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的兴衰:从安史之乱到宪宗中兴(四十五) 河北再乱

 金色年华554 2018-12-25

 第四十五讲 河北再乱


元和四年(公元809三月,成德节度使王士真去世,其子副大使王承宗自为留后。王承宗叔父王士则看到王承宗擅自称留后,担心祸及宗族,就与幕僚刘栖楚离开成德到长安,宪宗非常高兴,任命王士则为神策大将军。



宪宗希望在自己手里结束河北诸镇世袭之弊,这次王士真去世,宪宗决定从朝廷派人到成德当节度使,如果王承宗不奉诏,朝廷就出兵讨伐,宰相裴垍对宪宗说:“淄青前任节度使李纳跋扈不恭,而成德前节度使王武俊有功于国家,陛下此前已经同意李纳之子李师道继任淄青节度使,如今却不同意王武俊后人王承宗继任,王承宗一定不服。”

 

此事很久还未定下来,宪宗又征求翰林学士们的意见,李绛等人回答道:“河北诸道藩镇,不遵朝命,天下谁不为此气愤叹息?但结束这个弊端,恐怕还没到时机,成德自王武俊以来,父子相承为节度使已经四十多年了,当地人早已习惯,不认为有何不妥,更何况王承宗现在已领成德军务,朝廷突然免去他留后之位,他未必会奉诏,另外,范阳、魏博、易定、淄青四镇也是父死子继,与成德一样,如果他们看到朝廷不愿意让王承宗继任,四镇也会不安,肯定会私下偷偷帮助王承宗反抗朝廷。如果朝廷发兵四面攻讨,那么领兵将领就要加官进爵,将士衣粮也要朝廷提供,到时候如果诸道大军按兵玩寇,不与王承宗交战,坐观胜负,朝廷就要白白拿出大量钱财给诸道了,劳费之病都由国家承担,如今江淮地区发大水,国家与民间都困竭,所以发兵讨伐之事,不可轻议。”

现任翰林学士、日后的宰相李绛几乎将后来的战局看的一清二楚,但宪宗没有听从,还是出兵讨伐,果然没有成功。

 

左军中尉吐突承璀揣摩上意,知道皇帝已下定决心,不惜以武力解决成德之事,便主动请求派他领兵讨伐,吐突承璀是宦官,唐朝之前有过几次宦官领兵打仗的先例,这个恶例现在还没有杜绝,吐突承璀势倾朝野,巴结依附者众多,宗正少卿李拭看到吐突承璀请战,也跟着煽风点火,向宪宗进言:“王承宗不可不讨,吐突承璀是陛下亲信之臣,如果让他统军,天下谁敢不服?”宪宗看到李拭为吐突承璀鼓吹后很生气,把奏章给翰林学士们看,并对他们说:“此人是个奸臣,知道朕打算派吐突承璀为将,所以才上了这道奏疏,你们记住,从今以后,不得用他为重要官职。”

昭义(泽潞)节度使卢从史父亲去世了,他当时离职在家守丧,朝廷很久也没起复,卢从史大惧,贿赂吐突承璀,吐突承璀向宪宗请求,起复卢从史,并让他带领昭义军攻打王承宗,宪宗同意了。

 

七月,宪宗私下问诸位翰林学士:“朕打算任命王承宗为成德留后,但分成德所辖德、棣二州,再立一镇,以削弱成德势力,并且让王承宗向朝廷缴纳赋税,请朝廷派官吏,就像对待李师道那样,这个办法可以吗?”

李绛等人回答道:“德州、棣州隶属成德,为时已久,如今突然从成德划出,恐怕王承宗以及麾下将士忧疑怨望,以此为辞,不遵朝命,更何况与成德接壤的幽州、魏博、易定几道,与成德情况相同,他们也会担心以后土地被朝廷分割,很可能会暗中挑拨煽动王承宗叛乱,万一王承宗不服从朝廷命令,事情就难以处置了,希望陛下三思而行,至于让王承宗向朝廷缴税,请派官吏两事,最好让吊祭使到成德后,让使者自己对王承宗说,让王承宗主动上表请求朝廷,不要让他知道这是陛下的主意,如此一来,如果王承宗听命,最好不过,如果他不愿意,朝廷颜面也没有损失。”

如果朝廷足够强大,何必要动这么多心思?李绛的建议实属无奈。

 

宪宗又问:“幽州节度使刘济和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如今都有疾病,如果他们去世了,朝廷难道还要像成德这样将节度使授予他们的儿子吗?天下何时才能太平?朝臣们都对朕说,王士真刚刚去世,最好趁此机会将成德拿到朝廷手里,如果王承宗不受朝命,那么就发兵讨伐,机不可失。”

