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显微摄影有多牛?

 百合仔 2018-12-25


最近大火的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从播出开始就好评如潮,在豆瓣评分达到9.4,比《舌尖》还火爆。


从阿勒泰的大尾羊到皖南火腿的时光故事,从河南的辗转到下饭神器秃黄油,从惊涛骇浪中的镖鱼少年再到云南密林中蜂巢取蛹......导演陈晓卿,这个“最懂美食的男人”又为我们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


就如同《舌尖》1、2一样,让我们一边在深夜对着美食流口水,一边和减肥较劲。从画面到配乐再到配音,一切都和《舌尖》很像。


但也有不像的地方,仅就拍摄而言就有了新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在拍摄中加入了显微摄影,我们也得以多了一个角度看待食物世界里的肴变万千。


相比普通的拍摄手法,显微摄影拍摄了许多肉眼难以观察的食物本身细微的质感与纹理,以及不同时间及处理手段让食物发生的变化。


这一切离不开一个叫美丽科学的摄影团队。


 


从家常豆腐的诞生,显微摄影就给我们呈现了现实中的“卤水点豆腐”。

图丨美丽科学


生动的演绎了豆浆和卤水一相逢,便是一物降一物。水乳交融间,微观世界的美妙尽在于此。


图丨美丽科学



火锅爱好者离不开的花椒,在镜头下爆开的样子,不再是美食老饕口中那炽热、麻辣的食材。而是其貌不扬中带着几分可爱,带着几分生机。


青花椒和红花椒之间的微观的差别,绝不仅仅止于颜色上的不同。麻辣风味的复杂,在镜头下活灵活现。


显微摄影 青花椒 图丨美丽科学


显微摄影 红花椒   图丨美丽科学



在第一集里面我们平时没见过的马肉马肠,制作过程在显微镜头下就让人叹为观止。


低温下,马肉的结晶在镜头下一览无余,这些平时默默无声的家伙,此时仿佛充满了无尽的能量。


食物的生命力,在这时也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都知道蟹肉鲜美,配醋更美。可是背后的科学道理,似乎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直到显微镜头下蟹肉遇到酸性溶液产生的变化,告诉我们醋不仅仅是消除腥味那么简单。


当酸性物质接近蟹肉时,蟹肉的肉质纤维会瞬间展开,陈晓卿生动地将蟹肉的这种变化称为“虎躯一震”。一直以来的传统,在微观视角下获得了佐证。




给我们带来全新美味视角的制作背后,辛苦一点不比其他摄影行业少。据美丽科学摄影团队介绍,微观摄影拍摄失败率很高,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


片中有几段青霉菌生长的镜头,一共出现了10秒,前后一共拍摄了约4个月。霉菌的形态是随机的,菌的生长也需要一些时间,因此花费了大量时间来保证拍摄质量。



才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霉菌微观世界,如梦似幻。




 


一直以来,显微摄影作品的视觉效果十分惊艳,可要说周围有谁在玩显微摄影却少之又少。称得上是,一直都有它的传说,却鲜有人知。


实际上奥利巴斯、尼康等厂家举办过很多年的显微摄影大赛。

2011年奥林巴斯生物数字显微摄影大赛  冠军  轮虫微观照片 摄影丨查尔斯·克雷布斯


2010年尼康微观摄影大赛  冠军  蚊子心脏  摄影丨乔纳斯·金

 

 2009年尼康微观世界摄影大赛  第一名  拟南芥花药  摄影丨海蒂·帕维斯


2008年奥林巴斯生物数字显微摄影大赛  冠军  柄翅卵蜂  摄影丨斯派克·沃尔克


在摄影圈子中显微摄影仍属于小众,可能大家会觉得“显微”门槛过于高大,各种专业设备、仪器一应俱全,甚至还得助理助手一大堆......一般人玩不起。



 


实际上,作为用另一个角度看待世界的显微摄影,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在无忌论坛,泡菜@影子rx009分享过简单的显微摄影平台搭建方法:


如果你有显微镜镜头和单反相机,买个接口就可以玩显微摄影。


显微镜的物镜(物镜是靠近观察物体那一端的镜片)有很多种类,一般的显微摄影爱好者会用到两种,一种是有限远一种是无限远,有限远的物镜一般标有“160”字样,是指物镜到相机焦平面之间要有160mm的长度。以佳能相机相机为例:



近摄接圈:里面是空的,因为要160mm长,所以一个不够!当然,这里还可以用近摄皮腔也是很好的选择!

