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柳传志、任正非创业初的眼光,看如今联想和华为的格局

 坚持最后5分钟 2018-12-24

柳传志创立联想时是40岁,任正非创立华为时是43岁。

联想和华为,两个半百中年人在创业的路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两家优秀的公司后来走的道路,却截然不同,这似乎从两人创业之初就能看出倪端。

联想:柳传志

1984年,这一年柳传志40岁,月工资78元,全家七口人挤在那间12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已好多年。

1984年深秋,刚刚过完四十岁生日的柳传志,与后来被称为“创业元老”的11个人一起,在北京中关村中科院计算所不到20平米的门卫室,创立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的前身)。

而联想控股的大楼正是盖在柳传志最初创业的地方,柳传志后来说,他之所以选择出来闯一把,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那时他已经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工作了八年。

从柳传志、任正非创业初的眼光,看如今联想和华为的格局


与一般待业青年不同,创业意味着要打破手中的铁饭碗,为了打消这些下海科研人员的顾虑,时任中科院院子的周光召开始推行“一院两制”的制度,鼓励像柳传志一样的科研人员下海创业。

给钱,启动资金20万;给金字招牌,可以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这块金字招牌;给权:财务、人事、经营决策”,为了鼓励体制内人员下海创业,中科院给足了优惠条件。

但刚开始组建公司的柳传志,很快就开始为资金发愁,20万对于科技公司来说,完全是杯水车薪。

为了迅速积累资本,他带着公司成员开始倒卖电视机,电子表,旱冰鞋,1985年,由于在经销一批彩电时轻信他人,公司损失惨重。

渴望的资金积累,转瞬变得更加捉襟见肘,恰好科学院要为各单位配备一批电脑,这项工作只需要验收、组装等基本的电脑技术能力,柳传志接下了这笔生意,使公司获利60万元。

赚到第一桶金的柳传志,开始谋划公司的未来。

从柳传志、任正非创业初的眼光,看如今联想和华为的格局


当时中国的计算机主要来自国外,进口计算机无法识别中文,这成为计算机在国内普及的主要障碍,柳传志很快发现了其中的商机。

他找到了正在研究计算机汉化的倪光南,当时倪光南研究的计算机联想式汉卡已经快要成型,国外计算机只有插入汉卡后才有汉字能力。

1984年冬天,柳传志邀请了倪光南加入了团队,凭借汉卡的联想功能,柳传志的产品很快成为了市场热门,联想式汉卡成为公司的主要产品。

柳传志尝到了甜头,1985年开始代理销售IBM、AST、惠普等品牌的PC。

1988年,联想代理的ASTPC,一个月能销好几百台。

还是1988年,在柳传志大量生产汉卡的第二个春天,联想公司召开了“进军海外誓师大会”,在香港成立香港公司。

从柳传志、任正非创业初的眼光,看如今联想和华为的格局


5月。联想将200台“联想286”送到全国展览会上,一炮打响,一个星期后进军北京计算机交易会,一举拿到1200余万元的订单;

1994年2月14日联想在香港挂牌上市;

为了成为PC龙头老大,2004年12月,联想12.5亿美元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

为了坐上手机市场第三把交椅,获得与三星、苹果一战的实力,2014年1月,联想29亿美元巨资收购摩托罗拉移动;

为了抢夺全球服务器市场,2014年9月,联想23亿美元收购IBMX86服务器业务。

并购是一个提高自身实力的有效手段,但收购回来的业务并没有让联想自身已有的产品实现技术上或者运营上的突破。

从柳传志、任正非创业初的眼光,看如今联想和华为的格局


华为:任正非

与柳传志的主动相比,1987年,43岁的任正非是不得不选择下海。他从军队转业之后到深圳南油集团做贸易,在一次交易的过程中被人骗了200万,无奈从南油辞职。

在经营中被人骗去了200万元,这件事对于当年的任正非来说简直如灭顶之灾。为此任正非不但失去了工作,还失去了发妻。命运跌入低谷,任正非选择了艰难前行。

从柳传志、任正非创业初的眼光,看如今联想和华为的格局


对于华为的早期创业,任正非在所有的场合都毫不回避当年他的窘境: 离开南油集团这个大公司,完全没有办法才去做生意。

1987年,任正非找了许多朋友,东拼西凑筹集了21000元创立了华为,寓意“中华有为”。这家只有6个员工,资产21000元,租赁了另外一家电子工厂六楼来办公的企业,与当时其他多如牛毛的小公司并无二致。