李绛回答道:“朝臣们看到陛下平定刘辟和李錡,易如反掌,所以谄谀躁竞之人向陛下献策,请攻打河北,却不为国家长远利益着想,陛下也因为之前两次成功而轻信他们的话,臣夙夜思索,河北情况与剑南、浙西不同,剑南、浙西向来不是反叛朝廷之地,四邻都是忠于朝廷之人,只有刘辟,李錡两人有反叛朝廷的想法,他们手下都不愿意追随他们,刘辟、李錡只是拿钱财让部下卖命而已,等朝廷大军一到,就分崩离析了,所以当时臣等也劝陛下发兵诛杀二人,因为有十足把握,但成德则不然,这么多年来成德一直游离于朝廷之外,内则胶固岁深,外与邻道蔓连,王武俊、王士真父子当节度使这二十五年里,成德将士和百姓都受其管辖,不知道还有天子朝廷,也不知逆顺之理,开导他们也不会听从,以威临之又不服,朝廷只会白白受辱,而且,成德相邻的幽州、魏博,平日里虽然与成德互相猜忌,但是一旦得知朝廷要武力收复成德的消息后,就一定会与成德合为一心,他们都是为子孙考虑,担心以后朝廷也会这样对他们的子孙,如此一来,战争规模就会变大,兵连祸结,等朝廷财尽力竭之时,吐蕃和回纥又会乘间觊觎,朝廷到时面临的忧患将会更大。刘济、田季安和王承宗情况一样,等他们去世时,朝廷有机可乘,当随机应变,但是现在对成德用兵,恐怕不合适,太平之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希望陛下谨慎处置。”

这么重要的事情,宪宗不问重臣,而是问翰林学士,可见当时翰林学士已经有了宰相之实,虽然品秩尚低,但影响力要比最高官员三公还要大。

 

此时,淮西节度使吴少诚也生了重病,李绛等人再次向宪宗进言:“吴少诚肯定要一病不起了,淮西又与河北不同,四邻都是国家州县,不会有人援助淮西,朝廷收复淮西,亲自任命节度使,现在正是时候,如果淮西不从命,朝廷就出兵讨伐,讨伐成德很难成功,但讨伐淮西则很容易,现在不如早下决心,授予王承宗节度使,以收成德之心,坐待时机,一定能在淮西获利。”

 

王承宗很久也没有等到朝廷任命,他非常害怕,多次上表自诉,请求朝廷之命。八月,宪宗派遣京兆尹裴武宣慰成德,王承宗见到裴武后,非常高兴,受命时非常恭敬,王承宗对裴武说:“我受到全军将士的压力,所以没有等到朝廷命令就自领军务了,如果朝廷让我当节度使,请让我将德、棣二州献给朝廷,以表我的忠心。”史书上没有过多的记载裴武与王承宗的对话,但可以猜测出,裴武临行前,宪宗一定把希望王承宗将二州献出来的想法告诉了裴武,裴武到成德军中后,说服了王承宗。

 

九月,裴武回京复命,宪宗没有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王承宗真的将二州献出来了,随后,宪宗正式任命王承宗为成德军节度使,恒(今河北石家庄)、冀(今河北衡水)、深(今河北衡水深州)、赵(今河北石家庄赵县)四州观察使,同时任命前任相卫节度使薛嵩之子、现任德州刺史薛昌期为保信军节度使,德、棣二州观察使。薛昌期是王氏女婿,与王承宗是亲戚,所以朝廷有此任命,本来这个结果皆大欢喜,朝廷也不用出兵了,但不料后来却出现了变数。

 

原来,魏博节度使田季安非常不愿意朝廷分割成德土地,担心以后自己的子孙也会被这样对待,田季安得到朝廷任命薛昌期为节度使的消息后,派人告诉王承宗:“薛昌期秘密与朝廷通谋,所以朝廷授予他为德、棣二州节度使。”王承宗此时已经稳定了成德全军,可能后悔将德棣二州献出去了,听到田季安报信后,他迅速派人驰入德州,抓住薛昌期,将他带到真定囚禁起来,而从朝廷来的使者路过魏博,田季安借宴劳使者的名义,留他逗留了好多天,等使者到了德州,准备授予薛昌期节度使时,发现已经来不及了。

