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女曹娥美德颂扬千年,晚年的书圣王羲之为她书文立碑点赞

 wuming0717 2018-12-24

书圣王羲之是东晋时期最为著名的书法家,关于他的出身年月还不尽详考,出生时间有人说是公元303年,也有人说是公元321年,卒于公元361年,又—说是公元379年。他写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儿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代表作有《黄庭经》《乐毅论》《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名帖,天下世人皆知。

孝女曹娥美德颂扬千年,晚年的书圣王羲之为她书文立碑点赞

王羲之除了行书被称为天下第一,他的小楷也是为人们津津乐道,如《黄庭经》与《乐毅论》秀美绝伦,最为出名。

孝女曹娥美德颂扬千年,晚年的书圣王羲之为她书文立碑点赞

▲王羲之《黄庭经》局部

关于小楷《黄庭经》,有一段传说:说山阴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书法作品,因知其爱鹅成癖,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作为写经的报酬。王羲之见鹅欣然为道士写了半天的经文,高兴地“笼鹅而归”。因此,《黄庭经》又俗称《换鹅帖》,现在留传的只是后世的摹刻本了。

孝女曹娥美德颂扬千年,晚年的书圣王羲之为她书文立碑点赞

▲王羲之 小楷《乐毅论》

《乐毅论》是三国时期魏夏侯玄撰写的一篇文章,文中论述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名将乐毅及其征讨各国之事。传王羲之抄写这篇文章,是给儿子王献之的。《乐毅论》真迹早已经不在,有传说武则天当政时因战乱为咸阳老妪投于灶火给烧了,还有说唐太宗给收葬了。今传《乐毅论》,皆为摹本。《乐毅论》共四十四行,气韵高逸,笔致婉丽,骨肉兼称,刚柔相济,舒和隽永,是古朴与妍丽兼美之典范。褚遂良《晋右军王羲之书目》列为第一。智永和尚也视《乐毅论》为王羲之正书第一。

孝女曹娥美德颂扬千年,晚年的书圣王羲之为她书文立碑点赞

▲浙江上虞曹娥庙

书圣的《黄庭经》《乐毅论》如此盛名;相比之下,他生前最后一幅小楷《曹娥碑》却让人觉得有些陌生。《曹娥碑》全名叫《孝女曹娥碑》,最早为东汉元嘉元年(151年)上虞县令度尚为孝女曹娥造墓建庙,并立石碑,由弟子邯郸淳撰写碑文。

此碑文里讲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东晋升平二年(公元358年),王羲之到曹娥庙,也为其事迹感动,以小楷书《孝女曹娥碑》文存庙内,又有新安吴茂先为其刻碑。三年之后,晚年体弱多病的王羲之去世,所以此作为他一生最后的小楷书。纵观《曹娥碑》结字扁平,用笔多不藏锋,有隶书笔意。其章法自然,笔力劲健,结字跌宕有致,无求妍美之意,而具古朴天真之趣。这幅王羲之晚年小楷作品,完全不比名作《兰亭序》逊色!

孝女曹娥美德颂扬千年,晚年的书圣王羲之为她书文立碑点赞

孝女曹娥美德颂扬千年,晚年的书圣王羲之为她书文立碑点赞

孝女曹娥美德颂扬千年,晚年的书圣王羲之为她书文立碑点赞

孝女曹娥美德颂扬千年,晚年的书圣王羲之为她书文立碑点赞

▲王羲之小楷《曹娥碑》拓本局部

曹娥是谁?她发生了什么事呢?曹娥(130-143) 上虞皂湖乡曹家堡人。话说东汉汉安二年(143)端午节,曹娥父亲曹盱驾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搞祭祀潮神活动,这一日风急浪高,主祭船被浪打翻,曹盱落水身亡,人们许久都没有打捞到他的尸体。曹娥当时年方十四,她在江边大声哭喊着寻找父亲,一直寻至第十七天仍不见父尸,便投入江中。五天后,曹娥抱父尸浮出水面。这是一个凄美动人、可歌可泣的故事,所以后人一直赞扬曹娥的美德。曹娥的故事被举世传诵,《曹娥碑》也名振天下,当然这和后世书法名家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北宋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北宋书法家、王安石之婿、蔡京之弟侍郎蔡卞以行书重书《孝女曹娥碑》文,立碑存庙,保存至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