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枣花未落桐叶长|方秀水线式日晷罗盘

 闲情偶的 2018-12-26

众所周知,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而对指南针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把放置在光滑铜板上的“汤勺”(司南),虽然“汤勺”指南说在学术界一直存有质疑。


对指南针装置记载比较详细的当属北宋公务员梦溪丈人沈括的《梦溪笔谈》,书中写到“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余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由此可见沈括除了介绍指针受磁法以及指出地磁偏角之外,还说明了四种指南装置,即:水浮法、指甲旋定法、碗唇旋定法和缕悬法,并分析各自优劣。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关于指南针装置的记录。△《梦溪笔谈》中的四种指南装置。从左至右分别是水浮法、指甲旋定法、碗唇旋定法和缕悬法。(图片来源于网络)


指南针之所以指南是因为磁针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能作出与磁子午线方向相切的位置,磁针指向南北,常用于航海、堪舆、探险、旅行和军事等方面。当然,在北宋之前除了司南之外,还有指南车、日圭和日晷等辨别方位及计时的装置或工具。


后随着古代科技的发展和手工业的进步,指南针的制式也已从被沈括推崇的悬缕法到元代的“指南龟”再到明代的“水罗盘”直至清代的“旱罗盘”,其中的制法和精准度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用途也由最初简易的辨方指向演变为复杂的堪舆风水,因此也有人按照这个用途将指南针分为“沿海型”和“内陆型”。 如果按材质还可以分为木罗盘、漆罗盘和纸罗盘。△明代水罗盘/郑和下西洋时用的应该就是水罗盘,即“沿海型”。(摄于吴鲁衡罗盘博物馆)△清代旱罗盘/木制/此类罗盘多用于堪舆风水,如择选宅基地、墓穴位置等。(摄于吴鲁衡罗盘博物馆)
△明代纸罗盘/制作简易。(摄于吴鲁衡罗盘博物馆)


安徽休宁县万安镇所产罗盘享有“徽罗”、“徽盘”的美誉,清代至民国更是形成了罗盘产业。民谚“生在扬州,玩在杭州,吃在苏州,葬在徽州。”由此可见徽州人十分看中风水。

△长:7.58cm 宽:5.14 cm 高:1.21cm(合上)


△展开后夹角约为110°
△盘底落款:新安休邑方秀水/由于在制作工艺中使用了桐油,桐油不耐高温,接近40℃将会变软发黏,所以盘底盘面都粘有灰垢和细碎杂质,落款变得不易辨认。


这个袖珍型的指南针盘底落款为“新安休邑方秀水”,即出自安徽休宁县万安镇方秀水罗经店。方秀水罗经店创办于明末清初,创始人为方秀水。清早期曾一度垄断万安罗盘业,是万安老罗盘店中最早的名店,在当时中国罗盘业享有盛名。后由方氏女婿黄月樵继承祖业,悉心经营,又兴旺于清末民初,并于1915年和“吴鲁衡”、“胡茹易”的产品一同获得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牌奖。之后罗经店易主,凋敝于民国晚期。目前方氏家族并未恢复罗盘和日晷的再生产,后人也已迁出万安,祖传工艺已失传。盘底落款除了“新安休邑方秀水”还有一方“興”字红印。从已知资料显示黄月樵经营后有产品“焕记”、“元记”印记,除此之外鲜有资料可查,所以只能根据形制推断为清末民初。
△方秀水罗经店旧址位于万安上街原水碓房附近(摄于吴鲁衡罗盘博物馆△印记“興”字
△盘面/居中圆形槽孔为“天池”,外盘为方形,意合天圆地方。


此指南针为长方折叠式,盖与盘连接处用铜丝作活扣链接,以便开合。盘面居中开有圆柱形槽孔,称为天池。天池中安放一同等大小圆形锡片,上刻有一道南北向子午线,中央又开一圆形小孔安装磁针装置,固定在天池中央,磁针一端用朱墨染红。由于磁针磁性的优劣直接影响指南针的寿命,所以磁针受磁是关键。一般受磁有陨磁、矿磁之分,而如今还有电磁、磁铁等受磁方式。据传方秀水罗经店磁针受磁的天然磁石采自长江三峡水底,有六寸长、二寸宽、二寸高,视为“镇店之宝”。天池上方装有玻璃盖将天池密封并使其处于真空状态,既保持磁针磁性又便于磁针运转。使用时将染有朱墨磁针一端与子午线北面重合,所以也称指北针,天池实际就是辨方指向的指南针装置。
△盖与盘连接处/一处铜丝已断裂△天池/磁针折断,失去平衡,天池玻璃盖已丢失,所以已无法指示方向。


