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漠奇观

 笛韵悠然 2018-12-25
阿拉伯爵士乐狂想曲 - 于水元

  清晨的阳光温暖而和煦,洒在脸上,让人没有心思去考虑其他的事情,只想沐浴在光芒中,放空自己。

“MARINA PLAZA HOTEL”是我们居住的酒店,中文名称是:“塔拉湾滨海广场酒店”,在约旦海滨城市阿卡巴,属四星级酒店。

  这个四星级酒店,设施非常齐全,沙滩、游船、游泳池,酒吧和健身房等,是度假旅游居住的好地方。

酒店的游泳池,白天、晚上都非常漂亮。

  今天(2017年10月21日),导游安排游览约旦瓦地伦市的“月亮谷”。

集合时间是在上午十点,时间很充裕,我们在酒店各处走走玩玩。

  酒店位于约旦的红海旁边,环境幽雅、景色宜人。

  酒店的游船码头成凹字形,各色各样的小游艇停在码头上。

  酒店的沙滩也十分迷人,

  10点,我们乘车从阿卡巴塔拉湾滨海广场酒店前往约旦南部城市瓦地伦。

途中经过阿卡巴古城堡(Aqaba Castle)。

城堡座落于阿卡巴湾的南面,顺着旁边的一条宽广石阶路往海边走,只见一面特大的约旦国旗,在海边的大广场上迎风招展。

  阿卡巴城堡,是个微型古城堡,1587年马穆鲁克苏丹王下令兴建,城堡大门上方有哈希姆皇家的徽章。

由于导游没安排到里面游览,我们只能在外面看其轮廓和部分的建筑。

  走到海边,看红海,对面就是埃及。

  午餐是导游安排的,在阿卡巴吃烧烤。

  饭后,坐车一小时,到达今天的旅游地,约旦南部城市瓦地伦(WADI RUM)沙漠之谷。

这是约旦最壮观的沙漠景观之一,也是约旦瓦地伦保护区(Wadi Rum Protected Area)。

  瓦地伦沙漠之谷的景点有多处,而且都在沙漠深处,我们只游览其中二个。

进入沙漠游览景点,都需要坐车。

  游客乘坐的都是带遮阳布的皮卡,这种皮卡后面的车斗,用木板和海棉做成的座椅,摆放在车斗两侧,每边坐二人。

由于车斗很高,上车都要爬上去,对女同胞和老年人都是一种考验。

  约旦瓦地伦沙漠,是个杳无人烟的沙漠,酒色红的沙丘,千奇百怪的粉色岩石。

进入沙漠深处的视频。

Wadi Rum(瓦地伦),也有译作“瓦迪拉姆”,是约旦西南部的一处山谷。

这个名字的阿拉伯语意为“酒红色山谷”。

  自然侵蚀的地貌形成了峡谷、山峰、峭壁、洞穴与沙丘。

它就象没有生命的月球表面,所以大家都喜欢叫它“月亮谷”。

  2011年,瓦地伦沙漠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以及《夺宝奇兵》的部分拍摄地就在这里。

