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观|危险关系,“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勋贵功臣(《踪迹》面相篇4)

 黄律师的书屋 2018-12-25

读二十五史,总能总结出勋贵功臣的基本命运: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说回来,之所以古代有“高处不胜寒”,就是因为这个封建体系下,皇帝如果没本事坐稳他的位置,那就会被更狠更毒更绝的人拉下来,说不定连着家族一起一锅端。所以“最是无情帝王家”。

所谓“有本事”,就是能保持拥有全国最强的势力,能稳定的掌控一个所谓“独裁者的致胜同盟”。如果这个致胜同盟力量不足了,轻则晚明皇权沦丧,重则“东汉末年”。

毕竟盯着皇帝位置的人,太多了!特别是勋贵功臣最能长出獠牙的!

其实,大家注重“屠戮功臣”,是因为觉得“功臣”似乎很冤枉,一起打的天下怎么就被杀了。尽管这帮“功臣”没几个善主,大多也是刀山血海走过来,脚下累累尸骨的。真正的道理是“君疑臣, 臣必死”,外戚也好,藩镇也好,功臣也好,文臣也好,边将胡将也好,只要“有能力威胁到皇权”,就会被王室家族“疑”,暂时没有能力威胁到皇权的,往往会被王室家族利用,以制衡可能有威胁的集团。

一、开国皇帝和开国元勋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笔者认为一般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禅让制的形式,也就是政变模式。开国皇帝的身份是前朝权臣或者军事,手握军国大权,也就是来自统治者内部,而且准备好几代,前朝皇帝已经架空权力结构也重组完成,朝廷里站满了自己的人。新朝的主人诞生,正是被驯服的人拥戴上去的,大家都懂得规矩。比如魏文帝曹丕、晋武帝司马炎、隋文帝杨坚等。

第二类是拥戴制的形式,即大功而受臣下所推。开国皇帝本身就是地方豪强或军事贵族,趁天下大乱,一呼即应,既有旧朝廷众大臣的寄望,又有自己武装力量的底盘,最终一统天下,得到旧势力的拥戴,又有新势力的支持,这一类人的典型代表就是汉光武帝刘秀、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等。

第三类是白手起家的形式,开国皇帝出身低微,基本是从零开始的,他们趁天下大乱,搭建草台班子,打遍天下无敌手,最后夺得天下。“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必须要向正规化过渡,最重要的是要确立老大的皇权,然而几个功臣往往起身于底层,带着草莽的习气,有那么点暴发户心理,缺乏君臣之分的礼制,骄纵逾规僭制也是寻常的事。另外还存在合伙制的形式,对老大的皇权构成了威胁,就必须修理修理。比如刘邦、朱元璋等。

有开国皇帝自然就是开国元勋。

那么如何对待功臣,历来受到世人瞩目的。

秦始皇建立中国第一中央集权的帝国,秦朝是由秦国转型升级过来,秦始皇个人能力又超强,因此没必要对功臣大开杀戒以稳定政局的。

在秦朝之后,对开国功臣大开杀戒比较著名的有刘邦和朱元璋;而对开国功臣优待有加比较著名的是刘秀和赵匡胤。

一般而言,王朝更替第一类和第二类,新旧政权交替相对平稳,没必要大开杀戒以立皇威的,毕竟是个文明戏。

而第三类白手起家,就有点悬了,毕竟倚靠武力,或多或少有口服心不服的。“你行我也行”、“你行还不是我们行”……

当然,如果开国皇帝年富力强的话,那倒也无所谓,毕竟自己可以熬一大堆开国元勋的。如果自己年事已高的话,那就有必要修理修理刺头,给自己的子孙开个接班的好局。

我们不妨来看看,开国皇帝坐上龙椅的年龄和治天下的年数。

汉光武帝刘秀30岁,在位33年;晋武帝司马炎29岁,在位35年;隋文帝杨坚40岁,在位24年;宋太祖赵匡胤33岁,在位16年;明太祖朱元璋40岁,在位31年……这些开国皇帝年富力强,正值当年,当然能力也是超强的,甚至国家在他们手中实现了国泰民安。老子就是牛逼,天下老子第一,无敌强,谁怕你们这些跟班的。

而汉高祖刘邦54岁,在位8年;唐高祖李渊60岁,在位8年……这些开国皇帝为什么叫高祖?就是因为登基的时候,年事已高,他们在位时间比较短,虽然能力很强,但主要任务是“打天下”,而非“治天下”。

