纸驴投水中而渡,洞宾以箫管投水中而渡,湘子以花篮投水中而渡,仙姑以竹罩投水中而渡,采和以拍板投水中而渡,国舅以玉版投水中而渡。未料东海龙宫太子魔揭见蓝采和玉板光彩夺目,甚是可爱,便连人带宝劫持而去,人囚幽室,宝归龙宫。

作品分析

以现代法治社会的眼光看,东海龙王是玉帝册封的东海水域最高行政长官,八仙是过境的游客,龙王只有保护游客生命财产安全的义务,决无掠夺私人宝物和非法拘禁游客的权利,八仙理应到天庭告状并完全有可能打赢这场官司。由于八仙党人一怒之下,忘记了或者说不信任仙界社会制度扬善惩恶的实践有效性,凭自身的神通,解救蓝采和,夺回玉板,由是引发一场海空大战,先打败龙王,后打败天兵。后得观音出面调解,双方才罢兵议和。这一战,东海龙王白白死了两个儿子不说,那海中无数的生猛海鲜更是无处索命。

小说著者显然对龙王破坏仙界制度持厌恶、谴责的立场,对八仙惩罚龙王父子持同情、赞颂的立场,并通过并无多少艺术感染力的文字向读者清晰地毫不遮掩地传达了他的立场。问题在于:在明代皇权的高压专制制度下,连《孟子》都会遭删节,包括《水浒传》、《四游记》等书的合法刊行、流通是如何可能的?换言之,为惩恶而破坏现存社会秩序的"以暴易暴"思想的合法传播是如何可能的?换成罗尔斯、哈贝马斯等人的社会政治哲学话语,当作为社会基本结构(制度与规范)之"第一义"的正义原则遭到破坏时,按照正义原则具有康德所谓"绝对命令"的性质,任何个人,包括受非正义行为侵害的当事者,撇开社会正义程序、制度和规范,藉助于个人或他所属团体的暴力,对正义原则破坏者进行惩罚,这一行为本身就是非正义的。(当有人,比如麦金太尔,提出"谁之正义"的问题时,他并非是向正义原则挑战,而是向现存社会秩序合法性挑战,如果有足够多的人跟着他走时,意味着革命的降临,任何程序性原则包括正义原则,在革命剃刀面前都是无效的。)因此,八仙党人反抗龙王、天兵的正义性,只能是一种幻想的正义性。于是问题换成了,这种幻想正义性的合法传播是如何可能的?它是否有转化为社会实践的可能?

一种可能的答案是:中国古代皇权专制社会虽然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事实上却是天高皇帝远,官方对正义原则的实际维护只延伸到县团级。正义原则在广大乡村间的确立,只能依赖于有正义感兼有钱的乡绅,只能依赖于有正义感兼孔武有力的乡民了。比如,乡绅、乡民就地而非越界打死个把盗贼,一埋了之,官府显然是不大可能追究的。正是这种破坏普遍正义原则的个案,大大扩张了民众的幻想正义性,反映在话本、戏曲、小说等艺术创作中,即是武侠文化的泛滥,八仙过海故事无非是其中最粗糙的一种。(清官故事则是幻想正义性的一种变形,手持尚方宝剑的清官可以"超越"社会正义程序和规范,先斩后奏,惩罚不义之人。)幻想正义性的流风遗韵反映在当代中国社会,则是以个人暴力处理民事纠纷(如医疗事故),以个人暴力惩罚偷盗等轻罪嫌疑人,等等。从社会功能角度看,因官方--正义原则的合法维护者--对非正义行为失察、延误惩罚(即正义迟到),民众由此而积蓄的"正义愤恨"藉幻想正义性这一精神减压阀而得到释放。也许这就是以"幻想正义性"为主题--看似反"不义"不反皇帝,实际上因破坏正义原则而有潜在反皇帝(替天行道)危险性--的文化得以在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合法传播的秘密。

