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子脸被同学抓破相却不还手 | 孩子被欺负,最怕家长这样说

 不忘初心证菩提 2018-12-24

朋友的儿子前几天在幼儿园被小朋友抓伤,额头和脸抓了好几道血痕,脸上更是抠掉了一小块肉。


朋友当天接儿子放学时发现这个情况,瞬间崩溃,孩子的脸怕是要留疤了。


朋友冲动地把儿子拉到小朋友的面前,告诉儿子打回去。可孩子不争气,一直不停地往她身后躲。

 


朋友说,平时总是告诉孩子「不要和小朋友打架,打人是不对的」,这一回孩子算是吃了大亏了。


看着儿子缩手缩脚的样子,那一刻她不气那个抓伤儿子的小朋友,却被儿子气得半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每一位父母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孩子被欺负了,到底要不要还回去呢?


 图片来源:《起跑线》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档节目中这样说道:


“肯定要打回去!孩子不能欺负别人,这是家教问题。防止孩子被欺负,也是父母们要教会的问题。

       

                                     

在一项调查中,


60%以上的父母表示「一定要打回去」,


30%的父母表示「动手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还有一小部分父母表示「不知如何处理」。


其实,孩子被打、被欺负,到底要不要打回去,可以用6个字概括:分情况,看形势!

 


有位同事诉苦,说她儿子可能是个傻子。


玩具被人抢走了,他竟然不去要回来。等人家玩够了,扔回来,他又笑呵呵地捡起来。


有几次,她鼓励儿子去要回自己的玩具,儿子犹犹豫豫去了,结果玩具不但没要回来,还被人推倒了。


而儿子站起来像没事人一样,完全不当回事。


当时她在旁边快急哭了,回家把儿子打了一顿。


其实,这位妈妈过于焦虑了。


绝大多数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并无危险性,争抢、推搡都属于正常。


只要孩子能继续投入到游戏中,情绪上没有委屈、愤怒、恐惧,也没有向父母求助,那就没必要焦虑和干涉。



日本一个教育课题组曾观测3岁儿童在一起玩的场景,发现孩子们总是在「抢玩具分出胜负——各自玩耍、沉默——重新一起玩耍」中循环。


孩子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学会思考和社交的。


如果父母过分焦虑,认为孩子被打、被欺负、吃亏了,一定要逼迫孩子去「讨回公道」,反而会让孩子产生自我怀疑和社交恐惧。


“我是不是太差劲儿了?”


“跟小伙伴们一起玩,会让我很丢脸。”


……


那些被父母保护得很好,从未跟小伙伴发生冲突、争斗,从未独立处理过社交困境的孩子,长大后的竞争力反而会很弱。


美国心理学家乔治·斯派维克说:从小习惯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长大后才能冷静应对困难,并拿出好决策。


图片来源:《完美陌生人》




但是,对于较大年龄的孩子,一旦遭到了连续的、恶意的被打或被欺负,父母教会孩子保护自己就十分必要了。


亲戚家有个男孩,被校园欺凌长达1年。直到他出现严重的抑郁、焦虑,难以继续学习,才被妈妈重视。


妈妈责怪他“为什么不早点说出来”,其实他早就发过“求救信号”,只是每次妈妈都说:


“没关系,大家都是同学,你躲着他点儿。”


“碰你两下就哭,男子汉哭什么哭?”


“没关系,多大点事儿,好好学习要紧…...”


如果被打、被欺负的孩子向我们求助,请父母一定不要说没关系”。



一次次被伤害,父母还不站在自己这边,孩子就会自卑、懦弱、胆小,越弱就越容易成为校园欺凌的受害者。


也有很多孩子,面对的可能不是校园欺凌,但也很受困扰。


小区里有个霸道的女孩,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会推人、抓人、脚踢人。


有次,我女儿跟她一起玩,发生了冲突,竟被那女孩扇了一个耳光。


女儿没退缩,眼里含着泪,向前一步大声喊:“你这样做是错的!你不是好孩子!”


身边几个孩子也纷纷上前,跟着一起喊起来。


那个霸道的女孩没见过这阵势,后退几步,赶紧跑了。

 

图片来源:《这个杀手不太冷》


面对被打、被欺负,父母可以教给孩子以下“防身术”:


  • 教孩子用语言震慑对方


“住手!这是我的玩具,不是你的,快还给我!”


