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宁宗庆元通宝背“七”铁钱

 国民一员 2018-12-25
南宋宁宗皇帝赵扩从1195年即位,当了近30年的皇帝,期间多次改元,计有庆元、嘉泰、开禧、嘉定四个年号。每次改元都铸行大量的青铜币、特别是铁钱。为防民间盗铸,从他的爷爷孝宗皇帝赵眘淳熙开始,在钱背面上铸上铸钱监及年份。所以宁宗四次改元所铸之钱背上均有汉、同、春钱局名及年数。这也是南宋铜、铁钱的一大特点。

       庆元钱始铸于1195年,至1201年复改为嘉泰止,历时六年;钱文有元宝、通宝之分和铜铁之别,钱背有汉、春、同及元至六字样。但是古钱币资料表明,当时全国最主要的铸钱监——京城的神泉监背字为元至六,而汉阳监、蕲春监铸的铁钱却有“七”字样。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混乱情况呢?

       对此,史书和货币史上有多种说法。一是“予铸”说:历朝历代有这种制度,就是头年予先就铸行第二年的钱,充盈国库以备急需,如中国钱币丛书华光普主编的《中国古钱币大集》称:“庆元年号六年止,今所见标有七年者,皆六年末予铸之钱,流出甚少”。二是“信息不灵”说:宁宗皇帝四次改元,时间仓促。改元诏书送到各铸钱监,刻新模、铸新钱亦非易事,特别是宁宗改元之日是公元1201年,即庆元六年腊月二十一日下诏,将庆元改为嘉泰年号。距离过年仅有几天时间,然而因时间紧迫、关山远隔,内陆铸钱监接到改元诏书已是嘉泰元年二、三月份,像湖北汉阳监、蕲春监仍被蒙在鼓里,很可能就想当然地铸行了庆元七年的钱。背上铸有汉七、春七字样。等接到诏书,慌忙纠正,但所铸之铁钱已部分进入市场流通。古钱币学家丁福保所著《古钱学纲要》对这一情况有详细叙述。

       由于当时“背七”的铁钱只有汉阳监、蕲春监铸造,流出的不多,加之铁钱性脆易碎不易保管,历时千年,如今存世珍稀,成为钱币收藏者追逐的对象。

       图中这枚庆元通宝背汉七的折二铁钱,为湖北汉阳监所铸,品相完好不碎不裂,边缘整齐,钱经29毫米,厚3毫米,重8.1克。两宋铁钱中有如此品相,可谓风毛麟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