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文东微课(5)

 白鹭吟 2018-12-26

第五讲  帖临一本,书观百家


王羲之 兰亭序(唐摹本)局部 

   “帖临一本,书观百家”主要讲临帖和读帖的问题。说起读帖,古人非常认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传说。相传三国魏时的大书法家钟繇“坐则画地,卧则画被”,非常刻苦,特别注意阅读和默写名帖。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一次在行路中,发现西晋书法家索靖写的碑,辗转赏读,站得两腿发酸,干脆坐下来读。这样连续了三天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钟繇《宣示表》局部

索靖书法作品(传)

读帖犹同与古人对话,和古人交朋友,达到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读帖从一点一画入手,仔细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笔、结字、章法及气势、韵味的妙处。通过阅读,眼观神会,潜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锻炼视觉记忆,丰富、积蓄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读帖不只限于一两本,而是要博览众帖,广收博取。古今许多书法家的实践经验证明,读帖胜于临帖。有些碑帖,我们不一定临,但可以阅读,深刻领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三昧,积少成多,逐渐地吸收消化,才能奔汇腕底,充实于纸面,自然会手随眼高,眼使手灵。入于眼,融于心,出于手,心手相应,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李邕《李思训碑》(局部)

所谓“帖临一本,书观百家”,有些帖我们不一定去临,但我们可以去读、去看、去琢磨,间接地学习和借鉴,因为一个书法家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极其有限的,读书的时候就不能临帖习字,写字的时候,就没有办法去阅读。再说古代遗留下来那么多名家的墨迹和碑刻,我们只能有选择地去临摹才行,所谓量力而行,少而精能。学习古代书法,绝不能贪多求全,这也要临,那也要练,综合各家风格特点是重要,但先要临摹精能,守住一两家,建立好自己的“根据地”更重要。这个时候读帖可以帮我们的大忙,有些重要的帖,适合我们需要的帖可以认真、仔细、反复去临摹,达到精确的程度,一笔不苟,一字不苟;而大量的风格近似的,需要借鉴的碑帖,则可以通过读帖来解决。比如我学习行书,可以系统、认真、仔细地临摹王羲之的行书经典作品,如《兰亭序》《集字圣教序》《二王手札》等,李邕的李思训碑米芾的蜀素帖苕溪诗帖以及文徵明、董其昌、王铎的行书等,则可以通过读帖来学习和借鉴,最后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集王圣教序(局部)

米芾《蜀素帖》局部

董其昌《行书典论论文》局部

文徵明《西苑诗》局部


(倪文东书法微课——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拍摄)

弘扬传统文化   传播书法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