  下车后,没走几步,脚下的皮鞋立刻被沙灌满了,只能脱下皮鞋,拿在手上,穿着袜子在沙地里走。

  还好,这里的沙漠中的沙非常细,由于太阳已被高山遮住,所以沙中的温度不是很热,有点暖暖的感觉,走在上面挺舒服的。

  浩大壮观的沙漠,蔚蓝色的天,红色的沙,让我们这些从城市里来的人,张望四周,感到都是美景。

  前面是个沙丘坡,我们就从这里上山。

在沙漠平地里走路,感觉并不吃力,但去爬沙丘可比登山还难,脚踩到沙丘上,软绵绵的沙子就将你陷下去,而且沙子还要往下滑,你就会被送到原处,所以上山的速度很慢。

  总算爬到第一个山坡了,后面的路基本上都是山石,好走多了,但还是要小心行走,因为没有现成做好的路可走,而是要看准可踩的石块上行。

  坐在这里,休息一下,看看四周的沙丘,高山。

在这里,我听到了这里的风沙的呢喃谰语,苍茫而亘古;在这里,我看到了这里的地貌的孕育、湮灭,辉煌而悲怆。

  我可爬不上去,站着看看也不错,因为每个人的视觉和空间都不一样。

  沙暴把山谷里的山体雕刻成千奇百怪的形状,要从这样的地方爬上去,难度可不小。

  生活的路上,你我走过风雨,走过坎坷,走过大半生!看过彩虹,经历过风沙。

生活中的你;
从不会表明心声,只是远远的欣赏,彼此的心灵深处,是默默的支撑;
从不求任何回应,只是无怨的随行,彼此的灵魂之间,是静静的聆听。
心中有你我,风景在心灵!

  大漠深处,无限风光在险峰。

  站在高处,我的心被这片沙漠的静谧所洗礼;

站在高处,我的灵识被荒芜大漠的雄浑所震撼。

  下山后,乘车到另一个景点去。

沙漠里没有路,皮卡直接在沙漠中行驶,所以经常会发生皮卡车轮,陷落在沙漠中动弹不得。

一路上,不时在车边,看见一些贝都因人骑着骆驼,悠哉悠哉地走在沙路上。

最好奇的是一头骆驼🐫,没人骑着,也没人牵赶着,独自小步快跑地往前走,大概它也识途吧!

  我们到的地方,是贝都因人(阿拉伯游牧民)的生活聚居点。

  它在月亮谷中的大山脚跟凹处,是个沙尘暴不易吹到的地方。

  导游安排我们下车,去贝都因人在沙漠中开设的茶馆喝阿拉伯茶。

这是个在山脚下,用石块围砌,上面用帆布做房顶的简易茶馆。

  周围的风景不错,有些岩石上还有贝都因人雕刻的人头像,好奇心让我们顾不上去茶室。

  这个雕刻在石头上的人头浮雕,看不出有千百年风沙吹过的沧桑痕迹。

  这块岩石上,也有雕刻的浮雕小头像。

  等我们团队的人喝完茶后,上车开往出口处。

路上,皮卡停在一个山根墙有岩画的地方。

  导游让我们下车,说这里的山体岩石上,有三、四千年历史的岩画。

见我身后的岩石上的岩画。

  山岩边,隐约露出点什么,爬上去惊喜的发现,岩壁上竟然出现了一幅生动的图画,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画的,也不知道画的是何种动物,是羊还是骆驼,或者是大象……

  古人总是留下神秘让后人猜想,也有可能是现代人怕游客在沙漠中寂寞,搞点玩笑,这就是沙漠深处。

  我们就当它是个文物,只要自己开心就是。

  远处的骆驼在沙漠中休息,等待着我们这批看完岩画的游客去光顾它们。

  那个坐在骆驼上,并牵着二匹骆驼的贝都因人,也朝着我们这里的人群看,他多么希望我们朝他走去。

  站在这块沙漠中央,这朵沙漠玫瑰的光芒,已融入我这颗喜欢饱览美丽的心灵。

  连绵的山丘,无垠的沙海,一头骆驼独自在沙漠中行走,苍凉中透着凄美,雄浑中透着婀娜。

  阿拉伯的热风吹来,我最终还得告别这玫瑰色砂砾中的美丽,告别月亮谷,告别那远去文明。

  就像火车在月亮谷茫茫荒野上穿行,它终将离开那里。

入住佩特拉全景酒店(Petra Panorama Hotel)

