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者丨父母的爱情

 标准生活 2018-12-26

我的父母善良,勤劳,淳朴。他们像很多父母一样,尽心尽力的爱我们,也像很多父母一样,经常说,要不是因为你们,我们早离婚了。还好,一直没离,现在老两口可以互相依靠,好像比年轻时更恩爱了,总是形影不离。



他们是自己时代勤劳的父母,努力的生活,同样也是活在自己时代和家族的限制里。


记得我们小时候,爸爸经常开玩笑说的一句话是:“你妈妈是赖着我,我才跟她结婚的。”


妈妈经常不满意的反驳说:“谁赖着你啦,你不同意,也没说不同意,要说不同意,我还能赖着你。”


这样的玩笑话,小时候,不明白什么意思,只当他们是闹着玩呢。但心理总有个声音,将来我找男朋友一定找一个爱我更多的人。


父母的爱情,没什么浪漫因子。我也就没把爱情浪漫当回事,自己跟先生结婚的时候,也没有所谓的轰轰烈烈的爱情,只是觉得合适就结了,先生经常说我们是先结婚,后恋爱。


父母是60年代的农村人,爸爸的家庭是农村条件好的。兄弟姐妹五人,爸爸排行老二,年轻时都有进城的打算,爸爸到了适龄的时候,张罗着进城当兵。可奶奶不同意了,一哭二闹三上吊,硬生生的把爸爸留下来,不让爸爸进城。老人家,腐朽的思想是老家一定要留一个儿子守着根。而且聪明的奶奶似乎也知道爸爸是最听话的一个儿子。爸爸小时候的小名叫二姑娘,这是妈妈告诉我们的。


就这样,爸爸的兄弟姐妹们都进城了,爸爸就在奶奶的撮合下,跟妈妈结了婚,生了娃,永远的留在了农村。爸爸进城的梦想就寄托在了我们三姐妹身上,同时,爸爸又多了兄弟姐妹之间城乡的心理自卑感。于是从小我们听到的声音就不单单是进城了,还多了替爸爸争光。爸爸经常说你们谁有本事谁就考,爸爸砸锅卖铁也供你们上学,绝不像你奶奶一样留一个在家守根。这是爸爸比奶奶进步的地方吧。


后来爸爸也常说,自己的性格软弱,所以才着了奶奶的道。爸爸的性格铸就了他的人生。他说奶奶当年哭抽了,他就心软了,不知道奶奶是不是真哭抽了,还是爸爸不忍心伤奶奶的心了。爸爸终归是心疼别人多过自己,善解人意多些,敢作敢为少些,委屈了自己,看似成全别人,其实后来奶奶也后悔没让爸爸进城了。毕竟如此干预别人的人生,即便是儿子也无法心安理得。他们都是败在了陈旧的观念上了。无法理清谁对谁错。


妈妈呢,则是敢作敢为更多,善解人意少些。于是当年她也就不懂爸爸隐晦的拒绝了。


妈妈的家庭条件不好,大概5岁左右的时候,姥爷因为姥姥生了五个女儿,妈妈排行老四,没有一个儿子,一气之下,自己从山东来到了东北。哪里知道来到这边,还不如之前的生活。于是找人帮忙写信,告诉家里人自己准备回去。但妈妈说,当年写信那个人,听说家里有五个女儿,就想着让她们过来,给自己的儿子当媳妇,就没有按着姥爷的意思写,而是让姥姥领着女儿们来。于是妈妈的生活就因为这样一个小人物,戏剧性的转变了。


姥姥便卖了所有家当,领着一帮孩子,到东北后,再也没钱回去了。一家人,没地方住,没饭吃,大一点的孩子就得出去要饭。没过两年,姥爷在妈妈八九岁的时候,就病逝了。又找的后姥爷经常喝酒。听妈妈说后姥爷在家的时候,她们都不敢说话。好在妈妈排行老四,姐姐多,有姐姐照顾,也就好过点。


但五六岁的年龄,遭遇这样大的变动,也算是童年创伤了。妈妈小时候经历坎坷,每天只为最基本的吃住努力,她们的愿望也就没那么远大,什么考学,进城这样的觉悟自然没有。小时候,妈妈也经常跟我们说,上学有什么用,像你们这么大,我们早就下地赚公分了。


这是妈妈的家庭,自然塑造了妈妈的觉悟,也塑造了妈妈的性格,为生存而斗,于是当妈妈遇见合适的爸爸,脾气好,家庭好,那份曾经为生存的执着劲头,当然不会因为隐晦,含糊的拒绝而退让了。


性格互补也好,阴差阳错也罢,父母的爱情好似命中注定。她们也是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了自己的因果吧。


看似不合适,看似有很多不满意的婚姻,却也在自己的日子里,摸索着一日又一日的数着日子,盼着孩子,过活着。


了解了爸爸对奶奶的心软,便不再因为爸爸强加在我们进城,考学,出息的梦想造成的压力而去责备埋怨;了解了妈妈童年的挨饿便不再责备她不会用心体贴爱我们了。他们把他们能给的都给了,剩下给不了的,都是他们不知道的,或无力给的。


宽恕时代的腐朽,宽恕时代的落后,放下沉重的包袱,我们才能轻装上路。未来的路上,我们自己无法平衡的地方,终须找一个互补的人,一起过我们时代的日子。


宽恕别人是为了救赎自己,我经常这样提醒自己。


本文为蒋勋先生的读者——尹萍萍原创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