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家】海藻肥行业: 蛰伏二十载,看小品类如何“上位”!

 海底丛林 2018-12-25

海藻肥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品类,到目前大化肥企业的进驻;从原来的寥寥数家生产企业,到目前的300家以上500多个产品。短短的二十年,海藻肥市场在迅速变大。

海藻肥一般大家认可的定义是:以海藻或海藻提取物为原料,通过发酵、酸碱工艺或者肥料混配工艺生产出来的生物肥。由于海藻肥有着很好的使用效果:抗逆增长,改善品质等等,所以,使得更多的企业进驻。

“海藻肥经过20年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也是一个快速增长期,更是一个黄金时期,现在由蓝海市场变成红海市场了。”专注海藻肥研发、生产17年的青岛海大生物集团(以下简称“海大生物”)董事长单俊伟这样介绍,目前海藻肥厂家越来越多,厂家分两类,一类是一直专注做海藻肥的,另外一部分是追随行业热点刻意模仿产品的概念和效果的企业。“目前这个行业是机遇和风险并存的:机遇是市场已经接受了海藻肥,大量的企业进驻,推动了行业的发展;而风险来自于市场的乱象,那些扰乱市场的跟风炒概念企业。”

而中国海藻肥市场的现状是:不去追求产品的研发和产品品质,以及营销的坚性,却走在恶意竞争的路上,打概念、做低价、仿造低劣产品。很多海藻肥的基础研发力量和重视不够,使得很少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更多的关注于价格战。整个行业一方面要关注不同供应商的价格对比,一方面更要关注服务和产品的技术创新能力。而这也是海藻肥产业的必然过程——从大乱到大治。


格局现状
飞速膨大,概念模糊犬牙交错




“海藻肥这一块,以前统称为海藻肥,从这个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它是用海藻做成的肥料,或者是海藻添加的配料当中获得一个有机物来生产。之前,海藻肥就是一个统称。”化肥增值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秘书长张守福向记者介绍。



1
 生物源产品成潮流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月”)总裁助理韩西红这样描述海藻,海藻是陆地植物营养元素的搬运工,还原陆地营养,海藻肥属于第四代肥料,它有抗逆、抗低温、使作物长得快等效果,改善作物品质。

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肥料使用量的同时,不降低作物的产量。化肥增值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秘书长张守福强调,这是海藻酸类产品最基础的一点,作为保障国家粮食或者是各种安全,有一个销售效果的基础,有利于它的推广,另一方面企业考虑更多的是它的安全性。

北京新禾丰农化资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禾丰”)是引进、经营海藻肥产品比较早的企业,新禾丰董事长王世成向记者介绍,“2006年、2007年的时候,做液体肥料的英国欧迈斯公司开发出一个海藻类的产品介绍给我们。当时此类产品在中国还是比较少,不太流行,但是因为其抗逆性、促生长、协调植物的养分供应、对改良土壤有帮助,所以就引进了过来。

当时的市场接受度比较低,新禾丰对这个产品的推广主要集中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如:苗期初生长低温、冻害,出现一些不良的生长性障碍时,苗期喷施,苗剂拌种或者苗期定种、播种、正种;植物生长的初期阶段,长势比较弱的时候等等。慢慢上量了之后,新禾丰的技术人员发现除了海藻肥产品之外还要有一些配套技术在里面,要和很多产品搭配使用。

640 (2).webp (3).jpg


2010~2013年,世界上开始兴起了尽可能少用化学合成产品,多用生物原生态的农资产品的潮流。“这也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所以那个阶段市场尽可能少用化学合成的产品,都用天然的。而海藻肥,恰恰是海洋生物提取,符合天然环保、安全的这个理念。”新禾丰董事长王世成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彼时,很多公司开始筛选产品的来源,尽量以天然环保的替代化学合成的,于是,海藻类产品成了首选。