  今天(10月22日),我们从阿卡巴乘车前往建于公元前9年~公元40年的佩特拉古城(Petra)。

佩特拉距首都安曼约260公里,它是约旦南部沙漠中的神秘历史古城,也是约旦最负盛名的古迹区之一。

2007年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

佩特拉古城的入口处及门票。

  进入佩特拉古城,我站的位置,左边是马车、骆驼使用的道路,右边是人行通道。

  路的右边,有三块巨大的方石块,这就是神灵块(Djinn Blocks),是公元前50年~公元50年的遗址。

“Djinn”是阿拉伯民间传说中神灵的名字,佩特拉的贝都因人相信这些方石块,是神灵的住处。

现在,一般人都认为这是坟墓的纪念碑,以表达对死者的纪念。

佩特拉总共发现了25个神灵块,这三个神灵块在1904年被考古学家发现。

  往前走就可以看到方尖碑墓,这是纳巴泰人在公元1世纪雕凿而成的。

坟墓的上部有四座方尖碑和壁龛,壁龛上有浮雕,浮雕表明这里埋葬了5个人。

下部是一个古罗马时期的设有躺椅餐桌的餐厅,一个宴会厅。

在悬崖上有用纳巴泰文和希腊文书写的碑文,“Abdomanchos”是墓碑上写着名字。这是他本人和家族的墓地,建于纳巴泰王国马里卡二世(MalichusⅡ,公元40-70年)时期。

  佩特拉古城在海拔1000米的高山峡谷中,高山的岩石带有珊瑚宝石般的微红色调,在阳光照射下熠熠发亮,所以又叫“玫瑰古城”。

  佩特拉是纳巴泰人(Nabataeans)的王国首都,后来被罗马帝国军队攻陷,所以它的有些建筑都体现古罗马文化风格。

  前面岩石上的洞,就是开凿出来的排水渠,能把佩特拉古城的雨水排放到下游去。

它的左边上方就是佩特拉古城的入口。

  狭窄的山峡就是“Al-Siq西克峡谷”。

佩特拉古城的入口处,二位扮演古罗马士兵当地人,穿着战袍,手拿盾牌、长枪站在峡谷口,吸引游客与他们拍照,来收取点小费。

  峡谷最宽处约7米,最窄处仅能让一辆马车通过,全长1.5千米左右。

进入峡谷,甬道回环曲折,险峻幽深,所以也称“蛇道”。

蛇道路面覆盖着卵石或石板,非常平整,很方便行走。

  峭壁上的岩石,在风雨长期作用下变得平整光滑,似刀削斧砍。

  顺峭壁仰望苍穹,蓝天一线,壮观而又美丽,“一线天”的名称由此而来。

  佩特拉隐藏于死海和亚喀巴湾之间摩西河谷山峡中,大约公元前312年,原本是阿拉伯游牧民族的纳巴泰人,选择了在这里定居。

  他们开山凿石,建立城市并称其为“佩特拉”,城市几乎全是在岩石上雕凿而成。

  公元106年,罗马军队占领了佩特拉,使之成为罗马帝国最繁荣的一个省。佩特拉在罗马人的手中继续扩建,一直是东西商路的重要中心。

  但随着南北商路逐渐被打通,货物直接从南边的红海出入,佩特拉也渐渐失去了原有的重要地位。

纳巴特人也渐渐地迁往它处生活,这里慢慢地就变成了一座死城。

  公元363年的大地震,更进一步摧毁佩特拉城,最终它被遗弃了,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之中,直到1812年为瑞士旅行家J.L.伯尔克哈特重新发现,而重见天日。

我身边左侧岩体上,一个是人体雕像,另一个是骆驼雕像,在风雨长期作用下,人体雕像的头到腰部之间已变得平整光滑,骆驼雕像只剩下腿的那部分。

  在峡谷两侧的岩壁上,有条像水蛇似的水槽,这是为了防止在下雨时,大量的雨水顺着峡壁流下而淹没道路,因此聪明的纳巴泰人,在岩壁上凿挖了这种水槽,能让沿峡壁流下的雨水通过水槽流向外面。

  透过绚丽的玫瑰色岩洞,阳光下,你被照耀的如此温暖。

  走在狭窄蛇道上,在一个转弯之后,从峡谷的尽头缝隙中看见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殿,在阳光下闪耀着玫瑰色的光芒,你立刻会被惊艳到说不出话,这就是“The Treasury艾尔.卡兹尼神殿”。

