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诗歌之情景关系解析

 老刘tdrhg 2018-12-24

本文作者:曹洪新

古典诗歌之情景关系解析

  河北省南皮县第一中学  曹洪新

1.此情此景,让我忍俊不禁。

2.此情此景,让人潸然泪下。

3.看到这种情景,心潮澎湃。

4.这种情景,让人浮想联翩。

……

上述情景,比比皆是,举不胜举。情、景二字,如胶似漆,形影不离,密不可分!

情、景是诗歌内容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情景交融”。因此,情景关系常成为诗歌考查的重点。本文拟从3大角度10个方面对古典诗歌的情景关系做一探讨,以飨莘莘学子。

一、从抒情方式角度看,可分为三种方式: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1.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本诗凭吊屈原。用沅湘长流不尽的江水比喻屈原千年不尽的怨恨,表达了对他的极大同情。后两句借景抒情,通过日暮秋风吹落无边落叶的萧瑟之景,进一步烘托了屈子的哀怨,寄托了作者的同情。

2.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春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这首诗从首联“野兴长”到尾联“忽惆怅”,反映了诗人喜悦到悲伤的情感变化。诗人兴味十足,骑马观赏秋天景色,却触景生情,看到了好似自己家乡的桥和树,由此思念起家乡来。

3.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一句一景,句句写景,描绘了一幅明丽和谐柔美的春色图。虽无一“情”字,但句句含情,表现了作者对大好春光的喜爱,寄寓了诗人在成都暂时安居之后的愉悦心情。

[注解]

A.“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缘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之色彩。“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B.“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借景抒情”重点在情,景物或意象是抒情的媒介;“寓情于景”重点在景,“情”包含在景物或意象之中。

二、从景与情的感情色彩角度看,有四种方式:以乐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

1.以乐景写乐情

夜下征虏亭

李白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征虏亭畔的丛丛山花,在朦胧的月色下,绰约多姿,好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江上的渔火和水中倒映的万家灯火,星星点点,闪闪烁烁,像无数的萤火虫飞来飞去,这些景物衬托出了诗人出游的喜悦之情。

2.以乐景写哀情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碧水、白鸟、青山、红花,一派色彩绚烂融融怡人的春光越发反衬出诗人归心的殷切。3.以哀景写乐情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一二两句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迹的凋零空寂的气氛,反衬出三四句诗人对幽竹“不改清阴待我归”的欣喜之情。

4.以哀景写哀情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词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意象,渲染了冷寂凄清的氛围,烘托了天涯游子浓郁的乡愁。

三、从诗歌的结构关系角度: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1.先景后情:是大部分诗歌的结构模式,先写景,后抒情,以景烘托诗人的情感。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借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萧萧落木、滚滚长江等意象,点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萧瑟凄清浓郁深远的意境,烘托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之慨,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2.先情后景:先直抒胸臆,接着用景物描写来表现情感之源。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开篇“多少恨”三字直抒胸臆,表现出浓重的痛苦之情。接着回忆旧时春风殆荡繁华享乐的生活之景,而这一切只能到梦中去实现了,抒发作者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3.以景结情:诗歌以写景句作结,情寓景中,耐人寻味。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本诗以写景的诗句“暗风吹雨入寒窗”作结,“惊”的具体内涵就蕴含于景语之中,成为深藏不露、含蓄不尽的了。作者对白氏被贬一事究竟是惋惜,是愤懑,还是悲痛,全都没有说破,全都留给读者去领悟、想象和玩味了。由暗风、冷雨、寒窗所构成的凄清悲凉的氛围不难看出作者知道好友被贬后极度震惊和心中的悲凉。

另外,情、景内容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是交错出现的:

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此首小令结构:景-情-景。上片主要写景,由室内到室外,由侵晓到初阳,写所见所闻,最后落笔到荷花姿态。下片由眼前荷花引发思乡之情——故乡遥,何日去?最后以梦景作结――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全词通过对清圆的荷叶、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这些情景进行虚实变幻的描写,思乡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高考真题演练]

1.(2011年课标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1)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以哀景抒哀情。

诗歌简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2.(2013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答案:借楼上的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用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含蓄的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

3.(2011的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出塞

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答: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4.(2011的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1)  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