除了欧麦斯,进入中国市场的还有挪威的一家公司,来源是大西洋和北冰洋一带的海藻;还有南非的KELPAK,据很多业内人士分析,KELPAK可能也拥有南太平洋或者是南极洲附近的一些海藻资源。然后陆陆续续一些做叶面肥企业也推出海藻类产品,譬如德国康朴。据介绍,德国康朴也有一款非常好的海藻产品,由于其网络遍及全球,在推其他的产品时候顺便就推广了。

发展到目前,海藻类产品,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的企业及产品都非常多。就像这几年大热的生物刺激素,实际上,海藻酸也属于生物刺激素的一类。

领先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领先生物”)公司总经理肖艳认为,生物刺激素在农资领域的开发和应用正在从欧美走向中国,成为助力化肥、农药提质增效的又一利器。其靶标是农作物本身,它可以有效改善植物的生理生化状态,提高农药和肥料的利用率,改善农作物抵抗逆境的水平,最终实现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土壤修复。

至此,海藻类产品由一种小众商品变成了一个普通产品,一个小品类成就了一个大市场。 

640 (2).webp (4).jpg


2
 迅速膨大的行业



据海大生物包雪梅博士介绍,在欧洲市场,2012年海藻肥经济价值达到20-40亿欧元。全球海藻产品产值80 亿欧元。在肥料登记方面,我国将海藻肥归入有机水溶肥类。农业部,以海藻为主要原料的登记至少52个。实际生产企业300多家。目前,海藻肥的发展进入了高级阶段,即海藻精制后,通过在海藻中添加藻源生物刺激素,进行肥料增效。

而中国近年来,海藻肥也是飞速发展,据江西开门子肥业集团销售公司(以下简称“开门子”)总经理杨帆估算,目前国内各类海藻肥的总产量约60-70万吨。这个和海大生物董事长单俊伟估算的50-60亿元的年产值差不多(因为海藻肥品类太多,粉剂、液体、小瓶等等,很难做吨位计量。)

业内公认的在研发、产量、市场销售及产品知名度方面居前列的企业有:老牌的海藻肥企业海大生物、明月集团、北京雷力海洋生物新产业集团(以下简称“雷力”)、领先生物、山东恩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恩宝”)、开门子等等。

新洋丰、六国化工、开磷集团、美丰、晋开、中化、中海油等传统大肥料企业也开始引进海藻肥系列产品。这些大企业加入,使海藻肥得以更快的普及。

开磷农化服务中心主任田树刚表示,开发增值磷铵产品不仅是磷肥企业摆脱困境的需要,也是整个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与以往本色二铵相比,在磷铵中添加生物活性物质——发酵海藻酸天然肥料增效剂,可促进作物生长、减低氮素损失、减缓磷肥固定等优势。

那么,重点企业的销量或者销售额大概有多少?

据明月总裁助理韩西红透露,明月海藻肥年销售额大概二、三个亿。恩宝销售总经理杨永兴也表示,恩宝去年海藻肥产品加起来销量共计五万吨,而今年会将有新的突破。

海大生物、领先生物等企业应该也有类似的销售额,或者略多。有业内人士指出,领先生物这几年发展特别迅速。区别于其他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厮杀胶着,海大近几年明显加速了全球布局,其出口份额目前占总销量的三分之一,未来比重将会更大。

海藻肥产品在中国迅猛地发展着。

据开门子肥业总经理杨帆介绍,我国海藻肥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广东等沿海地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海藻肥生产企业在300家以上,全国农资市场上标称“海藻肥”在售的产品约有500个。国外海藻肥涌入中国市场也带动了中国本土海藻在农业上的发展,目前中国市场国外海藻肥种类繁多,各厂家均有涉及海藻肥这一块。在经济作物区使用海藻肥的较多。 

经济附加值高,概念模糊,就有很多人想来“分杯羹”。很多炒概念的小企业开始涌入,明月集团总裁助理韩西红告诉记者,某次展会上他看到有企业推广海藻肥,职业习惯促使他前去交流,询问对方是什么原料,什么工艺,结果得到的答案是“用花生壳为原料”,韩西红哭笑不得,如此“海藻肥”让他再没有了问下去的兴致。 



3
 原料和工艺




对于真假李逵,行业的争执都集中在这两个方面:原料的来源,技术工艺。

国内知名大平台商广东卓银董事长温国辉认为,生产企业的海洋原料资源是否丰富,是否具有相关的打捞收运资质,是判断企业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因素。

那么,海藻肥企业原料的来源都是什么呢?

