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发现公示信息不准确时怎么办 企业发现其公示的信息不准确的,应当及时更正;但是企业年度报告公示信息的更正应当在每年6月30日之前完成。更正前后的信息应当同时公示。 1,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提醒其履行公示义务;情节严重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造成他人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企业未按照本条例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或者未按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的期限公示有关企业信息的; (二)企业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企业要注意以上情形,不要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 2,会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录的情形 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公示义务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移出经营异常名录;满3年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公示义务的,由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3年内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二,企业公示信息抽查的范围 《企业公示信息抽查暂行办法》所称企业公示信息抽查,是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企业,对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信息的情况进行检查的活动。 1,企业未及时公示及时信息怎么办 企业未依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履行公示义务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书面责令,其在10日内履行公示义务。企业未在责令的期限内公示信息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责令的期限届满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决定,并予以公示。 2,企业公示信息隐瞒真相有什么后果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开展抽查或者根据举报进行核查查实企业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应当自查实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决定,并予以公示。 3,个体工商户年度报告怎么进行 根据《个体工商户年度报告暂行办法》的规定,个体工商户应当于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送2013年度报告,于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报送2014年度报告。 ,4,个体工商户如何报送年报信息 2013年度、2014年度的个体工商户年度报告采取纸质报告方式,由个体工商户到核发营业执照的工商机关(下称登记机关)领取年度报告表或从工商部门网站下载年度报告表,填写并签字盖章后,直接提交或以挂号邮寄方式送达登记机关。登记机关接收到纸质报告后,在公示平台中录入公示其是否已年度报告情况,不公示具体年报内容。 三,企业做年报要做什么准备 1、一年12个月每月纳税申报,三个月在第3个月时报季报。 2、一年在报最后一个月时把最后季报和年度报税。 因此总的是12个月月报 4个季度季报 1个年报=17次申报。 四,企业做年报注意事项 1、2012年度及之前未年检也未吊销、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的两类企业将被重点排查。 2、符合注销条件的企业积极依法注销。 3、公司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六个月未开业,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六个月以上等法律法规规定可以吊销营业执照情形的,可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 4、在联络员发生变更时,要及时做好相关变更备案登记。 企业年报常见的错误 1、企业联系地址填写不准确,填写的联系地址无法联系。 2、企业联系电话填写不正确,抽查过程中无法联系。 3、企业公示股东出资信息未按照章程填写,出现股东遗漏或者股东之间股权比例错误。 4、对认缴制认识不到位,出资时间未按章程约定的时间填写,有的将成立日期误认为是认缴日期。 5、对认缴制认识不到位,没有正确区分认缴金额与实缴金额,认缴制企业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错将认缴金额填写为实缴金额。 6、未依据公司章程中出资方式的规定填写,出资方式与实际不符。 7、企业发生股权转让,填写人员未向公司股东、法定代表人了解情况,未查询公司相关记录,在股东出资一栏中随意填写,且在“是否发生股权转让”一栏中未公示股权转让或者公示的转让比例错误。 8、企业有对外投资,填写人员未向公司股东、法定代表人了解情况,未查询企业长期投资明细或者公司决议、所投资企业股东名册,随意填写,导致对外投资未公示或者公示错误。 9、填写人员不细心,公示的会计报表数据与年度会计报表信息不一致,有的填写人员甚至随意填写几个没有任何依据的数字进行公示。 10、填写人员不仔细,误将12月当月数据公示为全年数据。 11、填写人员不仔细,没有看清楚金额的单位,误将万元当元填写。 12、填写人员填写多户企业时不仔细,将企业报表搞混,导致填写财务数据错误。 13、新设立认缴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未开展经营也未建账,财务数据未如实申报,有的将未到账的出资作为所有者权益填报,有的甚至胡乱填报数据。 14、企业未及时缴足或者挪用实收资本,未按照规定主动改正。 15、企业公示中依据虚假编制或者明显错误的财务报表,导致企业公示财务数据错误。 16、填写人员未向公司股东、法定代表人了解是否有对外担保,随意填写,导致对外担保未填写或者公示错误。 17、企业发生出资信息变化、股权转让或者行政许可取得、变更、延续,未按照要求在20个工作日内在“其他自行公示信息”中及时、正确公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