  

M42转EOS接口:是指直径42mm的标准螺口转到佳能EOS接口上;

  

RMS转M42:RMS是皇家显微学会通用兼容性标准, 物镜的螺纹直径20.32mm,螺距为0.706mm。

  

这里还有一个带有千分尺的位移平台要多说几句的,这个平台是X轴的,只有一个方向可以移动,精度是0.01mm,也就是10微米,而且是手动的!



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平台呢?因为显微摄影的最后照片大多不是拍一张照片就OK了,要拍几十张、几百张同一个物体的前后不同部位清楚的照片,再通过软件进行叠加,把同一个物体前后不同部位清楚的照片叠加在一起,就变成同一个物体前后不同部位都是清晰的显微摄影作品了!


所以这个平台就是在拍摄过程中进行位移的,可以移动相机也可以移动被摄物,一般都是移动相机,因为考虑要到布光的稳定性。


在X宝上买来了XYZ三轴位移平台,这个平台最大的好处就是,在大致找到被摄物之后,通过Y轴的左右位移和Z轴的上下位移,轻松找到被摄物。


这个系统的最大不足是,有限远物镜的工作距离都是非常短的,一般只有几个毫米。也就是物镜离被摄物太近了!所以,就有了无限远物镜的显微摄影。

  

无限远物镜显微摄影是目前爱好者使用最多的!一般无限远物镜都表有“∞”字样,还会有比如“F=200”字样,还有就是大多是超长工作距离的(就是物镜离被摄物比较远)。



下面是连接方法:相机+M42转EOS接口+200mmF4镜头+M58转M42x1转接环+M42转M26转接环+物镜。



使用手动平台在拍摄过程中,拧千分尺是件痛苦的事情,所以尽量找能自动的。


至此,一个简易的显微摄影平台就搭建完毕了。


而如果你有一台显微镜,那么可以选择使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摄影师@张超曾在无忌分享过拍摄方法:


连接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叫做目镜后摄影,就是用相机镜头对准目镜中的画面进行拍摄。这种拍摄方式要求相机镜头小巧,一般来说卡片机适用于这种拍摄,特别适用于带有变焦的卡片机使用。


拍摄方法很简单,先在显微镜中看到清晰的画面,然后将相机镜头对准显微镜目镜,用自动模式,自动对焦即可。


因为镜头结构的原因,有时需要上下调整相机的位置,直至画面大而清晰时,就可以按动快门进行拍摄。


如果光线较暗,就可以自己做一个套筒,或者用三脚架进行固定,满足较慢快门的拍摄。


如果使用单反、微单之类的可换镜头相机,我们可以采用第二种方法,叫做直焦摄影法,直接将相机的镜头拆除,显微镜的目镜取下,然后通过一个简单的装置将相机和显微镜连接在一起(这个装置很容易买到,比如佳能相机就采用显微镜转EOS口即可)。


一般的显微镜只支持APS-C画幅的相机,如果用全画幅相机拍摄,会出现一个很大的黑圈,只有少数的显微镜可以支持全画幅相机(通常是因为内部有扩束光路),所以用APS-C相机就足以应对绝大部分拍摄。


以上就是简单的显微摄影方法,摄影,有时候贵在“折腾”,我们也应该保有好奇。不知道你学会了没有?


当然,显微摄影绝不止于简单的平台搭建。后续的拍摄、后期等还是需要的,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色影无忌网站搜索相关内容。


如果你对此比较感兴趣,也可以留言告诉我们~以后有机会可以和大家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