  卡兹尼神殿是约旦古城佩特拉中心的一座神殿,已有两千年历史。

神殿雕凿在陡峭而坚固的岩石上,共上下两层,高50米,宽30米。底层由6根直径2米的大圆柱支撑着前殿,构成堂皇的柱廊。

顶层6根圆形石柱附壁雕成,柱与柱间是神龛,供奉着圣母、带翅武士等神像。这些像比真人还要大,栩栩如生,威严肃穆,颇具神韵。

  当地的贝都因人传说其顶部藏有宝藏,故而该神殿俗称“宝库(Treasury)”。

  这是一座罗马科林斯式神殿,是佩特拉最负盛名的建筑。

听当地导游讲,我们现在看到的建筑还只是上半部分,要看到完整的建筑,还要向下挖掘7米。

  真正使卡兹尼神殿声名远扬的,还是其独特的色彩,由于整座建筑雕凿在沙石壁里,阳光照耀下,粉色、红色、桔色以及深红色层次生动分明,衬着黄、白、紫三色条纹,沙石壁闪闪烁烁,神奇无比。

关于这座神秘殿堂的用途,还流传着许多传说。
  据说这里曾经是海盗窝藏珠宝的地方,也有的说是家喻户晓的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故事中,要说“芝麻开门”才能进入的宝库。

  一座神庙,精致清晰,宛如一颗嵌在岩石壁上的浮雕宝石。

对初次见到,突然展现在你眼前的这座卡兹尼神殿,你那时的心情,立刻会想起美国考古学家斯蒂芬斯的这句话。

  卡兹尼神殿的神秘、险要、雄伟,以及色彩,和当时建造时的艰辛,都给我带来震撼,这也是我有生以来,首次看到了能使我心灵一振的古迹。

  从卡兹尼神殿右边的小路继续走,道路开始变得宽敞,但路面已经不是覆盖着卵石的水泥路,而是一片沙石,走路看景得注意上下了。

这条路就是“Street of Facades立面大街”。

  两旁山壁上雕凿有更多的石窟类建筑。有些简陋,看似更像洞穴;有些大而精致,有台梯、塑像和富丽堂皇的入口,所有这一切都雕筑在红色和粉色的岩壁上。

  景区里,随处可见当地人带着骆驼,呆在那里等游客坐骑、拍照。

  站在山坡上看,骆驼、毛驴、马车在景区中晃动,不断与游客抢镜头。

  一路上,还有很多雕凿在山壁上的石窟类建筑,这些都非常壮观和美丽,就是缺少介绍。

  周围山上可见大大小小的洞穴,它们曾经是城市的民居、寺院、浴室。

  现在它们与同样雕刻在岩石中那些壮观的皇宫神殿一样,在千年的历史中经历过繁盛,也见证了衰败。

  这是“Main Theater(主剧场)”。

它是佩特拉古城主要景点之一,当年是按古罗马文化风格建造的圆形剧场。

  它是能容纳两千多人的罗马式的露天剧场,舞台和观众席都是从岩石中雕凿出来,紧靠岩山巨石,风格浑厚。

  剧场对面高耸的悬崖排列着豪华的宫殿式建筑,介绍说明书称“Royal Tombs(皇家陵墓)”。

路边发掘出来的石碑证明它是公元前一世纪名叫Abadomanchos的人为自己和儿辈造的墓室,上面安放遗体,下面会堂供祭奠和用餐。

  山上的建筑十分醒目,最高的那个叫“Urn Tomb厄恩墓”,因为这个墓室山墙的顶部有一个小瓮得名,大约建于公元70年,其外墙有四根壁柱,壁柱中间开凿有方形的壁龛,通向3个小墓穴。

公元446年,这座墓室曾经改造成一个拜占庭式的教堂。在墓室的墙上留有公元446-447年的希腊文字。

由于风化严重,已难辨认当年雄伟的原貌。

  左侧是宫殿墓(Palace Tomb),它设计华丽,宽49米,5层楼高,属纳巴泰王朝晚期的产物。

右边是柯林斯墓(Corinthian Tomb),是皇家墓室中损坏最严重的,但柯林斯风格的立柱和柱头依稀可辨。

该墓的结构比例和位置体现了唯美主义,属Malichus II(马里卡二世)时期的杰作。

  宫殿墓的两边入口上面是半圆山墙,第3层排列着18根立柱,和其它墓不同的是它并非完全在悬崖上凿刻,左侧3层以上部分用石块筑起,可惜已倒塌。

  廊柱大街(Colonnaded Street)。

大街宽6米,道路中间都是沙,非常难走,只有靠近石柱的地方有些石块,我们就是踩着这些石块往前走。

大街是古城的中轴线,两侧集中了神殿、宫殿、教堂、住宅和市场等,是罗马人时代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

