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的火折子一吹就可以冒火,是如何发明的,原理又是怎样?

 松竹同音 2018-12-24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点火是没有火柴和打火机的,只能靠一个小圆筒一吹就有火出来。这个小圆筒就是火折子,当时的古人就是靠着它点火的,那么火折子是怎么发明的呢?原理又是什么呢?小编今天就带大家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在原始社会,人们通过打击石器擦出火花,后来发明了钻木取火。而到了我国的封建时期,人们又发明了火镰,但火镰的生火速度过慢,这是一个很大的弊端。到了南北朝时期,宫女们为了加快做饭生火的速度,发明了火折子。火折子只要吹一下就能生火,使用也是非常简单方便,因此受到了很多王公贵族的喜爱。后来平常百姓也开始使用火折子生火,为生活增加了很多的便利。




百姓们所使用的火折子,一般都是用粗糙的土制成的圆筒,里面塞满了易燃的物质,先用火将它点燃,然后再将他吹灭,等到用时吹一下就能复燃,十分的方便。火折子被吹灭之后虽然看不到火苗,但是里面还有着一些未熄灭的火星。只要轻轻的吹气,它就能够复燃。




而王公大臣们所使用的火折子,大多都是用上好的松香和磷,不但更易助燃而且还很昂贵。为了体现出他们的身份,这些王公贵族的火折子里面还加入了香料,这样火折子不但能生火还能散发出香气。在古代,通过观察使用火折子的外表和味道,就能分辨出火折子主人的身份地位,可以说上好的火折子就是身份的象征,就如同今天的豪车一般。




火折子的原理就是氧气助燃,大家都知道火燃烧需要氧气,如果氧气不足火就会进入奄奄一息,但又没完全灭掉的状态。火折子的外层密封性都很好,挡住了外部氧气的进入。人们往火折子里吹气,就会让氧气进去,火折子就复燃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