“你再打我,我就还手了!”


“停!打人是不对的,我不允许你打我!”


同时,孩子还可以做出挺胸、掐腰、双臂交叉胸前的自信、防御动作,让人感觉「不好惹」。


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这样的语言还是很有震慑力的。


被打、被欺负,孩子不一定非要「打回去」,但一定有要「怼回去」的勇气!

 

  • 警告不成,就可以「打回去」


如果语言震慑不起作用,孩子就可以择机「打回去」。


可以用「推」或者跺对方脚尖儿的动作进行反击!


李玫瑾教授教对被欺负的外孙女说:“如果被对方抱起来,可以双手揪对方耳朵,一拽,他一疼,就把你放下了。”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教孩子一些防身术,保护自己。


当然,父母还要告诉孩子,哪里可以打,哪里不可以,避免孩子不知轻重,用削尖的铅笔、钢尺扎伤对方脆弱部位。


打回去是为了震慑对方,保护自己,而不是为了制造悲剧。


  • 告诉孩子,「打不过就跑」不丢人


如果打人者强大又残暴,又或者人多势众,这时候一定不能硬碰硬。


可以瞅准时机,撒腿就跑,往人多热闹的地方跑就没错。


父母要告诉孩子,面对欺凌,逃跑也是一种「英雄主义」。

 

蔡康永在《奇葩说》里说:我们相信还击是必要的,相比还击的力量,我们更要培养孩子还击的智慧。”



在欺凌中,教孩子学会打回去,并不是提倡暴力,而是提倡一种自我保护的能力和面对暴力的态度。



有记者采访校园欺凌者:“你们为什么欺负他?”


校园欺凌者翻个白眼说:“你看他那个怂样子,不欺负他欺负谁?”


欺软怕硬,是欺凌者的特征。


所以,想要孩子不容易被欺负,就要让孩子学着态度「硬」起来!

 

  • 运动能力强的孩子,不容易被欺负


李玫瑾说:“孩子一定要有体育锻炼。有运动,就有爆发力。有爆发力,就不容易被欺负。”


相关调查显示,体型瘦弱或肥胖都是导致校园欺凌的主要因素之一。


经常运动的孩子,身体会比较壮实、灵活、反应快,不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


而且,运动好的孩子一般朋友、伙伴更多,情商高,人缘好,合群也是不容易被欺负的因素。


  • 让孩子有不容易被欺负的气场


这种气场,就是让人看上去「不好惹」。


与其说是气场,不如说是孩子的自信心。


内向、胆小、害羞的孩子,也最容易成为被欺负、欺凌的对象。


很多孩子被欺负了,不敢告诉父母,因为他们拿不准父母的反应,他们不知道父母是否真的会站到自己这一边。


父母一定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尊重和安全感,让孩子有强大、安定、果敢的内心。


图片来源:《奇迹男孩》


一个在家敢说「不」的孩子,才敢对欺凌者说「不可以」!


孩子心里有力量了,气场就一定有震慑力了!


伊能静曾说:「请你一定要成为孩子内心可以依靠的父母,当孩子被欺负、霸凌伤害时愿意跟你倾诉,你才不会养出一个因为压抑而伤害他人的孩子。”



金星曾讲过儿子的一件事:


有次她儿子去超市,因为一辆购物车,被一个很蛮横的小孩打了个耳光。


儿子捂着脸,没还手。


看到这一幕的金星气急败坏地追问:“儿子,那个小孩打了你,你为什么不打回去?”


儿子淡定地说:“我不,他打我是因为他妈妈没教育好他。”


一句话,让金星对儿子理性做法深感安慰。

 

图片来源:《小淘气尼古拉》


歌德说: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 。


我们不希望孩子一味隐忍、退缩,那样只会让「作恶者」变本加厉。


我们也不希望孩子是个睚眦必报的人,那样会损伤孩子宽容的人格发展。


面对被打、被欺负,我们教孩子「打回去」,不是为了以暴制暴,而是为了保护自己。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得寸进尺,我必让你招惹不起!


没有底线的退让,只会让孩子陷入绝境。


我们教孩子心存良善,但更应教孩子懂自保。

 

愿我们的孩子有爱心和善良,但也一定要有聪明和原则。


愿我们的孩子有柔软和温度,但也一定要有獠牙和铠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