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中医推荐的特效养胃穴,“点”到病除

 精元堂妙药阁 2018-12-26

当外邪侵袭人体或人体内部功能出现不协调时,会在人体体表出现一些疼痛、酸困的点或线,这些线就是所谓的“经络”,而这些疾病的反应点就是“穴位”。

老中医推荐的特效养胃穴,通过穴位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调养胃肠道及相关脏腑。

胃俞穴

解释:胃俞即胃在背部的俞穴,是胃气转输,输注之处,为治疗胃病的要穴。

位置:第12胸椎和第1腰椎棘突之间,旁开1.5寸。

功用:此穴有健脾和胃、化湿消滞的功效。中医认为,胃腑的湿热水气由胃俞穴外输至膀胱经,所以此穴可以看做是胃的排毒通道。指压或按摩此穴可增强胃的功能,对慢性胃肠疾病效果显著,配合中脘、脾俞、足三里则更佳。

主治:胃寒、腹胀、胃脘痛、肠鸣、呕吐、泄泻、呃逆、消化不良。

合谷穴

解释:即虎口。合,交结、集会。谷,肉大之处为谷,二处相连为合。将食指与拇指并拢,虎口处为隆起的肌肉,状如山峰,因而得名。

位置:拇指和食指张开,掌骨延长角的交点。

功用:合谷穴是人体养生要穴之一,可开窍醒神、解表退热、理气止痛、活血调肠,最善于调理大肠经的病变。

主治:胃痛、腹痛、肠炎、便秘、咽喉肿痛、头痛。

内关穴

解释:与外关相对,位于前臂内侧要处,犹如关隘。

位置:手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从手腕根部向上三横指,握紧拳时,位于手腕两根筋之间凹陷处。

功用:内关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是人体的养生大穴,古时养生家将其与合谷穴、足三里视为延年益寿的三大要穴。内关穴擅长防治内脏疾病,维持阴阳、脏腑、气血的平衡,安神宁心、镇痛理气,能够缓解胃痛、呕吐、呃逆等。

主治:胃痛、恶心、呕吐、呃逆、失眠、烦躁、高血压、心绞痛、心痛、心悸、胸闷。

期门穴

解释:期,一周。人体气血出自云门,历经肺、大肠诸经,经行十二时辰,至期门恰为一周,然后周而复始,复出云门,故得名。

位置:胸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功用:疏调肝脾,理气活血。

主治:腹胀、呃逆、泛酸。

气海穴

穴名解释:先天元气之海。

位置:下腹部,前正中经,脐下1.5寸。

功用:补调下焦,补肾益气,振阳固脱。

公孙穴

解释:即公之辈与孙之辈,指此处穴位的气血物质与脾土之间的关系。在五行中,脾经物质属土,其父为火,其公为木,其子为金,其孙为水。

此穴内物质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太白穴传来的天部之气;二是地部孔隙传来的冲脉高温经水。脾经与冲脉的气血在此穴相会后化成了天部的水湿风气。

因为此穴位于人的足部,在地球重力下,冲脉流至公孙穴的物质为下行的水液,流行的通道是冲脉的体内经脉,所以冲脉气血出公孙穴后就会快速气化。

此穴也是足太阴络穴,因为此穴物质为天部水湿风气,并横向输散至脾胃二经,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的作用。

位置: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主治:急性胃炎、胃痉挛、急性肠炎、神经性呕吐、膈肌痉挛等。

※ 胃痛患者进行自我按摩注意事项

胃痛患者进行自我按摩时,一定要注意伴随症状。若仅有胃痛、恶心、泛酸者,一般无大问题;若有柏油样大便者或胃痛持续性如刀割样,可能为胃出血或胃穿孔,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患者在进行自我按摩时,尤其是慢性反复发作患者,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暴饮暴食,尽量不吸烟饮酒,在胃痛期间,应进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

(文章内容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GIF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