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丝绸工匠(54)“立体国画”上党堆锦传承人涂必成

 吴越尽说 2018-12-25
中华一绝--“立体国画”上党堆锦

来源:《新浪博客 · 洋葱头的博客》2007-06-13 

 

    上党堆锦,俗称“堆花”,是古上党地区(今长治)所特有的丝绸传统工艺品。所谓“堆锦”,丝绸锦缎之“堆砌”、“堆垒”、“堆粘”也,它用丝绸锦缎来表现传统的中国绘画,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中的一朵奇葩,堪称“中华一绝”。 

    上党堆锦源于唐代,时称“堆绢”。有着千余年的历史积淀和传承。它是在中国绝无仅有的传统工艺,有着“立体国画”、“软体浮雕”的美誉。然而,它面对的却是濒临灭绝的命运。公元707至709年之际,尚未登基的唐明皇李隆基到潞州(今长治)任职,将宫廷里的“堆绢”工艺带到上党古城,后来流入民间,从此,古上党就有了这种叫做堆花的手工艺品。李隆基到过不少地方,何以唯独把堆绢带到上党,这又和上党地区丝绸业发达相关。隋唐时,上党的潞绸已闻名北方,列为宫廷贡品。明代时,潞州成为北方最大的手工丝织中心,境内有桑树八万株、织机九千余张,大部分农民“专事机杼,不问耕耘”,时有“南淞江,北潞安”之说。潞绸在很长时期都是高档的丝绸织品,尤其是以潞绸制成的上党堆锦,因制作精细,费时费工而价格昂贵,非一般百姓所能问津。然而,明清时泽、潞商人兴起,“富甲天下,非数十万不足富”,为上党堆锦艺术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尽管上党堆锦有着千余年的文化历史,但真正形成影响还是在清末民初时期。1915年,李模及其子李时忠历时三个月制作的一套春夏秋冬四条屏,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奖(同时获奖的是山西杏花村汾酒),从而使上党堆锦一鸣惊人,蜚声海内外。 

    上党堆锦制作工艺的流程是,先将所要表现的内容画成色彩艳丽的工笔画,描在薄纸板上,剪裁成若干条块;在这些条块上“贴飞边”、“絮棉花”或“压纸捻”;按图案要求蒙上所需色彩的丝绸锦缎,进行“拨硬折”或“捏软折”,使其增加立体感和层次感,将上述丝绸锦缎条块“堆粘”在一起,形成相对完整的图案;用特殊的颜料或丝线装饰图案的细部,对人物形象的脸、眉须、手、脚等部位进行巧妙装饰,并在所需部位以金银彩线精心加工;将所有半成品拼贴在特制的场景底板上,镶入框内,一幅精美绝伦的堆锦艺术画即告完成。

    建国后,上党堆锦曾被作为国礼馈赠给来访的北朝鲜和前苏联代表团。上世纪60年代,上党堆锦大量出口东南亚及其他一些国家。60年代中期,工艺美术厂堆制过大量的各种规格的人物肖像,这时的工艺较为简单,艺术价值也小,但其使用价值、社会和经济效益却都很大。

    1972年,北京举办首届全国工艺美展,上党堆锦中的“秋翁遇仙”、“八仙过海”等精品参加了展出,博得与会专家的好评。此后,还参加了第二、三届全国工艺美展。而此时的上党堆锦因其千余年间一直采用“传媳妇不传闺女”的家庭式传艺方式而无法与市场化的操作相得益彰,加上手工制品价格昂贵,不为国人接受,产品被迫停产、转产。从那时起,上党堆锦渐渐地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就连本地了解堆锦艺术的人也寥寥无几,堪称中华一绝的上党堆锦艺术在延续了千余年之后,面临将要灭绝的危险。

 
 

    从1968年在长治市工艺美术厂参加工作起,涂必成就深深爱上了这门古老而又多姿的手工艺术。这时,从事堆锦艺术达三十多年的他眼看着上党堆锦即将销声匿迹,一种保护祖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让他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上党堆锦抢救、恢复、保护、开发和工艺创新的工作中来。

