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庄”与“黄老”、“玄学”【重要】

 醉花荫L 2018-12-25
1、道家主要流派
                 老子
              (创始人)
              ↓            ↓
老庄学派            黄老学派        
(内圣之道)       (外王之道)
                ↓           ↓
                  魏晋玄学
            (内圣外王合一)
 2、春秋战国之际的老庄学派
        “老庄”释名
        老庄指老子和庄子,“老庄”连用,并不始于春秋战国之际,而是首见于百年后西汉前期成书的《淮南子·要略》。玄学兴盛的魏晋时期,“老庄”一词才普遍流行,凝固在中国文化的语汇中。
    理论特点
    具有明显避世倾向,追求政治无为和个性自由,以感性舒适愉悦—— “逍遥”为生命最高境界。
•代表人物:关尹、列子、杨朱
•代表作:《庄子》                                       3、战国秦汉时期的黄老学派 
      “黄老”释名
           “黄”是古代的伟大帝王黄帝,“老”是道家创始人老子。将“黄老”并称,先秦文献中无载,首见于《史记》,是司马迁等汉初学者对这一新道家学派的称谓。
       “黄老”学派代表人物与作品              • 代表人物:吕不韦、窦太后、刘安、王充、刘卲。
• 代表作:《吕氏春秋》、《淮南子》 、《论衡》 、《人物志》 。                                                                                                  “黄老”道家的特点
以道家的“因循”哲学是指导原则,融合法家、儒家、阴阳家、名家等诸子百家,以经邦治国为目的。“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 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
  4、   从表面上看,黄老派与老庄派都强调以无为顺应自然的“因循”原则,但是其目的有异:老庄派是以恢复事物的自然本性为终极目的,而黄老派则是利用事物的自然本性为我所用。正是这一根本性变化,道家从哲学家的书本上走出来,变成了政治家手中可操作的治国武器。
 ——“黄老”与“老庄”的区别
  
 5、魏晋玄学
·“玄学”释名
   “玄”指无形无名的“道”,由于魏晋时期的新道家奉《老子》《庄子》为经典,注重形而上的“有无之辩”,故从南朝开始,后人以“玄学”称谓这一学派。  
 
·代表人物与作品
   .代表人物:何晏、王弼;嵇康、阮籍,向秀、郭象。
  代表作品:王弼《周易注》、《老子注》;
            《嵇康集》、《阮籍集》;
             郭象《庄子注》 。
  ·思想来源                                               玄                         <“老庄”人性自然学说
        <— 道家哲学<“黄老”政治因循学说
        <—儒家伦理
学    <…佛教般若思想(催化)
玄学特点:
交流方式:人格平等的“清谈”论辨。
研究方法:自由解释经典的“得意忘言”方法。
尊崇经典:“三玄”——《周易》《老子》《庄子》
政治哲学:名教与自然之辩。
本体论哲学:有无之辨”。
 6、道家的历史影响
• 在儒家“德治”温和的外衣下,黄老道家“因循” 政治理念,才是封建统治权术的核心。
• 儒家“仁义”的道德理想与道家“以屈求伸”的处世处方针为表里;
• 道家气化的宇宙论与形名、言意、体用等认识方法,构建了中国哲学体系形而上的逻辑思维框架,支持着儒家的伦理学说。
• 老庄社会批判精神是历代异端学者、隐士和失意文人的精神支柱。
• 道家风骨是中国美学的灵魂,活在诗赋,书法、绘画、雕塑、音乐中,对艺术影响超过儒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