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背“殷”铅开元

 国民一员 2018-12-25
最近,笔者在泉友处见到一枚珍稀的古钱币——“开元通宝”背“殷”铅质小平钱。面文“开元通宝”四字,隶书对读,钱背穿上有一“殷”字,不甚清晰。直径22毫米,穿宽7毫米,郭厚近1毫米,重3.25克。该钱材质为铅质,钱体上布满灰白色铅锈(如图)。它是五代十国时期割据福建的闽国政权天德皇帝王延政铸造的流通钱币,存世非常稀少。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各地节度使纷纷扩充军队和地盘。907年,朱温废唐帝自立,建立后梁,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割据福建,开创闽国。王审知字信通,河南光州固始人,唐末自河南入闽,897年起统治福建。他推行保境安民的政策,“宁为开门节度,不为闭门天子”,没有称帝,未更立年号,但他却是闽国的实际开创者。为应付财政和军事上的需要,王审知开始铸钱,钱文仍沿用唐代“开元通宝”钱文,由于福建境内铜材资源匮乏,改以铅铁铸钱。《十国纪年.闽史》、《十国春秋.闽太祖世家》等史籍都有关于后梁贞明二年(916年)王审知铸铅钱的记载。王审知铸造的铅开元钱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铸流通铅钱。王氏子孙继续铸造使用铅开元钱。 
  据对出土和传世品的研究,闽国铅开元钱有大小两种。小平铅开元钱面文同“会昌开元”,钱背穿上有“福”、“闽”、“殷”、“建”等文字,也有光背者。背“福”、“建”是纪铸造地名福州、建州,背“闽”、“殷”是纪国名。其中光背及背“福”字钱较为多见,背“闽”字钱较少,背“殷”、“建”者目前所知仅有数枚。 
  也许有人会问,背“殷”为何是纪国名?这与王审知死后王氏子孙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的历史有关。闽国先后立六主,历37年。925年王审知死后,其子孙延翰、延钧、继鹏(延钧子)、延羲、延政通过残杀亲族手段相继夺得帝位。延羲在位时,其弟延政为建州刺史。兄弟不睦,延羲引兵攻打建州,结果为延政所败。延政遂于942年在建州建国,自立为帝,国号“大殷”,年号“天德”,史称“殷闽”。第二年延羲为部将所杀,延政派兵攻下福州,复国号为“闽”,以福州为南都。王延政在建州建国后,铸造有“天德通宝”铜铁大钱、“天德重宝”背“殷” 铜铁大钱,还铸有“开元通宝”背“殷”铅质小平钱,背“殷”为纪国名当无疑义。王延政建立“大殷”国号为时极短,故而其所铸“天德通宝”、“天德重宝”铜铁大钱及“开元通宝”背“殷”铅质小平钱均铸量极少,罕有发现。特别是“开元通宝”背“殷”铅质小平钱,始发现于1987年,目前所知发现数量不会超过10枚。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