    1997年,他组建了长治堆锦研究所。研究所成立伊始,只有他和两个徒弟,一共三个人。这时,李氏已经没有了能制作堆锦艺术的传人,其他的一些工艺美术师也因为从事这项工作的清贫而离开了它。从2000年到2001年的两年里,研究所面临着最大的困难就是缺少资金。涂必成把自己的工资都用来支付了所里的支出。然而,还是不够。他的朋友都知道那两年里老涂四处借债,把能借的人都借了。就这样,涂必成抱着不能放弃堆锦,总有一天会好的信念筹措资金,物色人才,克服了重重困难。2001年,为了开辟堆锦的市场,涂必成将上党堆锦的研究课题转向了佛教文化,填补了佛教文化中没有堆锦作品的空白,也为堆锦开辟了新的生存领域。 

    期间,涂必成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数十次的试验,解决了长治堆锦千余年间最令人头疼的蛀虫问题。他们采用新型锦缎布料,并对其进行特殊色彩处理,使作品中的各种动物呼之欲出,珍禽异鸟活灵活现,琼花仙草逼真诱人,堆锦作品也从此能保存五六百年。

    克服了虫蛀问题以后,涂必成又开始在堆锦的立体效果上狠下功夫。人物的头发、眉毛,以及动物的羽毛都用丝线一根一根粘结上去,人物的面部采用纸壳成形,细致到每一道皱纹都能呈现出立体效果。新的堆锦作品更加形象逼真、美轮美奂。

    2002年8月,涂必成的新作《文殊师利菩萨》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荣获最高学术奖“华艺杯”银奖,《刘备和五虎上将》《四季图》《四美图》等条屏获优秀奖。紧接着,他和他的同事们又用一年时间完成了一套以佛教内容为题材,多达94幅条屏,长达40米的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将经文上的94个佛教人物堆制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另一幅《西方极乐世界图》,长7.2米,宽2.8米,是第一幅、也是最大的一幅堆锦壁画。2005年10月,他的《观音、文殊、金刚手》获得在杭州举办的“2005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最高奖。11月,中国乡土艺术协会在人民大会堂给长治堆锦研究所颁发了中国乡土文化艺术特别贡献奖。

    在涂必成的研究所里,保留着各个时期的堆锦作品,他一幅也不肯卖掉,为的是给上党堆锦艺术遗产的保护和发展留下宝贵的资料。现在研究所里已经有15个人从事着这门工艺,他也物色到了两个很优秀的徒弟。2005年年初时,长治市政府给他拨款20万元,他用这笔钱盖了新房,研究所从原来窄小破旧的地方搬到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里。堆锦艺术已经申请了我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党堆锦的前途开始见到“光明”,但对于它的保护和发展仍旧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也需要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加入到保护和发展堆锦的行列里,这朵民间“奇葩”才会永不凋敝。

  
                          
    附:堆锦画的制作方法,现在的制作工艺已区别于传统的堆锦画的制作方法,而且解决了传统的堆锦画易被虫蛀的弊端,现在制作出的堆锦画,画面鲜和生动,所塑形象细腻逼真,立体感强且具有国画和浮雕效果。尤其在表现佛教类题材的绘画上,更是神形兼具、古朴典雅。
    堆锦画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人物的面部、眼角、嘴角经处理后凹下去,再用丙烯颜料绘画,头发和胡须用黑色或其它颜色绸缎撕成丝制作; ②服饰用各色锦缎、布料包在照图纸剪贴有“飞边”、压有纸捻的硬纸板上,并根据需要拨硬褶或捏软褶,特殊的地方贴金线或其它色线; ③头饰、手饰、胸饰、脚饰,用各种花边或用锦缎做成的各种饰品贴以金线,珠宝则用真珠制作而成; ④佛光、祥云、莲台等使用彩色绸缎或彩绘后再用金线贴边; ⑤动物(如虎、狮、马、牛等)用各色长丝绒布料堆制,眼睛挖洞、凹下去,马鬃用彩色绸丝制成,并稍加润色; ⑥鸟类用各色长、短丝绒及布料制成,其中嘴角、腿部用真丝绸制作,并稍加润色; ⑦花草(如菊花、牡丹、荷花等)的花瓣用真丝绸一片一片包成,再根据设计的图形贴在一起,然后根据具体颜色要求,着丙烯色,花蕊部分用色绒布着丙烯色; ⑧字的制法有两种:一是直接用绸缎包在絮有棉花或海绵的硬纸板上;二是先将字用手绣在绸缎布料上,再将绣字包在絮有棉花或海绵的硬纸板上; ⑨金龙的制法:龙头用金色缎包成,眼睛挖洞,龙鼻高耸,龙 2 须龙发用金丝粘在包好形状的金布上,龙鳞则用金线一根一根贴成鳞状,再一片一片按图纸要求粘结成龙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