可惜沧海桑田,昔日的繁华已成过眼烟云。

  沿着“廊柱大街”一直走,就是“坦密诺斯门(Temenos)”。

在石柱街的左侧,就是“大神殿”遗址。

  大街左侧地势较高,沿着台阶走上25米高的平台(我站的地方),便是大神殿(The Great Temple),19世纪末被发现,1921年W.Bachmann在著作中首次使用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神殿建于公元前一世纪,到五世纪拜占庭时期仍在使用,是佩特拉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坦密诺斯门(Temenos)

3个纪念碑式的拱门连成一体,两边有雕饰,混合着希腊、罗马和纳巴泰风格,建于公元二世纪。

  过“坦密诺斯门”后,向前走走200米左右,左侧的那幢粉红色宫殿建筑就是“女儿宫(Qasr al Bint )”。

“女儿宫”建筑不是刻在山石上,而是一种规模较大的石结构建筑,这在佩特拉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建筑。

它面朝北,对着沙尔山区,建于公元前30年到公元后40年,在第三世纪后期已被摧毁,现在仅剩下仅余下23米高的残墙断壁。

透过残垣断壁依然能看到它昔日的模样,那就是被称为法老女儿的宫殿。

  听其他游客介绍,有个与“卡兹尼神殿”一样壮观的景点在山上,看看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才到团队集合时间,我们一起往上走。

山路上,看见山壁如刀切,山壁下有个洞,进去看看,非常大,里面空空如也,只有馿、马的尿臭直扑脑门。

  很少有人再往前走,只有下山的人。我妻子要求往回走,但我执意要去看这景点,最后让我妻子就在这个地方休息,我自己快步往上跑去。

  上山的路弯弯曲曲,高低不平,由于是一路往上跑,感到有点上气不接下气了,毕竟快70岁,岁月不饶人呀!

路过一个买纪念品的小摊,休息一下。

  通过40分钟的奔跑,终于走到了山顶处的代尔修道院,它是整个佩特拉最吸引眼球的地方。也是佩特拉保存最完好的单体建筑。

这座修道院是在公元前85年,由纳巴泰人雕凿在坚固的岩石上,后来才被罗马人改造成现在的样子。

景点没什么人,匆忙拍了几张照片后,连忙下山。

  到了妻子原来休息地方,已不见她的踪影,由于我的手机上去前,手机没电了,是带着妻子的手机上山的,现在可好,没法联系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还好到出口只有一条路可走,继续向前奔跑,总算在“女儿宫”附近追上了妻子,这时的她走路已经一翘一翘了,原来她见我好长时间没下来,怕影响团队集合时间,先往出口走去,结果让一块被沙掩盖的石头绊倒,脚腕马上肿了起来,现在走路都非常困难。

花了45美金,叫了辆马车,赶往出口处的集合地点。

  这是一张佩特拉古城的主要景点导游图,除了第28景点没看,其他都光顾了。 

① 神灵块(Djinn Blocks);

② Obelisk Tomb方尖碑墓;

③ Al-Siq西克峡谷;

④ The Treasury艾尔.卡兹尼神殿;

⑤ Street of Facades立面大街;

⑥ Main Theater 主剧场(罗马剧场)

⑦ Royal Tombs(皇家陵墓);

⑧ Urn Tomb厄恩墓;

⑨ Silk Tomb西尔克墓;

⑩ Corinthian Tomb柯林斯墓;

11 Palace Tomb宫殿墓;

15 廊柱大街(Colonnaded Street);

15A 大神殿(The Great Temple);

18 坦密诺斯门(Temenos);

24 Al-Deir代尔修道院;

28 High Palace of Sacrifice祭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