再说了,老人相对多疑猜忌的心理,就像一代雄主汉武帝到了晚年也有嗜杀的恶习,也杀了不少功臣的。

以上年纪年事以高登基的,要不要开杀戒,还是要看自己接班的儿子的能力强弱的。

比如刘邦,他的儿子刘盈暗弱,而各个诸侯王在外面又独立强盛,不得已只能开杀戒,因此留下杀功臣的恶名。

但李渊就没多少必要了,原因就是三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都能力超强,跟自己一起打江山,最大的功臣就数自己二儿子李世民了。

再说了,其他功臣都一路小跑,跑进了最能打仗的李世民的门下,李渊想杀也是很棘手的。

当然,李渊为平衡李建成、李世民两兄弟的势力,故意把刘文静给杀了。

但几个儿子能力超强也是个棘手的问题。事实上,李渊最大的功臣正是李世民,早就功高震主,震到了李渊的安全。杀刘文静确实是杀给李世民看的。

但结果发生了什么?李渊的宽容导致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太子李建成,逼老子李渊退位。争夺皇权面前,父子兄弟之间如此,也算是一朵血沃的奇葩。

如果开国皇帝年富力强,一般都杀伐决断,皇权最强,治国都能达到十多年的,完全可以通过熬死很多功臣。当然,在很多人眼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异数,在开国皇帝中是绝无仅有的。很多人认为,朱元璋对功臣大开杀戒,刻薄寡恩,几近变态——但这个却值得我们商榷的。

其实,杀功臣在“家天下”的古代,是很普遍的现象。不仅只有刘邦、朱元璋这样的草根出身的皇帝干过。一些守成之君也做过,比如汉景帝杀过周亚夫。除掉那些威胁自身或后代的人,是所有皇帝的共同选择。

 

二、被骄纵或清洗的勋贵们

开国年间,官僚相对清廉,而勋贵却有些居功自傲,也不乏横行不法之辈的。

应该说,勋贵的嚣张都是通病。而我们提及勋贵,形成一个比较陈腐的观念,那就是除了造反被杀无话可说,而其他罪过,皇帝都该报以感恩的心宽恕似的。

这种认识是极为错误的。

大家对赵匡胤,那是赞不绝口,原因并不是“杯酒释兵权”善待开国功臣,而是善待了读书人。其实,善待读书人也没有什么高明之处,那是打压武将的政治需要。所以,读书人终于悟出一个道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事实上,赵匡胤对待功臣的宽容也是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的小舅子王继勋。

在王继勋临出征的前一天,派自己士兵满城强抢奸淫女人,这事最惊人在于,这里不是战争过程中出现的悲剧,而是赵匡胤治下的太平盛世,天子脚下,开封京城里。

赵匡胤闻讯后龙颜大怒,派兵处决了当事士兵,但对于自己小舅子兼功臣,就轻轻放过了。

可笑的是,首恶无罪,拿士兵撒气!

在赵匡胤登基的第六年,宋朝又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宋朝出现了吃人的事件。

朝中有人举报王继勋贪污军粮,经过查证确有此事。赵匡胤勃然大怒,不过最终也没怎么样,对自己的小舅子也就是训斥。

王继勋对此心里十分恼火,时常将奴婢们身上的肉活生生割下来,然后生吃掉。

有的奴婢因为失血过多死亡,王继勋干脆直接把人吃了。

赵匡胤也没任何表示,这是我小舅子,我应该袒护的,死几个人而已!

如此放纵,王继勋自然变本加厉了,王继勋在世时间平均每年吃40人。

赵匡胤藏污纳垢,护短到了昏庸不明的地步,他有何颜面自称圣上天子?有何颜面自称天下人的父亲?

在这事上,真是好一对昏君奸臣,真是个没人性的昏君,“生于不义,死于耻辱”。

最后杀死王继勋的,是宋太宗,因为民愤积怨太深,而且他那时候立志要做一个比赵匡胤更伟大的皇帝。

其实,不杀不法的勋戚权贵,也是导致宋朝冗官冗费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可以说,宋朝是缺乏法制土壤的,这也是宋朝一直以来乱象横生,民众纷纷造反的原因,说明这个政权是极其脆弱的。当然,舒服的就是这些勋戚权贵,还有就是读书人了。

赵匡胤是没节操的纵容,但很多开国皇帝也不是纯粹以对付开国元勋为目标的。他们还是很有人格魅力的,要不然,也没有人会跟着他打拼天下的。

就像刘邦不能说大杀功臣的,他对雍齿这样的人,几次背叛他,算是他最恨的人。但刘邦照样封雍齿为侯,并且还他善终。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雍齿威胁不到他的皇权。

客观地说,刘邦杀韩信,那是不得不杀。韩信携三国鼎立之势,威逼刘邦要封齐王,最后让刘邦起了杀心。

因此,还是上面说过的一句话——杀不杀元勋,是以威不威胁到了皇权为标准的。这真不是“狡兔死,走狗烹”,而是走狗可以长出獠牙,会拱掉自己打下的天下!