在农业上应用的海藻有绿藻、红藻及褐藻,但市场常见的海藻肥原料主要为褐藻中的泡叶藻、昆布、海带 和马尾藻等。

这么多原料大概都分布于哪里?

640 (2).webp (5).jpg

全球大型褐藻分布

 

化肥增值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秘书长张守福向记者介绍,深水半深水、冷水性藻类这个资源大多在北欧,挪威、芬兰、爱尔兰等地,当地企业技术先进,生物法和酶解法都有,做得比较精细,效果也很好,其劣势是非常昂贵,难以推广和普及;南非拥有丰富的昆布资源,南非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原料便宜,人工成本比较低,简单易处理,最原生态,有机质含量高;澳大利亚、新西兰资源和技术都比较好,再有就是美洲;中国的资源更多的是海带、马尾藻、褐藻等藻类。 

“我们用的是泡叶藻。这种海藻只有两个地方有,一个是南美靠近南极的地方,一个是法国沿海地带。生长需求严恪,必须是在高寒、深海、冷水,它才能生长。”明月集团总裁助理韩西红向记者介绍,但是即便是相同的原料,不同的工艺制造出来的海藻肥也大不一样,“不管你用什么工艺提取,海藻里边的活性物质被破坏的越少,保护的越好,它的效果就越好。”

那么,什么工艺会更好呢?

常见方法的工艺有三种:有物理法 (机械破碎法),该方法环保,能最大程度保留海藻中的活性成分,但对设备要求高;化学方法 (有机溶剂或酸碱化学物质是目前生产海藻酸的主要方法,对海藻中的活性成分有一定破坏作用;生物方法 (微生物发酵、酶等在保留海藻活性成分的同时,将其大分子转化为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小分子,如微生物直接发酵,还能生产其他海藻原料中不含有的对作物有益的活性成分,但技术要求高,产品稳定性难控制。

现在一些外企,如瓦拉格罗、比奥齐姆、爱尔兰亚特兰蒂斯、南非凯普克、英国欧麦思、美国爱利思达等企业都是以物理破碎萃取工艺为主。

而海大生物、明月集团、北京雷力、领先生物、山东恩宝生物、上海芳甸、青岛海鲸灵、浙江东阳联丰等企业都是以生物酶解、发酵提取工艺为主。

640 (2).webp (6).jpg


有超过50年海藻行业经验的阿卡迪安海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卡迪安”),其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ean-Paul Deveau向记者介绍,阿卡迪安生产以海藻为基础的农业解决方案,是全球最大的自主拥有海洋植物采捞、养殖和加工的企业。

阿卡迪安 BioSwitch是一种先进的技术,用于开发新的植物健康保护方案。该技术能够增强植物体内的自然过程,通过调节植物基因表达以及活性物质的合成来刺激植物生长,并且保护植物对抗环境压力。该技术是专门为现代化农业设计的,其中的四项关键要素使其变得非常独特:可持续性、专有的生产过称、包含有益生物活性成分的独特混合物以及在科学研究支持下的高功效。

当然,除了物理和生物法之外,还有一部分企业是使用化学方式进行生产的。

“现在很多海藻肥使用强酸强碱加工,虽然产量大,但是失去了活性。”从事进口高端植物营养产品的杭州瑞年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曹江介绍,“海藻产品涉及不同海藻源和不同的工艺。杭州瑞年在积极布局海藻肥市场。我们在过去4-5年不断尝试不同海藻产品的农艺特点,不同的海藻对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效果是不同的,使用不同的浓度也会有不一样的效果,这些都需要陆续的总结经验,有针对性的进行农艺指导。