东游记目录

  • 卷上

第一回、铁拐修真求道

第二回、老君道教源流

第三回、二仙华山传道

第四回、铁拐独步遇师

第五回、嘱徒守尸误化

第六回、铁拐托魂饿莩

第七回、仙丹起死回生

第八回、戏放青牛乱宫

第九回、秦王请祷玄女

第十回、铁拐屡试长房

第十一回、钟离将兵伐寇

第十二回、钟离不聿交兵

第十三回、钟离大破番阵

第十四回、番兵劫败汉军

第十五回、钟离败逃山谷

第十六回、东华传道钟离

第十七回、飞剑山嵎斩虎

第十八回、点金济众成仙

第十九回、采和持拍踏歌

第二十回、张果骑驴应召

第二十一回、果老殿中辨鹿

第二十二回、仙姑得梦成仙

第二十三回、洞宾店遇云房

第二十四回、云房十试洞宾

第二十五回、钟吕鹤岭传道

第二十六回、洞宾酒楼书鹤

第二十七回、洞宾调戏白牡丹

第二十八回、仙侣戏弄洞宾

第二十九回、三至岳阳飞度

  • 卷下

第三十回、湘子造酒开花

第三十一回、救叔蓝关扫雪

第三十二回、钟吕弈棋推气

第三十三回、洞宾私遣椿精

第三十四回、萧后吕客谈兵

第三十五回、洞宾大排天阵

第三十六回、宗保论阵泄机

第三十七回、铁拐大怒洞宾

第三十八回、钟离医疾调兵

第三十九回、大破金锁青龙阵

第四十回、钟离令破白虎阵

第四十一回、钟离令破玉皇阵

第四十二回、大破迷魂太阳阵

第四十三回、钟吕对阵回天

第四十四回、湘子设宴和好

第四十五回、国舅学道登仙

第四十六回、八仙求文老子

第四十七回、八仙蟠桃大会

第四十八回、八仙东游过海

第四十九回、洞宾二败太子

第五十回、八仙火烧东洋

第五十一回、龙王投奔南海

第五十二回、龙王水灌八仙

第五十三回、八仙推山筑海

第五十四回、龙王表奏天庭

第五十五回、八仙天兵大战

第五十六回、观音和好朝天

西游记

题材版本

《西游记》四卷四十一回,题"齐云杨致(或作志)和编"。全书情节与吴承恩著《西游记》相似,像是吴著的节本,可惜不仅失去了原文风采,行文也不够流畅,最为紧要的是作者完全没理解吴版《西游记》融儒道佛三家为一体的精髓,几使一本宝书沦为神话小说之流。一言以概之,眼高手低者之作,乏善可陈,有兴趣者当读原百回版本,另有李安纲著述的《苦海与极乐--西游记奥义》全面剖析此书,趣味之余令人不禁感叹前人之慧。

作者简介

杨致和[明](约公元一五六六年前后在世)(亦作玉和、志和)字不详,号齐云,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明世宗嘉靖末前后在世。善写小说,尝著《西游唐三藏出身传》(亦称西游记传)四卷。

