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状腺会得这种“感冒”,给患者诊治需注意5点细节!

 尚振奇 2018-12-26

冬季气候寒冷多变,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当人们出现发烧、咽喉及颈部疼痛时,往往认为是咽炎、扁桃体炎等病症,并习惯性地给予抗菌素治疗。不过,有些病人治疗以后并无效果,发烧、颈痛依旧,这时不要忘记——“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什么病?


“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所诱发的甲状腺变态反应性炎症。本病多见于30~50岁的中年女性,女性患者为男性患者的5~10倍。


亚甲炎常常于感冒或流感后1~2周发病,最典型的症状是发烧、甲状腺部位明显肿疼,疼痛剧烈时可沿颈部放射至咽喉、下颌及耳部,另外,患者还往往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



症状典型的患者其病情演变往往要经历3个阶段,即“甲亢期”、“甲减期”和“恢复期”。


1、甲亢期:即病程早期,患者有心悸、多汗、怕热、焦虑、震颤等甲亢表现;化验检查显示,甲状腺激素(T3、T4)水平增高,而甲状腺摄碘率减低(24h<2%),这种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甲状腺摄碘率“背离”的现象是“亚甲炎”有别于Graves甲亢的一个重要特征,原因是由于甲状腺遭到炎症破坏,滤泡内储存的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入血,导致“一过性甲亢”。另外,在病程早期,患者血沉(ESR)往往显著增快(通常大于50mm/L),但白细胞正常或减少,这点有别于细菌感染。


2、甲减期:此阶段的患者可有乏力、畏寒、腹胀、便秘、嗜睡等甲减表现,血清T3、T4降低,TSH升高。原因是此期患者甲状腺内储存的甲状腺激素已被大量消耗,而此时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尚未恢复,摄取碘以及合成甲状腺激素的能力不足,因而出现“甲减”。


3、恢复期:此期甲状腺滤泡细胞已完全修复,患者血沉(ESR)、甲状腺摄碘率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完全恢复正常,自觉症状全部消失。



如何确诊“亚甲炎”?


临床上,如果病人出现发烧、甲状腺部位肿痛,同时伴有多汗、心悸、情绪改变等甲亢表现结合近期曾有感冒病史,则应高度怀疑“亚甲炎”。通过进一步检查,若患者血清T3、T4升高,而甲状腺摄碘率降低,血沉显著增快(>50mm/h),则可确诊本病。



注意


早期“亚甲炎”患者可有发烧、咽喉部疼痛等上感症状以及心慌、多汗、多食、体重减轻等甲亢症状,因此,要注意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Graves甲亢”相鉴别。通过仔细查体、化验血沉及甲状腺功能以及摄碘率检查,不难鉴别。




临床遇到哪些情况需要想到“亚甲炎”?


  • 上呼吸道感染伴咽部、颈部不适,经抗生素治疗无效者;

  • 甲状腺功能亢进,伴发热、甲状腺局部疼痛者;

  • 甲状腺肿大或结节生长迅速、质地较硬,伴触痛、发热,经激素治疗有效;

  • 中年女性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既往有发热、甲状腺疼痛病史者;

  • 甲状腺肿大伴非特异性症状,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短期症状明显改善,甚至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者;

  • 有发热、颈部疼痛、甲状腺毒症病史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

  • 彩色多普勒提示甲状腺腺瘤,局部疼痛或结节呈低回声者。




“亚甲炎”如何治疗?


“亚甲炎”是病毒感染后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炎症而不是细菌感染,因此抗生素治疗无效。本病以缓解症状、对症治疗为主。轻症患者治疗首选解热镇痛剂,重症患者可短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使发热及甲状腺肿痛迅速缓解。


由于本病的甲亢症状呈一过性而且程度较轻,故一般不主张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更不能用放射性同位素或手术治疗,否则可能导致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对病程早期心悸症状明显的病人,可以口服普萘洛尔对症处理;病程后期出现“甲减”者,可酌情补充甲状腺素,直至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为止。


本病具有自限性,除极少数(小于10%)最终发展为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外,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自行康复,故预后良好,但容易复发。





“亚甲炎”诊治需注意哪些细节问题?


  • “亚甲炎”症状多变,缺乏特异性,其临床表现可因所处病期不同而不同,对此一定要有充分的了解,不可被外在假象所蒙蔽。

  • 树立整体观念,切不可一叶障目。问诊和查体都要认真仔细,既不能只关注全身症状,忽略甲状腺的局部体征;也不能只注意颈部疼痛,忽略心悸、出汗、发热等全身症状。

  • 切忌滥用抗生素。因本病非细菌感染所致,而是变态反应性炎症,抗生素治疗无效。

  • 本病早期的甲亢表现,是由于甲状腺自身免疫损伤所致的一过性甲状腺毒症,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甲亢,故不宜采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放射性碘及手术治疗更属禁忌,只需在甲状腺毒症明显时给予心得安口服对症处理即可。

  • 激素治疗主要用于非甾体类消炎药效果不佳、病情较重的 “亚甲炎”患者,推荐激素起始剂量为20~40mg/日,一般每周减量5mg,总疗程不少于6~8周。激素减量不宜过快、停药不宜过早,否则容易导致病情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