这和卓银温国辉的理念不谋而合——怎样通俗易懂的让农户去使用好的农资产品。

640 (2).webp (7).jpg




潜在危机
蹭概念恶意炒作恐毁掉行业




有大平台、大企业的认知和推广,市场接受度也在慢慢提高。市场上用海藻肥的已经比较多,很多业内人士都指出,在两广、山东、山西、浙江等地认知度较高。而在这些地区,接受度高的原因包括,区域内经常出现逆反条件(冻害等)、经济附加值高的作物。

在问到一些经作区经销商的时候,他们也表示对海藻肥的巨大兴趣,有的甚至已经开始推广。专注服务苹果的经销商赵耀刚刚开始做产品,经营的就是雷力的海藻肥。虽然推广了很久才见成效,但是整体效果还不错,目前海藻肥已经是赵耀刚全程解决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当然,虽然有的经营者也知道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要使用海藻肥产品,但是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好产品。记者采访过的某位拥有种植基地的大户,曾经也是经销商,记者见其使用的海藻肥就拍了照片,结果好几个业内人士都说是假海藻肥。



1
 如何辨真伪?




那么什么真假如何辨别?

有企业给出了闻一闻,搓一搓,喷一喷的检验方式。

闻一闻有没有海腥味儿?搓一搓,颜色会不会变深?喷到作物上面,能不能擦掉?

但是,现在农户都很谨慎,并且上述方法是否真的可行也未可知。山东恩宝销售总经理杨永兴介绍一个简单粗暴的方式,“很简单,就让业务员带大量的这个试用品,给农民试用,冻害药害呀,57天见效。真假立见。

开门子杨帆表示,从技术上来看有两种方法可以判断。(如下图,海藻肥检测方法)


640 (2).webp (8).jpg

在市场上面对面厮杀的时候,产品较量的时候,需要辨的是产品真伪。而在企业层面,海藻肥产品营销的时候,可能,就要辨别海藻肥企业的真伪了。这,对于老百姓可能更难。或者,就记住几家老牌企业?这个对新晋的优质企业好像又不太公平。

“海大生物的原料用的是褐藻海带和绿藻浒苔,这两种大型藻类的结构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两种藻类的提取物放在一起,营养更全面。公司研发出的‘双藻糖肽’是一个纯正的海藻生物刺激素,也标志着海大生物的产品进入了双藻时代。”海大生物董事长单俊伟介绍。

对于别人的炒作,单俊伟表示,有些竞争避无可避,还是要用自身的实力做大,海大生物目前聚焦的几个要素:第一,在资源配置上,加大生产基地的建设和投入,比如加大产品的酶解装置发酵罐,30多个30吨的发酵罐,32000吨的大发酵罐作为储罐,还有几个1000吨的。因为浒苔打捞季节每天进工厂的海藻量大概都有5000吨以上,到了集中爆发期会上万吨,企业必须要把这块资源转化成好的产品。

第二,除了胶州生产基地之外,在威海乳山和荣成分别建设新的海藻加工基地。

第三,重视研发,将在青岛市高新区建设一个两万多平方米的海大生物创新园,那里将有行业领先的技术研发中心和产品开发应用研究中心。汇集行业优秀的人才,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农科院、青岛农大等研发机构,共建作物营养实验室,做好产品的开发和机理研究。



2
 不必夸大其功能?




其实,肥料甚至农资行业的产品进程都是遵循这样一个发展进程:一个从小众商品变成了一个普通产品,发展的未来可能就成了一个常规产品。如果和复合肥、化肥结合起来,其功能可谓大亦。

640 (2).webp (9).jpg

都希望这个行业能越做越大,为农业发展发挥更大的效应。

杭州瑞年总经理田曹江认为,海藻类产品在中国市场会迅速发展,同时会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以国内传统复合肥企业为主的,功能性化肥的发展,也就是在传统尿素、复合肥的基础上,添加少量海藻素,对长期使用化学肥料的市场能有不错的发展机会。二是进口优质海藻素类产品,这类产品有优质的藻源、先进的加工工艺,配合本地化的农艺实践,会取得非常好的田间表现。

