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平学记]运行十载数上下五年分

 岭南书馆1 2018-12-24

文/KrSpirit·行思  20171208

​  此句是出自经典赋文《五言独步》,行思在接触子平之时,书中偶尔有提干支各分五年的论法,但不是多谈,且始终觉得干支是一个整体,强行把干支分成上下五年分论,实在有点奇怪。但翻阅古籍后发现,早期古籍中皆是遵循这样论法,赋文之类不说,拿有命例分析的古籍看看。

  《神峰通考》这本书算是目前能看见最早的实战命例分析集了,而不是拿古代名人八字做反推举例,其中上下分五年的例子很多。

  旴江夏岱三公命中有言“一生只得酉运五年,极美之运”,十分直接的例子。

  还有其他未直接提年份的,像是临川袁应龙春元命“脱辛,逢癸酉流年,克去甲木病神,所以早擢秋闱”天干单独一段运程,才有脱辛之说。吾父启完翁命“入戊己,破去假伤官,动多侮吝。入亥,生财”,本是戊戌、己亥两步大运,而这里不说戊戌大运如何如何、己亥大运如何如何,只谈“戊己”,再谈“入亥”,也十分明显。

  已经足以说明神峰论运是干支上下分论的,并且是按五年分论的。行思初读《神峰通考》时并未意识到这点,在论运上还觉得奇怪,怎么有的是天干大运单独排列,后来专门查运,前后寻了一遍命例才证实神峰是分五年用法,而其中“一生只得酉运五年,极美之运”此句算是最直接的证明。

  稍后期一些带命例分析的还有《子平玄珠》,多以东南西北,依古法重地支总论,偶尔可见干支单论,但有一部分命例干支单论是组合原因,而只喜忌干或只喜忌支。

  张侍郎岳命中“原带比劫太重,故不忌见官乡,丙丁运中连登而骤贵,卯甲之际劫重见财,致仕而卒矣”大运是丁巳、丙辰,而提天干丙丁论运,后运是乙卯、甲寅,而说“卯甲之际”不说“乙卯交甲寅之际”可见甲寅一柱是单论甲运和寅运。

  韩翰林应龙命中“丑运帮助金气而大魁。丙运逢枭,庚年透食,所谓食神制杀逢枭者也,遂以不禄”这里“丑运”、“丙运”都是单提干支,且说“丙运逢枭庚年透食”,而不说“丙寅运逢枭庚年透食”,亦可见是上下干支分论。

  再来看看另一本,十分出名的带命例分析的《子平真诠》。书中透露命例操作步骤清晰,且亦带简单的举例分析,所以相比前两书更加受到欢迎。

  在“论支中喜忌逢运透清”一章中“虽格之成败高低,八字已有定论,与命中原有者不同,而此五年中,亦能为其祸福”,标题已说明是支中喜忌,后面又言“此五年中”,很是明白,上下干支各分五年。

  如此,虽带疑惑,但干支分管年诸家经典皆有此用,不得不让人相信有其实战价值。

  子平赋文中最早谈及或许是《五言独步》,未言其理。行思想来,应是继承自禄命技法,翻查《五行精纪》其中果然有类似说法:“凡行运分上下五年,今运吉,而后运凶,则下五年福浅,今运凶而后运吉,则下五年凶轻。若凶遇凶,吉遇吉,则吉凶皆重”。行思此文并非寻源寻理,只是论证子平经典解析中皆有用此法,便不过多翻查。

 

  目前已知古人皆有干支分管各年,但分年数目并非仅有“上下五年分”一说,以五年分应是最早古论。后人实战中又有新观点,比如《御定子平·石田山人命理微言》中“覆载相成,天运长而地运短。解:天包乎地,故用神专看天。地承乎天,故天运常驻七。天运吉凶,每交即验;时支祸福,历岁方来,职此故也”,此说以天干为主,天干主七年,地支主三年。仔细想来,跟神峰的“盖头说”多少有一些相同,“盖头说”谈行运见喜神盖头即好运,也是主张干运较重,也多少有干支综合判断吉凶的意思,而在论命分析中还是以五年各分,干支综合判断算是参考吧。《命理约言》中也有提及“旧书谓一运上干下支,分管年数,率谓上下各五年。又有因运重地支之说,或谓上四下六,或谓上三下七”。

  论干而不论支,论支而不论干,始终让人奇怪,所以后来子平书中将此越渐梳理清晰。如《命理约言·看运法一》:

  “故上干下支共管十年为是。上下比和,上下相生,则其力相同;上克下者,上之力胜于下,下克上者,下之力胜于上;合之命主,上下俱喜,则十年全吉;上下俱忌,则十年全凶;上下一喜一忌,则十年之间,吉凶参半,此理之最确当者。但看上干较易,看下支较难,盖干神甲只是甲、乙只是乙,惟支则各有所藏,须一一研析。如行运寅字,原柱有或甲、或丙、或戊,当察此运,某干得气。再看上干是甲,则此运纯然是木;上干是丙,则此运大半是火;上干是戊,则此运一般是土,余支仿此。又上下与原柱干支,止论生克,理亦易见;下支则与原柱干支,生克之外,更有相冲、相合、相刑、相害种种道理,未易草率论断也”。

  究之其因,行思此前博文已经论述过,作者陈素庵遵从《滴天髓》的理论。而《滴天髓·岁运论》中就有言“日主譬如吾身,局中之神譬之舟马引从之人。大运譬所历之地,故重地支,未尝无天干。太岁譬所遇之人,故重天干,未偿无地支”所以才有后面的梳理阐述,将干支先归为一类为主,而后总论十年吉凶。

  后任铁樵也继承《滴天髓》的观点,只是《滴天髓》虽说上下不可独立论断,但未说不可各占几年管运,所以任铁樵并非俱以十年论,而是上下干支综合判断,行干看支、行支看干,以得吉凶。

  此法倒是十分妥帖,古人虽有分论年限,但也未必皆不参看上下综合判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