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篇文章很火,名曰“手机行业正在PC化”。该作者认为,由07年iPhone带起的智能手机进化浪潮,到了今天终于接近了“无可创新”的地步,就如几年来的PC行业一般,将只能基于目前的功能进行优化,而再也没有了那些能触及消费者升级冲动的革命新功能。 而在这创新末期的2018年回首,可以看到很多曾经在2017年还常见的手机功能,在此时已经式微,甚至消失不见。它们有些是因为视觉上的革命而被取替,有些是因为体验上的不成熟而被放弃,还有一些是因为厂商的强行升级而让消费者含泪怀念…… 下面,触电科技就为大家盘点一下这6大在过去一年逐渐消失的常见手机功能吧。 1、“非全面屏” 过去一年多,变化最多的无疑就是屏幕。从2007年的iPhone一代开始,智能机绝大大部分都是4:3或者16:9的矩形屏幕,而随着2017年9月iPhone X发布,刘海屏流行了起来。 本来,刘海屏是为容纳Face ID模组而不得不做的改变,但是由于上游显示屏厂商的主导以及手机厂商求变的欲望,这一年来,曾经司空见惯的普通16:9非全面屏已经越来越难见到了。 2018年发布的新机,从旗舰到千元机,大部分都是18:9起步的“全面屏”,其中包含了刘海屏、美人尖、挖孔屏等诸多玩法,甚至还有滑盖、升降摄像头等小众玩法,目标都是让整个手机屏占比更加高,更佳吸引消费者购买。 曾经我们还只是追求着超窄边框屏幕,如今已经是追求四边都窄的全面屏了。传统的“非全面屏”就这样渐渐消失,相信这也是不可逆的潮流吧。 2、前置HOME键 曾经,前置HOME键是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招牌,无论做了什么操作,只要轻轻点击它,就能回到首页,不怕迷路。这样的设计促进了智能手机的普及,无论小孩还是老人,都因为它而几乎0学习成本学会了智能手机的操作。 不过随着全面屏的发展已经屏下指纹技术的普及,前置HOME键已经越来越少,目前大部分手机都采用了去掉指纹模块(苹果)/背面指纹/屏下指纹的方案,功能键则通过虚拟按键或屏幕手势替代。 这种方案的好处就是正面屏占比更高,带来的问题就是学习成本变高。但由于全面屏发展的趋势,估计前置HOME键的时代是要一去不复返了。 3、VR VR(虚拟现实)技术,是在前几年颇为热门的技术,曾经业界流行将VR眼镜和手机结合播放的方案,既省下了屏幕、运算硬件的价钱,又容易普及,像谷歌、Facebook、小米、一加、锤子等都有对VR业务的尝试。 可惜由于片源、屏幕分辨率、3D眩晕等问题,VR这种技术并不能被大众所接受。目前剩下的VR方案已经转回了价格相对较高的一体机方案,已经不再和手机联合使用,自然也成为了手机上消失的功能了。 4、单摄像头 曾经我们以为,手机就像流行的单反相机一样,只需要一个摄像头就能满足了。但自从iPhone 7Plus真正将手机的双摄功能发挥出来——背景虚化、变焦后,2018年出产的手机,已经基本都是双摄、三摄甚至四摄了。 由于手机镜头不能光学变焦(个别模仿相机进行光学变焦的手机都又笨又重),实际光圈又较小,生活中很难满足消费者的拍照需求,而双摄的出现就部分解决了这一问题,也使得这种多个摄像头的配合变得流行。 就算是千元机,后置双摄像头起步的已经很常见,甚至还有前后加起来5摄像头的方案。目前除了极个别的机型外,2018年的手机基本都是双摄,相信大家很很满意这样的进步吧。 5、Micro USB接口 安卓手机阵营中,让Micro USB接口往USB C接口的转化持续了多年,而到了2018年,绝大部份千元以上级别的安卓手机都采用了USB C接口,可以算是主流接口了。 USB C接口的最大好处无疑是正反盲插,这个曾经是iPhone手机的优点,而今无论是安卓手机、平板还是电脑,都渐渐普及了USB C接口,大家再也不用经历晚上关灯后摸黑充电的痛苦了。 6、3.5mm接口 这可能是大家最怨念的变化,但事实上是,由于USB C接口/全面屏的普及,以及厂商对手机厚度的控制,这个体积并不小的元件,越来越难以在新手机上面看到了。 虽然目前来看,蓝牙耳机不能达到轻松替代有线耳机的地位,虽然第三方lightning和USB C接口的耳机还是不多,但厂商就是铁了心抛弃它,毕竟不这样做的话,屏占比和手机厚度的数据都不好看。实用需求和颜值需求,厂商认为消费者更介意后面,你觉得呢? 以上这6个功能,就是触电科技为大家盘点的渐渐消失的手机功能了,你最想念哪一个呢?顺便预测一下,滑盖全面屏手机估计是我们2019年盘点的消失功能之一,你信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