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岐黄专论 | 瓜蒌、地骨皮效用奇观(第305期)

 味与道 2018-12-25

药效奇观

瓜蒌、地骨皮效用奇观

张树生


谨将《百药效用奇观》一书献给海内外热爱中医的朋友们!      

                         中国中医科学院 

                          张树生


 瓜蒌主黄疸、治消渴

 瓜蒌,甘寒。既能清热散结、化痰导滞,又能利气宽胸,润肠通便。临床多用于痰热咳嗽、胸痹、燥结便秘、肺痈、肠痈、乳痈等证。不知瓜蒌乃治疗黄疸之要药,“治消渴之神药也。”(《本草衍义补遗》)

 五脏皆可病疸,非独脾胃湿热之病也。肝郁不得条达,疏泄功能失职,则木塞土壅,可致黄疸。瓜蒌“舒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之功有独擅也。”(《重庆堂随笔》)故宜用于肝疸。感受外邪,湿气犯肺,肺失治制,金病则土不生,水谷不运,湿蕴热郁,亦致黄疸。瓜蒌能导痰热,通胸隔之闭塞,肺得清肃,土能健运,故能治疗黄疸,尤宜用于肺疸。“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津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素问·奇病论》)瓜蒌长于导痰浊、涤垢腻,能治脾疸,瓜蒌甘寒养阴,兼清肺胃之热,故为治消渴之神药。

 临证用方举隅:

1.治内黄,身体面目皆黄。

黄瓜蒌一枚,大者。

上以新汲水一大盏半,浸黄瓜蒌,淘绞取汁,下蜜半合,入川朴硝三分,细研,搅令匀,分为三服,频服之效。(《圣惠方》)

2.治小儿黄疸,脾热眼黄,并治酒黄。

瓜蒌青者焙为末。每服一煎,水一盏,煎七分,去滓,临睡服,五更泻下黄物立可。(《普济方》)

3.治肺黄,瓜蒌散方。

瓜蒌一枚(干者) 柴胡半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款冬花半两 芦根半两(锉) 贝母半两(煨令微黄)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4.治消渴热或心神烦乱。

 黄肥瓜蒌一颗,以酒一中盏洗,取瓤,去皮,子、煎成膏,入白矾末一两,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十丸。(《圣惠方》)

5.葛根丸 治消渴消肾。

葛根、瓜蒌各三两 附子一两(炮去皮脐) 松丹二两

上四味,捣罗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进三服。(《子和方》)

此外,《普济方》人参散方治胃黄用瓜蒌一枚。麦门冬汤治消渴,土瓜丸治脾胃中热,消渴小便数,骨肉日渐消瘦,《圣惠方》麦门冬散治消渴体热,烦闷头痛不能食,皆使用了瓜蒌。

验案举例:

1.患者续XX,男,50岁,在河北日报社工作。主诉数月来觉口干口渴,日饮二十多斤水,小便多,消瘦,疲乏无力,大便色黑,于79年2月26日来院求治,查舌苔薄黄,舌色正常,脉缓有力,血糖260毫克,尿糖(++++),考虑属于肺胃阴虚,肾阳虚损,收摄失权的原因,按上、下消治疗,处以:瓜蒌30克,花粉30克,山药20克,茯苓12克,麦冬15克,萆薢12克,桑螵蛸12克,益智仁12克,覆盆子12克,五倍子10克,3剂。3月1日复诊,自觉口干,渴见好转,小便减少,嘱其继服原方,又服十余剂,于79年3月16日复诊,一切症状消失,血糖降至160毫克,尿糖(-),嘱其继续服药以杜再发。(《临证用方选粹》)

 按:此病消渴,饮多溲多,证属肺胃阴虚,肾失固摄,冶以生津止渴、温肾固摄为法,颇切病机。其中瓜蒌甘寒养阴,兼清肺胃之热,为治消渴之要药,故用之。

2.朱女,两目发黄,小溲短赤,热势起伏,渴欲饮水,左胁痛,证属阳黄,殆无疑义。

 绵茵陈30克,金银花15克,嫩白薇12克,鲜生地60克,马鞭草15克,全瓜蒌9克,玄明粉9克,泽泻12克,车前子15克。(《章次公医案》)

按:病为黄疸,证属湿热化火,治疗清热利湿,泻火养阴。用瓜蒌者,通大便,导垢浊,使湿热之邪从大便出,亦主黄疸。


地骨皮去黄疸

地骨皮,甘、淡,寒。清热凉血,退骨蒸。临床多用于肺热咳嗽,阴虚发热,有汗骨蒸。对其治疗黄疸的重要作用为多数中药学讲义所不载,近年来人们临床治黄疸也稀用,特伸斯用。

凡黄疸以湿热居多。地骨皮甘、淡,能引水湿顺流而下。其性又寒,能导火气,泄热下行,使湿热速去,故为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药品化义》:“地骨皮……以其性大寒,酒煎二两,治湿热黄疸最为神效。”

临证用方举隅:

1.地骨皮散方 治髓黄,身体赤黄,四肢不举,肌肉战掉,鼻中出血,两脚疼闷。

地骨皮一两 柴胡一两(去苗) 人参一两(去芦头) 羚羊角屑一两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黄汁半合,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2.鳖甲散方 治劳黄,手足烦热,肢节疼痛,小腹拘急,时有虚汗。

鳖甲一两半(涂醋令黄,去裙栏) 柴胡三分(去苗) 茵陈三分 地骨皮三分 赤芍药三分 黄芪三分(锉) 栀子三分 麦门冬三分(去心)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此外,《圣惠方》治黄疸,遍身面目悉黄之黄连散方,内用地骨皮一两。《圣济总录》治伤寒发黄烦热,皮肉皆黄,小便赤不利之龙胆汤方,用地骨皮半两。

验案举例:

曾某,脉形乍大乍小,面色暗晦不泽,似有一团阴气阻遏于中,苔黄而湿,腹满足肿,小便黄赤,又有湿遏热伏之形,色症合参,是属女劳黑疸,复为腹满,在法难医,姑拟泄肾热以去脾湿,仿《金匮》法。冬瓜皮、桑白皮、地骨皮、生姜皮、黄柏、川厚朴、茵陈,大麦芽煎汤代水(《王旭高医案》)。

按:证属湿遏热伏,治以泄热利湿为法。方中,地骨皮甘淡利水,性寒泄热,善治黄疸,切病切证,甚为精当。

由上可见,地骨皮利湿泄热,善治黄疸。以其甘寒清润平补,尤宜治久黄、劳黄;能清精髓阴分之热,又宜治髓黄。


原载:《百药效用奇观》(中医古籍出版社)



校核 | 周晟芳


回复“1”查阅

 创刊词、征稿启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