很多业内人士都持类似观点,和复合肥企业的协作,会发挥更大的效能。而一些企业的炒作和夸大其功能的做法也令很多业内人士不安。

北京新禾丰董事长王世成表示,新禾丰做海藻肥也有十多年的时间了,他们认为海藻肥只是生物刺激素的一个小门类,“不能刻意地去放大它的功能,作为综合解决方案的一个小节点,这么来看待就比较客观。海藻肥起了一个药引的作用,但是药你还是必须要吃的,这样的话才能让植物健康成长。”

持相同观点还有化肥增值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秘书长张守福,张守福认为,产品是不断往前发展的,后期海藻酸产品也可能会有比这个产品更好的产品出来,然后为农业做贡献。但是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海藻酸、海藻类产品只是一个辅助的角色,不是主体,不提供营养,主体还是营养元素。而且海藻酸也不是十全大补丸,不是万能药,它只能起到某一方面的促进作用。它功能可能很多,发挥出主要功能就很好,建议优先考虑和其他产品的复配,譬如需要考虑与农药、氮磷钾复合肥等产品的复配。不要太夸它的功效。

标准出现
市场“大乱”的转折点


一方面,残酷的价格厮杀仍在继续,另一方面,更多的企业进驻。老牌的海藻肥企业海大生物、明月集团、北京雷力、领先生物还在继续拓疆,恩宝、开门子参与起草了201741日正式实施的《海藻酸类肥料》和《含海藻酸尿素》的国家行业标准。新洋丰、六国化工、开磷集团、美丰、晋开、中化、中海油等传统大肥料企业也开始引进海藻肥系列产品。

为何海藻肥市场相对混乱,大家还都要在这个领域缠斗下去?原因就在于“海藻肥”这块儿蛋糕太诱人了。

据了解,行业在以每年30%速度增长,海藻肥市场急需规范。

根据多地实验得出的数据,在柑橘、樱桃、葡萄、苹果等经济作物上施用海藻肥,一般可增产10%15%,每亩节本增收100200元,高收益促使海藻肥产业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海藻肥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近年来,随着新型肥料热潮涌动,许多中小型化肥企业纷纷增加或转产海藻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海藻肥生产企业在300家以上,全国农资市场上标称“海藻肥”在售的产品约有500个,包括一些进口产品,空间巨大。

怎样才能保持行业健康发展呢?这个行业必须要有标准。这是每一个受访者都在说的一件重要的事儿。但是很多企业对标准太低也颇具微词。

640 (2).webp (10).jpg


起草单位之一的山东恩宝销售总经理杨永兴指出:符合《标准》的海藻酸含量要达到两个指标,一个是检测海藻酸的含量,再一个是检测氨挥发抑制率。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只要做标准,肯定是把所有的标准拉下来的,做标准是为了推动行业发展。

化肥增值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秘书长张守福谈道,“你虽然是起草单位,但是不能让你的技术水平来判断这个行业,行业的标准是给行业起到一个规范的标准,而不是设置一个特别高的门槛,别的企业都进不来,设置一个适当的门槛,大家按照统一的规则来,更有利于这个行业的发展和规范。”

针对行业中海藻肥产品检测标准不一致,检测方法不科学的现状,海大生物集团联合中国海洋大学的教授提出了新的海藻多糖和海藻酸的检测标准——间羟联苯法。这个方法的特点是能准确的检测出海藻肥中有效的海藻提取物添加量,有效避免了腐殖酸与其他物质对检测结果的干扰,该标准正在制定中。

而明月集团总裁助理韩西红认为,海藻酸是个纯品,跟海藻肥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而现在的国家标准是以海藻酸的含量来衡量海藻肥的。要达到产业净化,有序发展,还需要把门槛抬高,实地考核企业,包括生产场地、设备、工人、化验人员资格证、工资发放,以及从原料中能否提取出肥料等。

