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挑战权威

 汐钰文艺范 2018-12-24
国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四大名著的。但我给其打的总分却没有那么高。

  记得小时候我家有套《水浒传》,当时将“浒”念成“许”的我,翻开第一页却认识这些字:“《水浒传》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咦?这是什么意思?投降派不是“坏人”吗?为啥说“好”呢?后来看懂了里面的斗殴、背叛、通奸……那更是让一个少年人不知走向何方的引导。现在看来,若想当女汉子,倒是“必修手册”。

  这就是我对《水浒传》的最初认识——糊涂到家。而对《红楼梦》感觉就不一样了。那时上了初中,下学后会和同学去海淀区魏公村的书店。那时书店的书都是——尤其是小人书——放在柜台里面,有售货员在后面看管。那时《红楼梦》的小人书很薄,封面是红底,画着病态的各种美人。我每次只用零花钱买一本:一毛五到三毛五之间吧!就这样断断续续地看了个没头没尾,但里面的人物却那么栩栩如生,少女的心扉从此被打开了。可惜,还没等我凑齐一整套,就被同学借走好几本。我这个北京妞非常“二”,过了一阵子没人还,居然也忘了谁借去的!结果,这套小人书从此不翼而飞,若留到现在,还不卖个好价钱?

  上了高中更是过分,把周汝昌的《红楼梦诗词解析》借到手,一个暑假看得神魂颠倒,还写了很多“诗词”,妈妈实在看不下去了,开始警告我:“马上要高考了,你这样下去,还想不想上大学啦?”我这才算罢手。

  《西游记》是从收音机里听孙静修爷爷讲的,可听着听着,小心眼又活泛了:怎么都是一个结局呀?都是孙悟空斗不过就去找观音,观音就给收了。若是还不能收,直接如来出面。那到底算不算老孙的功劳呢?而且,唐僧反正死不了,所以我心里并不为他着急,反有些替那些妖魔鬼怪着急:知道你们都是徒劳呀!你们受到的劫难并不比唐僧师徒少呢!另外《西游记》里有个最不成功的人物,就是沙僧——性格没有特点,只记得他是后勤部长,但却做得不咋地,不然老孙怎么老是出去找吃的?一本书下来,沙僧是什么脾气?喜欢什么?都不知道。

  《三国演义》,直到读大学时才看。看了很多书之后,发现许多书比这四大名著好看得多,但不敢讲出来,怕人家笑话自己无知。

  仔细回味一下,这四本书为什么经年有争议、但又受重视,其实并不见得是文学价值都数一数二,而可能因其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反抗与叛逆——反抗神权、反抗家族礼教以及反抗当权者。我觉得这才是它们的真正价值。所以,应该叫“四大反著”更精准。

  试验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服从权威”——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社会心理学家斯丹利·米尔格伦的相关实验:为了研究为什么二战时成千上万的人成为对犹太人大屠杀的纳粹的追随者。后来英国摇滚音乐人Peter Gabriel受此实验启发写了一首意味深长的歌曲:《我们被告知这么去做》(We do what we're told)。其沙哑嗓音在我们的耳边轻柔地呐喊:“听到什么,就做什么……一点怀疑,一种声音,一场战争,一个事实,一些梦想……”

  一个人年轻时,没有形成自己的三观,难免为潮流左右,可能会自设偶像;但当你到了能自己思考的年纪,必须要用自己的脑子筛一遍那些所谓“神人”的话,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你才能开阔视野,强大内心,逍遥生活。

  还是那句话,不破不立,批判性思维,是一个人总要去做的——或早或晚,必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标准,要是都一致,这个世界还有什么乐趣可言?文学、艺术、书法等等,无不如此。作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让我们胆子大些,再大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