西游记目录

  • 卷一

  • 第一回、猴王得仙赐姓

  • 第二回、悟空得仙传

  • 第三回、功完道作佛和仙

  • 第四回、猴王勒宝勾簿

  • 第五回、玉帝降旨招安

  • 第六回、大圣搅乱盛会

  • 第七回、真君收捉猴王

  • 第八回、佛祖压倒大圣

  • 第九回、观音路降众妖

  • 第十回、魏征梦斩老龙

  • 第十一回、唐太宗阴司脱罪

  • 卷二

  • 第十二回、刘全进瓜还魂

  • 第十三回、唐三藏起程往西天

  • 第十四回、唐三藏被难得救

  • 第十五回、唐三藏收服孙行者

  • 第十六回、唐三藏收服龙马

  • 第十七回、观音收服黑妖

  • 第十八回、唐三藏收服猪八戒

  • 第十九回、唐三藏被妖捉获

  • 卷三

  • 第二十回、孙悟空收妖救师

  • 第二十一回、唐僧收服沙悟净

  • 第二十二回、猪八戒思淫被难

  • 第二十三回、孙行者五庄观内偷果

  • 第二十四回、唐三藏逐去孙行者

  • 第二十五回、唐三藏师徒被难

  • 第二十六回、猪八戒请行者救师

  • 第二十七回、孙悟空收妖救师

  • 第二十八回、唐三藏师徒被妖捉

  • 第二十九回、孙行者收服妖魔

  • 第三十回、唐三藏梦鬼诉冤

  • 卷四

  • 第三十一回、孙行者收服青狮精

  • 第三十二回、唐三藏收妖过黑河

  • 第三十三回、唐三藏收妖过通天河

  • 第三十四回、观音老君收服妖魔

  • 第三十五回、昴日星官收蝎精

  • 第三十六回、孙行者被猕猴紊乱

  • 第三十七回、题圣印弥勒佛收妖

  • 第三十八回、三藏过朱紫狮驼二国

  • 第三十九回、三藏历尽诸难已满

  • 第四十回、三藏见佛求经

  • 第四十一回、唐三藏取经团圆

南游记

作品介绍

《南游记》亦名《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四卷十八回,题"三台山人仰止余象斗编"。余氏为晚明闽南地方书商,曾刊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我最初是在读《水浒传》时识得华光大名。第三十六回"没遮拦追赶及时雨,船火儿夜闹浔阳江"写船火儿张横接了宋江和两个公人上船,边摇橹边唱道:"老爷生长在江边,不爱交游只爱钱。昨夜华光来趁我,临行夺下一金砖。"宋江和两个公人听了这首歌都酥软了。金砖是华光的独门法宝,系纯金铸成,其功能犹如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既是兵器,又是招牌。华光即是凭了这块金砖和其他神通,为救生母,大闹三界。

小说第一回说华光原是佛门弟子,法名"妙吉祥",前身是如来佛前一盏油灯,昼夜煌煌,听经问法,得如来咒,遂成人身。这就引出一个问题:佛法云"六道轮回",即言人的灵魂无非经由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阿修罗道、人间道、天上道之一转世而来。而一盏油灯,哪怕它是佛前油灯(就像天安门城楼上几个大红灯笼),恐怕很难归属六道中的任一道,可见华光托名佛门弟子却已经坏了佛门规矩。其实此书渲染的儒、释、道三教同源,以道为尊的观点,很能代表当时一般朝野人士私底下的想法。道家有《老子化胡经》,一说化的就是释伽牟尼。小说中三十三天玉皇上帝举办"赛宝通明会",有点像现代的世界博览会,连与会的观音大士都要俯首称臣。

却说灵鹫山山后有一洞,洞主乃独火鬼大王,曾拥有灵山的土地所有权。大约"妖精菩萨,总是一念",故小说没有交代独火大王是神是魔,是仙是妖。因如来看中灵山生态环境好,便向独火鬼借住,双方立下文书,议定租期一年。期满后,独火鬼要求收回土地。如来不许,说是借期原为十年,查看文书,果然是十年。过了十年,如来又赖,说是借期原为千年,查看文书,果然是千年。有论者认为:"调整中国传统社会秩序,带动整个社会运转的,不是民法或其他什么法律,而是活跃的契约活动。"(俞江,《读书》2002年第5期)一纸不平等甚至欺诈性契约就此束缚了独火鬼的手脚,若比暴力,又不及如来的神通广大,只能忍下这口气。一日独火鬼逾想逾不是滋味,便打定主意前往灵山道场听如来讲经说法,课后顺便扰他一顿斋筵。他不知道如来说法犹同当代的MBA课程,决无白听的道理,那斋筵自然也无他的份。独火鬼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遂放火大闹灵山。如来一则慈悲,二则心亏,只使神通护住灵山,并不与独火鬼计较。一傍的妙吉祥童子看不过去,劝了几句,独火鬼一股恶气正好出在他身上,待要放火烧他。妙吉祥笑道:我本是佛前油灯,火之相,火之灵,你那妖火如何敌得过我三昧真火。如来大叫不可,独火鬼已被烧死在地。布衣以为,凭如来神通完全可以制止这场佛前凶杀案。现如来只是迁怒于妙吉祥,不免有借刀杀人之嫌,好永霸灵山地产。

经观音说情,妙吉祥免遭阴山之苦,带着一身神通,送去马耳山大王遗孀腹中投胎,取名"三眼灵光"。因偷紫微大帝金枪事发,再次投胎赤须炎玄大帝家,取名"三眼灵耀"。在琼花会上,灵耀打了太子,从此自号"华光天王",并反出天宫,逃入中界,第三次投胎萧家庄吉芝陀圣母腹中,俗名"萧显德",小说叙事时仍称华光。值得注意的是,华光投胎过程省略了佛道对生前善恶的审判程序,有点像现代的试管婴儿技术;更确切地说,就像换了一张身份证,姓名、出生年月和出生地变了,照片还是那张照片,神通还是那些神通。佛家业报轮回说华光天王全然不起作用。小说从第八回起,写吉芝陀圣母日日吃人,被龙瑞王捉去打入酆都,华光上天入地,寻遍三界,终于救出生母,显扬的是儒家孝道。