无论怎样,标准的出现,是市场“大乱”的转折点。



未来趋势
如何能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更多行业巨头开始合纵连横,渗入海藻肥产品中。未来可以看到会有更多的企业进来,预计这种“大乱”的局面,在两到三年内会成为一种常态化战略持续下去。

虽然说行业尚不成熟,但是已经有部分企业在领跑。在未来,无论是海大生物、明月集团、北京雷力、山东恩宝、领先生物还是开磷、六国、新洋丰,随着产品多元化进程,随着他们的发展,将直接影响这个行业的格局。而一些小的,概念型的企业也会在大浪淘沙中渐渐淹没。

640 (2).webp (11).jpg


海藻肥的田间表现


而在多方的沟通下,各企业也会逐渐补充标准,使行业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各企业凭借自身差异化布局,成为行业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访问的企业中,无一例外都非常看好行业的未来。

海大董事长单俊伟表示,他对海藻肥的未来充满信心。海藻肥是能够为农为提供长远持久价值的产品,有着光明而广阔的未来。

销售额的话,未来能达到几百亿,甚至上千亿,要用海藻去连接市场,和别的化学肥料复配,会更快普及,同时海藻肥的量就起来了。

640 (2).webp (12).jpg

海藻肥的田间表现

阿卡迪安也开始进入中国,一反大多外企在中国招大中华区代理的做法,采取省级渠道平台推广的方式,阿卡迪安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ean-Paul Deveau向记者介绍,三年内,会有57个产品陆续上市,所有产品全部是基于泡叶藻提取物,以“围绕高价值经济作物为导向”,聚焦重点省份开展业务,在未来力争每个重点省份都有业务负责人。

海藻类产品在中国市场会迅速发展,这是共识。更多企业希望农业部可以完善海藻类产品的登记,制定规范的产品检验标准。

青岛明月蓝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海明表示,海藻肥缺乏国家统一的标准,各个厂家由于生产原材料及加工工艺的不同,导致产品质量差异很大,虽然国内海藻肥生产企业很多,但是规模都不够大。海藻肥具有安全、环保、绿色、高效等特点,是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好肥料,海藻肥在全国全面推开还需要过程。

而开磷7月底即将投产的,由开磷集团与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共同研发的海藻酸磷酸二铵产品,据了解,三年内开磷的作物专用增值磷铵新产品产量将达到100万吨/年。对海藻肥行业或许又是大的促进。



后记:

大乱未已,大治未至

海藻肥这个品类很好,目前也已经被多数企业及市场认可。

但是更多的是蹭概念,刷热点的企业。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承诺。其实这个在哪个国家、哪种产品上都存在。虚假宣传、价格战,纵观整个营销历程,这样的企业哪个能长久?

这个行业的特点是百花齐放。

很多行业希望听到一种声音,我倒觉得大可不必。就像海藻肥的原料不同,工艺不同,怎么可能意见相同?

技术总在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海藻肥和各类产品的复配使其能发挥出更大的效益,虽然划时代的创新不可能,但是能在几乎看不到缝隙的行业中硬是开辟了这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品类,就足以令人敬仰。

我一向认为,盘子做大了对行业是件幸事。今日大家推广海藻肥比十多年前是否轻松了很多?就像业内人士指出的那样,海藻肥不是要替代哪个产品,而是产品的升级。要看到海藻肥提高抗逆性、安全环保高效的特点,大家共同去推广、发展它,但是也不要将之过于神话。

这个行业的槽点是标准。

其实有了行业标准是好事,起码能够落地。可以区隔一部分企业,让大家能有标准可依,去辨别真假海藻酸肥料。而至于有一些目前无法提供的技术指标或者其他,我们可以继续努力去弥补。

这个行业的希望在未来。

更多传统的肥料企业加入进来,未来他们将是放大海藻肥产业的力量。

为什么采访中很多企业对行业现状颇多微词,那是因为“爱之深恨之切”,“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很多人寄希望于大乱后的大治。大乱是变化,大治是进化。希望行业能从变化走向进化,希望更好的产品会有更好的未来。未来可期,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筹码,所以,找准自己的位置,就找到了成为强者的路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