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密权臣篡位的“潜规则”

 野田高梧 2018-12-25

权臣篡位需隐蔽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改朝换代不是新鲜事。有因敌对政权所亡而改朝换代的,有因异族征服而改朝换代的,有因农民起义而改朝换代的,也有因权臣篡位而改朝换代的等等。在这些改朝换代的方式中,过程最为隐蔽的当属权臣篡位了。权臣篡位大都有着一套相对繁琐的“潜规则”,遮遮掩掩地为其荣登皇帝宝座做好铺排。相对于权臣篡位时的遮遮掩掩,因敌对政权、异族打击、农民起义等引起的改朝换位则相对简单、直接、粗暴了。

同样是改朝换代,为什么权臣篡位就要有遮遮掩掩的“潜规则”呢?原因在于,在儒家思想统治的中国,“君权神授”是最基本的法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和“仁、义、礼、智、信”这“五常”成为封建社会的最基本伦理道德。如此一来,皇帝的合法地位就成了社会的最高准则。在这种准则之下,即使皇帝再怎么昏庸无道,也是天下臣民的“君父”,臣民们也只有劝谏的义务,对其地位是不允许有丝毫的质疑的,因为皇帝的位置是天定的。

在这种无法动摇的道统之下,权臣即使在实质上掌握了国家大权,也不敢轻易取代那甚至仅仅是在名义上存在的皇帝。如果权臣无视皇权道统的存在,简单粗暴地坐上皇位的话,无疑是“名不正,言不顺”的,无法树立起法理上的道统,乱臣贼子的名号就难以抛却,人心就难以思定,江山则难以稳固。

权臣之所以能够成为实际上的统治者,其权谋之术当然都是过硬的,当然懂得其中的厉害关系。既然不能硬来取而代之,又不甘心失去苦心经营的权势地位,那怎么办比较妥当呢?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就要从法理的根本来着手了。君权是神授的,是不可予夺的,但只要皇帝甘愿将这种上天赋予的皇权仿效古代的尧、舜、禹那样的高风亮节来禅让的话,权臣就可以名正言顺、心安理得的坐上皇帝宝座了。

不过,天下恐怕很少有如此高风亮节的皇帝会甘愿禅位。因此权臣若想顺利篡位当上皇帝,只能步步为营,不断利用潜规则实现自己的梦想。


权臣上位的“步步惊心”

帮助失势的皇帝禅位、权臣上位的“潜规则”经过历代权臣的“努力修订”,逐渐形成了越来越成熟的一个套路。虽然这是骗人的把戏,但是这戏份还是要做足的。这戏要是演的逼真,对于争取人心,巩固统治是大有裨益的。总的来看,权臣登上皇位的细节虽各有差异,但是其主体步骤基本相近,主要有以下四步。

一、权臣上位:实力决定一切

上位的根本保证是权势。权臣拥有的权势的外在表现就是在朝中所任的官职了。丞相这个职位号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容易聚拢权势、架空皇帝了。史上著名东汉权臣董卓、曹操,东晋权臣刘裕,南梁权臣陈霸先等等都曾经做过当朝丞相。除此之外,也有以军职号令朝野的,比如汉末以来的大将军一职也基本成为权力的代名词。

当然,虽然丞相或大将军的职位非常崇高,但也不过只是一个名号,重要的是握有当朝的军政大权。这样一来,无论何种朝代,丞相、大将军职务的名称随着历史不断演变,而权臣对权力的控制是不会变的。一句话,实力才是硬道理。

二、封王拜爵:身份的渐变

权臣的权力已经足够之后,要想实现登基的终极梦想,身份的渐变是必须要慎重的一个步骤。臣子向皇帝的身份演变,如果没有身份的逐渐升级过度,很难得到统治阶级知识分子的认可。所以,权臣们凭借着握有的权力,对自己身份的经营就成为必然。

以曹操为例,先是逼迫皇帝封其为魏公,打破了汉代只有宗亲才能受封公爵的规矩,走出了实现其政治野心的很关键的一步。开这样的一个先河,曹操也是要冒一定风险的,从一开始他就已经受到朝野各方、甚至包括了自己阵营中一些势力的反对,从此也可看到权臣身份向皇帝渐变的每一步升级在政治关系上都是有很微妙的影响的。

曹操迈出了这一步之后,经过再度经营,下一步再到受封魏王,在很多势力集团的潜意识里,已经形同水到渠成之事了。然后,曹操再在魏王名下自行设置官员,代行国家权力,终使当朝皇帝彻底变的名存实亡。

由臣及王,是众多权臣升级的最关键一步,走过这一步,基本上代表着登基大局已定。历史上,曹魏的曹操、西晋的司马炎、刘宋的刘裕、南齐的萧衍、南梁的萧道成、南陈霸先、杨坚、李渊无不是经过这一步的。

三、“殊礼”加身:实际上的天子

封王之后的权臣,即开始找成为天子的感觉了。他们的拥趸们会力促其享有原本臣子不该享有的、皇帝独享的所谓“殊礼”。比如最基本的九锡,即只有皇帝才能享有的九种车服礼器。九锡的具体规定标准是极为复杂的,一些比较基本的,诸如可以携带武器、不脱鞋子进入宫廷,可以在宫廷不紧不慢的行走,享有与皇帝同等的待遇等等。九锡本身并不是多么珍贵的东西,其实只是权臣非常渴望的名分。所以,权臣在接受九锡的时候,会假装再三推辞,表示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才享有这殊礼的。

与此同时,与权臣有关的亲属的称呼也开始享受皇帝般的待遇,王妃也被叫做后,世子也被称作太子,连其逝去的祖宗都开始逐渐得到追封。其所作所为,已经和皇帝没有什么大不同了。

四、受禅大成:丢掉最后的遮羞布

“殊礼”加身的权臣,离成为皇帝就剩下最后一块遮羞布没有扯掉了,这就是受禅,即当朝皇帝将皇位禅让给权臣。对权臣来说,这最后的一步说容易也容易,说难则极为艰难。想当初,西汉权臣王莽苦心经营数十年,从为西汉大业呕心沥血的朝臣一步一步做起,再到“安汉公”,再到“假皇帝”,再到拥趸苦劝,简直将上位的每一步都做到了极致。不管王莽的王朝命运是多么短暂,但是王莽好歹圆了皇帝梦。像曹操,从丞相到魏公、再到魏王,最终也没有完成最后的一步,这最后的一步还是留给了他的儿子曹丕来走完的。再到曹魏的权臣司马懿,更是历经几代,才最终由司马炎完成了登基的最后一步。

诸如上述权力转换的“潜规则”,在整个魏晋南北朝这漫长的300多年大分裂时代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那个朝代更迭如同家常便饭的时代里,有人向这个“潜规则”说“no”,有人说“yes”。说“no”的那些人多是初入中原,还不了解中原文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他们无视这种潜规则的代价是,其朝代的变更总是遭遇殊死的抗争,与之换来的是人心不稳,统治难以稳固。历经不断的民族融合,这个“潜规则”基本成为了无论是汉族统治者还是少数民族统治者在朝代更替之时都认可的“显规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