南游记目录

  • 卷一

第一回、玉帝起赛宝通明会

第二回、灵光在斗梓宫投胎

第三回、灵耀分龙会为明辅

  • 卷二

第四回、灵耀大闹琼花会

第五回、华光闹天宫烧 南天宝得关

第六回、华光来千田国显灵

第七回、吉芝陀圣母在萧家庄

第八回、华光在萧家庄投胎

  • 卷三

第九回、众臣表奏捉华光

第十回、华光占清凉山

第十一回、哪吒行兵收华光

第十二回、华光与铁扇公主成婚

  • 卷四

第十三回、华光闹蜻蜓观

第十四回、华光闹东岳庙

第十五回、华光闹阴司

第十六回、华光火烧东岳庙

第十七回、华光三下酆都

第十八回、华光皈依佛道

北游记

作品介绍

《北游记》又名《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四卷二十四回,亦余象斗所编。小说写天上玉帝见刘天君家有一"接天树",毫光灿灿,能聚诸般宝贝,命人索取不果。玉帝大怒道:"吾为一天之主,倒不及刘天君家有此树,能生七宝,现光照人,妙不可言。"众臣奏曰:"此树惟有刘天君家子孙,方得管理享用。"帝闻奏,忽然失声叹曰:"如何能到得他家,做个子孙,得享用此物,孤心足矣。"布衣初以为,这玉帝倒是个性情中人,不知他心中只想那接天树,并不愿受降生之苦。不料众臣不答应了,说是圣上金口玉言,驷马难追,必须改位投胎。(对于一心追慕中国古代民主的人来说,这倒是桩有说服力的个案。)玉帝说,依卿之言,孤去后谁来做天庭的三个代表呢?众臣又奏曰:"陛下三魂化身,当指一魂去降生投胎。"玉帝闻奏,不觉下泪。众臣安慰道,功成完满,依旧还原。玉帝虽万般无奈,只得指一魂化身奔刘天君家而去,后又屡次改换门庭投生,收天将,降妖邪,伏神魔,历尽风波,累世修行,终成正果。

魂魄之说,由来已久。《楚辞·九歌》有:"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礼记正义》曰:"魂魄,神灵之名,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既殊,魂魄亦异,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古人有三魂七魄之说,布衣读书也少,不知出于何典。灵魂与形体分离情节,小说、戏曲中常有,著名的如《牡丹亭》中倩女离魂故事。《北游记》中玉帝的三魂走了一魂,下凡投胎,可算是原创,有一点点神似现代的克隆人。小说中写到玉帝升殿与他的一魂化身--西霞国王见面的情景,"一见国王美貌,心中大悦,即封国王金阙化身荡魔天尊……,绣墩同坐,同入同行。"有点像贾宝玉遇见秦鲸卿的况味。至于真武大帝扫妖荡魔故事诚如鲁迅所说"如村巫庙祝之见",毫无可观之处。

北游记目录

  • 卷一

第一回、玉帝设宴会群臣

第二回、哥阁君臣游猎

第三回、太子提兵退番军

第四回、天尊点化玉帝

第五回、国王去蓬莱山修行

第六回、天尊二度玉帝

  • 卷二

第七回、祖师得道见帝

第八回、太子头挽阴阳髻

第九回、太子被戏下武当

第十回、祖师下凡收二怪

第十一回、祖师下凡收黑气

  • 卷三

第十二回、祖师遇着金刀难

第十三回、祖师收雷田二将

第十四回、祖师收瘟过火焰山

第十五回、祖师入天宫收华光

第十六回、祖师得紫微化身

第十七回、祖师收五雷五音

  • 卷四

第十八回、祖师收遮天帐

第十九回、玉帝差使灭村人

第二十回、孟山放囚入仙道

第二十一回、祖师过太保山降邪

第二十二回、祖师河南收王恶

第二十三回、祖师收得雷电神

第二十四回、祖师复下凡间救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