如果开国元勋们老老实实,遵纪守法,那么无论是在刘邦还是朱元璋手下混,基本都能确保善终的。

一旦谁威胁到了皇权,那基本就没好果子吃——当然也不管你是不是开国元勋,哪怕皇帝的亲生儿子也决不会手软。这就是帝王之威。这一点连大家认为善待开国元勋的好皇帝也不例外。

就像刘秀这个非常有口碑的皇帝,算是宽宏大量了,算是宅心仁厚了,但如果有功臣追求裂土分王的权力了,那一定铁血处理的。

这一点他就连自己的几个儿子都放过。比如刘秀的儿子诸王们私自扩大私人班底,刘秀就大打出手。当然,刘秀并没杀自己的儿子,但那些奔走于诸王门下,试图追求富贵的宾客们,那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雷霆一怒,刘秀屠刀祭起,一通砍杀,诸王宾客被杀的就有一千多人。

李世民虽然争起皇位来,连家长都放不过,但对臣下算是够客气的了,而且在历史上对开国元勋算是仁慈大德的了,原因就是因为他手下没敢追求裂土封王的功臣。

否则,李世民也会大开杀戒的,甚至李世民认为有这种风险的人,也是绝不放过的。

最经典案例就是张亮,他也是“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结果呢?这位老兄倒是没有追求裂封王的权力,只是因为收的干儿子比较多,达到五百多个。

这样一来,李世民就有所顾忌了。他认为,你没事收这么多干儿子干吗?不是用来造反又是用来干吗的呢?虽然有人认为,这就是标准的“莫须有”,但李世民还是痛下杀手,押到长安西市斩首。

回到最有争议的朱元璋,他并没大开杀戒的,杀的功臣,确实有几个骄纵过分了,而朱元璋个人手腕是十分强硬的,不管你是勋不勋贵,目无法纪,贪赃枉法,那就二话没说,一切都吐出来不说,还要你的命,当然不仅仅你的命,还要你家人的命!

这一点朱元璋很有“不忘本”的精神,确实有点阶级仇恨的成份在里面。现在他自己是走到了地主阶级的最顶端了,但依然怀着那种对特权阶级、无良地主、不法奸商充满阶级仇恨,制定最严苛的刑罚来收拾违法犯罪,用雷霆一怒痛下杀手。

可以说,朱元璋是老辣但不是嗜杀,当然朱元璋真能活,活久见的那种,上马打天下,征伐16年;下马治天下,在位31年——差不多把勋臣们都给熬死了。其实,明朝开国六王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沐英、邓俞、汤和全都是病逝(不要和我说吃烧鹅之类的野史秘闻了),其中沐英世镇云南几乎成为一个独立的小国家了朱元璋都能容忍,可见朱元璋还是有比较开阔的心胸的。

再补充一个事例:至正十八年,胡大海长子在婺州因酿酒违背军令,被朱元璋处死,有人劝告朱元璋不要这样作,以避免胡大海兵变。朱元璋说:“宁可让胡大海造反,也不能让我的军令无法推行。”最后,朱元璋亲手杀了胡大海的长子。

朱元璋最明白自己的皇权是怎么确立起来的,对不法勋贵功臣的杀伐的背后就是皇权巩固的不二选择!

说白了,在对待勋臣问题,宽宏大量到放任的赵匡胤和寡恩刻薄到变态朱元璋都是目的一致的,殊途同归,那就如何维持自己的统治——包括如何让自己的帝业能在自己一姓的家里千秋万代下去。而勋贵这种东西,并不只是“狡兔死,走狗烹”的原理那么简单,那只是站在皇帝的立场看问题。如果站在勋贵自己的立场,皇帝用完了他,但他们没用完皇帝呀!

说穿了,一些勋贵功臣自有其取死之道的!最有能力祸乱国家的也正是这些勋贵功臣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