华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起步的。

任正非开始接触通讯领域,是因为有一次接触到了一个叫“小交换机”的产品,他发现内陆对这个产品的需求十分旺盛。因此华为取得香港鸿年公司的代理权,开始专注这个领域做产品代理。

华为的第一桶金也来自于代理这个市场。

到了1990年,看到巨大商机的任正非就下大赌注,决心要自行对这款当时名I4BH01的产品进行全部的软件和电路进行自行开发。

从柳传志、任正非创业初的眼光,看如今联想和华为的格局


任正非后来经常回忆起这件事:华为当时不仅使用了自己所有的利润来投资这一研发,而且把客户预订小交换机的钱也都投了进去。当时他站在5楼会议室的窗边,对其他人说:“这次研发如果失败了,你们还可以另谋生路,而我只能从楼上跳下去了。”

如果到1991年这一产品还不能供应市场的话 ,华为就会破产。

华为当时使用了一个六人小组来研发这一项目,不过当时华为缺乏最基础的研发环境,甚至连最基本的测试设备也没有。工程师们不得不用人工通话和肉眼观察的方式来检测外加工电路板的质量。

最终,任正非和华为赢得了这场赌局,华为研发成果,当年产值达到1 .2亿元,利润过千万。

华为研发的这款交换机推向市场并受到认可,大大刺激了任正非和华为对研发投入的积极性,这也为华为后来的自主研发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1997年,华为跨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进军俄罗斯市场。当时中国的产品在国外竞争力很弱,华为经历了一场艰难的跨国之旅,但最终华为一直坚持的良好的质量和服务赢得了这个市场,也为华为扩大国际化版图打下了基础。

2015年,华为开始面向消费者市场推出手机产品。

从柳传志、任正非创业初的眼光,看如今联想和华为的格局


在公司创立之初,联想在各方面条件都远超华为:成立于1984年的联想,在1992年销售额已经突破了17亿;而华为成立于1987年,1992年的销售额才刚突破1个亿。

这样的差距一直持续到2014年,在这一年,两家公司的销售额已经不相上下,华为是465美元,而联想为463美元。看似相差无几的销售额背后,二者的净利润却是天壤之别,华为净利润是45亿美元,而联想只有8.29亿美元,还不及华为的五分之一。

到2016年,华为收入已达到5216亿,净利润371亿人民币,联想控股净利润只有48.59亿元;

2017年7月,世界五百强名单显示,华为已进入前一百名,位列83名,联想却是226名。

华为,从一开始就专注于技术研发。在过去的10年中,华为在技术方面年年都下血本,2014年华为研发支出占总收入的14.46%;2015年研发支出占比12.8%。

而联想研发支出占收入比就弱爆了,除了2015年占比高达2.6%之外,其余从未超过2%。如今的联想手机,在网络和各大店面里,已经很难发现它的足迹。

专利方面,截至2015年底,华为累计申请了52550件国内专利和30613件外国专利,专利申请总量位居全球第一。

联想、华为,两家公司都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创始人都是年逾40的中年男人,同样出自于体制内的两个人,在相同的时代开始创业。

从柳传志、任正非创业初的眼光,看如今联想和华为的格局


两个差不多同时起步的公司,在日益重视创新和知识产权的时代,成为了两种发展模式的代表。华为走的是技术派的代表为主,联想另一个走的贸易派的路线、(更侧重于营销推广和渠道)、运营驱动为主,也就是常说的技工贸、和贸工技,两种模式的区别。最终双方各自在技工贸和贸工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现在我们可以说,华为是中国科技研发能力最强的民企,起步虽晚却后劲十足,也正是因为坚定不移地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华为的核心能力才不断增强。

如今的联想,和华为已经不在一个层面上了。

本文数据、资料来自于网络,侵删。个人见解,若有不妥之处,可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本文作者,泥石流工作室:云的清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