天池外是内盘,刻有三个同心圆周线(填黑),内圆分为均等8格,上下左右分别写有“北、南、西、东”以示正方位。第二层圆周分为24个方位,每15°一个方位,这些方位用十二地支、八干天和四维来表示。依次为“子、丑、寅、卯……亥”十二地支, “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八天干(另有两天干“戊”和“己”表示中央土位,故不在此列),还有“艮、巽、坤、乾”四卦象(四维)代表“西南、西北、东北、东南”方位。表示24个方位的文字分别用朱黑两色墨写就。第三层圆紧贴第二层,作为装饰线。
△圆形内盘
△朱墨“日盤”两字


内盘下方留空处从右至左用朱墨写有“日盤”两字,为“日晷罗盘”的简称。贴近于内盘的长方形线框,同样分为三层,均是刻线填黑,称为外盘。由内向外,第一层分为7格,写有“卯、辰、巳、午、未、申、酉”七地支对应七个时辰(因是日晷,所以没有“子、丑、寅、戌、亥”五个夜时辰)。第二层线框分为均等56小格,每一地支对应8小格,即一个时辰为八刻,半个时辰为四刻(半个时辰为现在的1小时, 1小时正好也是4刻钟)。第三层线框紧挨第二层,以作装饰边框。

△长方形外盘/日晷的内盘、外盘均以蝇头小楷书写,字迹隽秀。


盖子内面居中划有与天池外圆盘同等位置、大小、形式的三层同心圆,也是刻线填黑。其中居中第二层圆内分为8格,依次写着“卯、辰、巳、午、未、申、酉”七地支,也是表示白天时辰。右上角和左上角分别写有“线”、“式”,表明制式。所以这个指南针全称为线式日晷罗盘,简称日晷,又称日盘,统称罗盘,俗称指南针。


△盖子内面△朱墨“线式”两字/“线”字已不好辨认


另外,盖与盘两处各钻有一个孔径略大于缝衣针小孔,一根棉线穿系两端作为晷线。因棉线易断,为了便于更换,适宜的孔径方便针线穿梭和结系。△穿系晷线处△“未”时投影/这样的日晷除了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识读容易之外,使用时需要做到基本水平放置,以免影响磁针平衡。另外棉质晷线易断,不如晷针耐用△另一线式日晷(摄于吴鲁衡罗盘博物馆)


△针式日晷(摄于吴鲁衡罗盘博物馆)


制作这样的线式日晷需要经过选材、车盘、分格、清盘、写盘、上油和安针等基本工序,其中安针工序是最为核心的保密技艺,由继承者亲自操作,密不外传。△日晷盖面


日晷盖面上清晰写有两行工整秀逸的小楷诗句:“枣花未落桐叶长”,出自唐代诗人李颀的送别诗《送陈章甫》: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这首诗是陈章甫罢官启程返回故乡之时,李颀送他到渡口,作的送别诗。而这个日晷的实际使用地是东海上的一个小岛,为当时岛上渔民出海捕鱼时的必备物件,是典型的“沿海型”航海罗盘。每当家里男人出海捕鱼之时,同时也是夫妻子女离别之际。茫茫大海,风雨飘摇,一叶孤舟,出海或许是短暂离别,但也可能是永远告别。△东海


这句诗不仅写在器物上,也写在离别者的心上。


它带着岸上家人的牵挂和祈盼,指引着出海的方向,更指引着回家的方向。

△现在的渔船/驾驶舱/GPS导航仪
△如今往返岛屿之间的轮渡/驾驶舱/导航系统(前:雷达,后左:电子海图,后中:IS定位系统)


本篇感谢吴鲁衡罗经老店第八代传承人吴兆光先生的协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