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亭集序》中有“痛”有“悲”,但感情基调还是积极的向上的

 花开十里动京城 2018-12-24

《兰亭集序》中的前半部分在详述作者在这场聚会中的快乐。这样的聚会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于一体,可以说是人类长河中不可多得的几次让人心情舒畅的聚会。在这场聚会中作者'畅叙幽情''极视听之娱',作者忍不住地直抒胸臆道'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中有“痛”有“悲”,但感情基调还是积极的向上的

《兰亭集序》之“乐”字

然而,再高雅的聚会也有结束的时候,等到聚会结束心中总是会感到快乐是何其的短暂。快乐是短暂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呢?于是作者接下来便情不自禁地用'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来感慨人生之短。

人生是短暂的,但是在这短暂的一生中,不同人又有不同的选择。比如屈原会选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会选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陶渊明会选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想王羲之肯定更是洞察了这些人生的常理。于是他也描述道'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总之不同的人就是不同,作者也认同这些不同,概括起来也就是'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尽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态度等,但不同的人还是有些共性的。这个共性就是自己会感到快乐是短暂的,也都会感到人生是短暂的。快乐的事物,在一瞬间便更改了模样,在一瞬间便成为'陈迹',不由得感叹起物是人非。在人的一生中或许会有很多个不同的快乐,生命长可能经历的快乐多一些。但无论生命是长还是短,人生的结局不是一样的吗,都会'终期于尽'。唉,人生啊,只在一俯一仰间,只在两眼一睁一闭间。想到这样的事,我也会为短暂的人生道一句'岂不痛哉'。

《兰亭集序》中有“痛”有“悲”,但感情基调还是积极的向上的

《兰亭集序》之“痛”字

下文写到作者之悲。作者观昔人之文,会发现古人也会感叹人生之短。先于王羲之的诗人比如屈原'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又如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作者自己也无法采纳别人口中'一死生'、'齐彭殇'的生死观,到头来反倒还是'终期于尽'的悲凄。实际上作者也作了大胆的推理与想象,想象后人看待王羲之自己时恐怕对人生也有相同的感慨吧。既是如此,那么千百年来,无论多少代人,又都有一个相同境遇,那就是面对人生短暂的问题时都会有相同的悲凉感,可谓千古同悲了。

《兰亭集序》中有“痛”有“悲”,但感情基调还是积极的向上的

《兰亭集序》之”悲“字

那么,这篇作品中,除了写了一部分'乐'之外,可以说大部分是在写'痛'与'悲',那么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不是消极的呢?

我们认为不是的。作者的感情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

原因之一,既然快乐是短暂的,人生是短暂的,那么作者会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不让自己留下遗憾。作者在后文中写道'一死生为虚诞',那么肯定是'生'比'死'重要,在这短暂的人生中,增加'生'的重要性的方式只能是珍惜眼前,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

原因之二,作者也想借此文承前人,启后人。作者认为'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所以希望借此文对后人有一定的启示,告诫后人珍惜快乐,珍惜人生。因为道理很简单,快乐短暂,人生短暂。快乐短暂,人生短暂是无论哪个时代的人都会面临的一个令人非常沉痛的现实。只有'一寸光阴不可轻'才能避免'老大徒伤悲'的凄凉。

《兰亭集序》中有“痛”有“悲”,但感情基调还是积极的向上的

文征明《兰亭修禊图》局部

故,我们不认为作者在此文中是消极的人生态度,相反,作者在此文中表现得有多'悲'有多'痛',就对快乐有多珍惜,就对人生有多珍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