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词要求“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李之仪这首词真的做到了

 快乐老年435 2018-12-26

李之仪,北宋著名词人,出生于沧州无棣(今山东庆云)名门望族。他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和苏轼在文缘友情流传着很多故事。苏轼比他年长,李之仪视苏轼如兄长又如师傅。在作词方面,也颇受苏轼的影响。李之仪是苏轼门生之一,仕途多舛,也与苏轼有很大关系。《四库全书》称李之仪的文章“神锋俊逸,往往具有苏轼之体”。

在李之仪的《姑溪居士全集》中收录与苏轼有关的作品四十余首,而在苏轼的《苏轼文集》和《苏轼诗集》中收录与李之仪有关的作品二十余首,特别是在遇赦北归的一年时间内,苏轼给李之仪的信笺就达七封。由此可见,二人的情谊真的是非同一般。

李之仪擅长作词,前人称其“多次韵”小令更是擅长于淡语、景语、情语。他很注意词的特点,追求那种像晏殊、欧阳修词作的“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意境。他堪称得意之佳作的一首词,也确实达到了这一境界。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卜算子》开头直白如话,复叠回环。是以民歌与古乐府立意造语学,即景生情,即事喻理,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词的上阙以“长江”的“头尾”来写距离之遥,以“共饮一江水”来题即便不能相见,内心却无时不刻的思念对方的牵挂之情。作者利用了空间上阻隔和情感上千丝万缕的联系,来衬托作者那满怀的思念,朴实之中又蕴藏着深刻。下阙用问句来描写作者对于爱情的执着和期盼,突出又显出无尽的哀怨,让词更具风味。江水悠悠无尽,相思绵绵不决,最后一腔的真挚恋情,倾口而出。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语言明白如话,句式复叠回环,感情深沉真挚,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关于这首词,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北宋崇宁二年,李之仪被贬到太平州。命途多舛,祸不单行的是,李之仪先是女儿及儿子相继去世,接着,与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人胡淑修也撒手人寰。仕途不顺,家人又连遭不幸。这一系列的打击这让李之仪跌落到了人生的谷底。就在这时,他遇到了人生中的一位红尘知己,那就是当地绝色歌伎杨姝

杨姝是个很有正义感的奇女子。早年,黄庭坚被贬到当涂做太守,年仅13岁的杨姝,很是为黄庭坚的遭遇抱不平,于是为黄庭坚弹了一首古曲《履霜操》。《履霜操》曲意是讲述尹吉甫的夫人去世后,又给儿子伯奇娶了后妈,后妈生的孩子中伤伯奇导致他被逐出家门,最后投河自尽的故事。(题外话:《履霜操》也是北宋范仲淹一生只弹奏此曲,故人称范履霜。李之仪跟范仲淹也是有些渊源,他的恩师正是范仲淹之子范纯仁。)此后遭遇人生巨大不幸的李之仪与杨姝偶遇,杨姝又为他弹起这首《履霜操》,正触动李之仪心中的痛处。此情此景,让李之仪感怀万千,更是对杨姝一见倾心,把她当知音,心中的烦闷一吐为快,并接连写下几首听她弹琴的诗词,于是就有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流传的爱情词——《卜算子》。

令一首李之仪为杨姝所填的词,供大家欣赏。

浣溪沙·为杨姝作

玉室金堂不动尘。林梢绿遍已无春。清和佳思一番新。

道骨仙风云外侣,烟鬟雾鬓月边人。何妨沈醉到黄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