这个结果无疑让朝廷大感意外,宪宗非常气愤,他认为京兆尹裴武欺骗了朝廷,正好此时有人看出了宪宗的心思,就来进谗言,说裴武的坏话:“裴武出使成德回来后,先去拜见了宰相裴垍,第二天才向陛下复命。”宪宗更加生气,对翰林学士李绛说,准备贬裴武到千里之外的岭南,李绛急忙劝谏:“裴武昔日陷于李怀光军中,守节不屈,如今岂能变成奸诈小人?很可能是王承宗多变,裴武没有将全部情况考虑到,王承宗最初害怕朝廷讨伐,所以主动献出德棣二州,而后来朝廷授予他节度使之位后,相邻的魏博等又不愿成德开分割先例,肯定秘密派人劝王承宗了,这才使王承宗出尔反尔,这不是裴武的罪过啊。陛下今天派裴武出使,一回来就被贬,臣担心从今以后,所有人都会以裴武为戒,为了自身安危荣辱,说些两可之言,无人愿为朝廷着想,如此一来,就对国家不利了,再说,裴垍和裴武在朝廷这么久,熟谙朝廷规矩,裴武怎么可能还没有见到天子就去拜见宰相呢?臣敢为陛下保证裴武一定没有这样做,恐怕是有人想中伤裴武和裴垍,愿陛下明察秋毫。”李绛一番细致分析打消了宪宗的怒气,宪宗思考了很久,终于说出了一句话:“很可能是这样。”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王承宗变卦后,宪宗再次派使者慰谕王承宗,让他放薛昌期回德州当节度使,王承宗不奉诏,宪宗对王承宗骄横跋扈的态度忍无可忍,于是十月份,宪宗下制,削夺王承宗官爵,以左神策军中尉吐突承璀出任左右神策、河中、河阳、河西、宣歙等道行营兵马使,招讨处置使,率诸路兵马讨伐王承宗。这是安史之乱以来,又一次任命宦官为统兵大将,五十年前,唐军九节度使在邺城讨伐安庆绪,当时唐军统帅是宦官鱼朝恩,那一战,数十万唐军大败。不幸的是,五十年后,英明神武的唐宪宗再次步他高祖父的后尘,宪宗朝第一次对河北用兵就这样开始了。

 

讨伐成德的命令下达后,著名诗人、时任翰林学士白居易急忙进谏:“国家征伐,应当责成将帅,近年来开始以中使为监军,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征发天下之兵,却让宦官当主帅的先例,如今,神策军既然不置行营节度使,那么吐突承璀就是制将,他又任诸道招讨处置使,那么吐突承璀又是都统,恐怕天下人听到这个任命后,都不会信服,四夷听到后,也会嘲笑大唐,陛下忍心让后代说从陛下这里开始让宦官为都统吗?不止如此,臣还担心幽州节度使刘济、易定节度使张茂昭、河东节度使范希朝、昭义节度使卢从史等人都耻于受吐突承璀指挥,军心不齐,怎么能成功呢?”

白居易话说的很重,当时还有很多谏官,御史纷纷上疏劝谏,但宪宗都不听,之后,宪宗在延英殿召见群臣,多位重臣也都极力劝阻不要让吐突承璀为帅,宪宗折中了一下,削去吐突承璀四道兵马使之职,改为招讨宣慰使,但这个改动,对实质并无影响,日后战争中,吐突承璀还是实质上的元帅,各路节度使都受他指挥。遥想五十年前邺城之战,当时宦官鱼朝恩也是只有观军容使之名,并非元帅,但实际战斗中,连身为宰相的郭子仪、李光弼都要听鱼朝恩指挥,相隔五十年的两件事情竟然惊人的相似,历史总是不停的重复,今天发生的事情,以前很可能发生过,以后也要发生无数次。

 

此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宦官势力越来越大了,唐玄宗时期的高力士还好一点,到了肃宗时,李辅国就势倾中外,连肃宗都受到了威胁,唐宪宗一代英主,在他统治下,吐突承璀势倾朝野,对此,李绛曾极力向宪宗阐述宦官骄横,干涉政事,残害忠良,但宪宗不信,他对李绛说:“这些人怎么敢向朕进谗言,残害忠良呢?就算他们说了,朕也不会听的。”李绛又说:“这些人大多数都不知仁义,不分区直,唯利是图,用狡诈之智,构成疑似之端,而且朝夕在陛下身边,陛下肯定有时相信他们的话,自古以来,宦官败国,史书上记载的非常多,陛下怎能不防微杜渐呢?”

 

就在宪宗下定决心讨伐王承宗之时,淮西节度使吴少诚去世了,先前,吴少诚重用大将吴少阳,宠任极厚,和他以兄弟相称,吴少阳累迁官至申州(今河南信阳)刺史,吴少诚生病后,意识混乱,家僮鲜于熊儿伪造了吴少诚的命令,召吴少阳暂任节度副使,行使节度使职权,吴少阳一到蔡州(今河南驻马店汝南)就杀了吴少诚的儿子吴元庆,十一月,吴少诚病死,吴少阳自称淮西留后。八年后,淮西将会是宪宗平定的下一个藩镇。

 

吐突承璀率神策军从长安出发,朝廷同时下诏,令成德四邻方镇一起进兵讨伐。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就要开始了,后续战事如何?请看下集:初讨成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