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我一表哥要结婚,无人剪喜字窗花,当时也没有买。如此,凭着我以前也喜欢涂鸦,手受伤在家休息没事,也当是手功能恢复锻炼,自告奋勇承担这一”女人”完成的任务。设计了此龙凤朝阳,鴦鴦戏水'等整套双喜窗花。使我大娘高兴得不得了。 《万事如意》 《腾飞》,当时学剪纸,没有老师,也没有剪纸书籍,凭着自已认为可用作剪纸图案收集起来,试着创作剪纸。 《展翅》 《福》把这三幅组合,或三幅分开装框,很受朋友们喜爱。 《福一一恭禧发财》 《福一一福如东海》。也就是这三幅图,有幸结识了我县剪纸大师李希特老师。真福也。从此更有幸成为李老师的学生。在此之前,我是用刀片加剪刀,在玻璃板上或三合板、塑胶扳上刻划,好剪的就用剪刀剪。 《曾国藩》,根据富厚堂雕塑改为剪纸。 《曾国藩》根据天虎先生作品作 2009年,参加中国渔文化节剪纸艺术大赛,第一次参赛,心情忐忑不安。作品以垂钓为主题,爷爷又钓了一条,乐不可支,开怀大笑,孙子捉鱼入筐,天真可爱。体现爷孙俩欣逢盛世,同享此乐,同享渔趣。团花以鱼跃龙门,以小鱼构成的周边,似鱼似花,紧片鱼文化主题。 《渔歌》 《渔悦》 《渔趣》在意想不到中获得了银奖,第一次参赛就获得誉荣,搭帮老师指导,在此谨表衷心感谢。 获奖后,喜事不断,因此奖属全国性银奖,县政府、宣传部又奖了2000元现金。从而更加深了剪纸的爱好,自已的劳动成果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百寿图》 《寿》 小品《石林》 《长城、八达嶺》 《版纳风光》 《天坛》 《白鹇赏梅》 《雄耽》 《大吉大利》 《西施浣纱》 《貂蝉拜月》 《昭君出塞》 《贵妃醉酒》 贺年卡 《鹿鸣春晓》 《鹿鸣春晓》 羊年剪《梅兰竹菊》……《梅》 《兰》 《菊》 《竹》 马來西亚归来剪《双子塔》 应政法委朋友之托剪《独角獸》 《蝶恋花》 《蝶恋花》 喜迎奥运《福娃》 《奥运福娃》 《白石老人》 根据老弟摄影,纪念老母故世周年作。 纪念老母亲逝世周年作《无题》 ”明月照春秋,浮云魏吴金”原永丰关圣殿联。 《关二爷》 《八仙过海》 《马到成功》2006年作 纪念毛主席诞辰120周年参赛作品,《日出东方》。也以剪纸书法相结合的形式。
中国传统剪纸以剪刀、刻刀、纸钻、手撕等方式表现,也有电脑雕刻的,统称为剪纸…… 剪纸起源应该追溯到我国东汉蔡伦发明造纸之前,随着历史的演进,经济、文化、科技等许多方面的提高,民间剪纸艺术在南北朝时期得到了成熟的发展而真正繁盛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由于在发明初期的“珍贵”,剪纸艺术最早开始流传于宫廷及士大夫宅邸,成为仕女的“最爱”。传至唐、宋之际,已大为盛行于民间的各种节庆场合;至元代,相继流传至中东及欧洲;以致明清,其艺术作品已与人们日常生活节庆相结合。当然在我国较早的记载见诸《吕氏春秋》:“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圭,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女。’叔虞喜,以告周公……于是遂封叔虞于晋。”《史记晋世家》亦记此事。这件事广传后世,屡被征引,最终竟以“剪桐”作为分封的代称。成王即周成王,叔虞是武王之子。叔虞受封乃西周事。将树叶仿圭成形的行为,已是近乎剪纸的造型艺术。至今,民间仍有手工“撕纸”一项作为剪纸的品种而存在。因此,若说西周时已经出现了剪纸的雏形,也不为无据。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地区,一九五九至一九六六年先后在三座南北朝的墓葬中出土了五幅剪纸。因当地干燥的气候使一千五百年前的剪纸较好地保存下来。这些剪纸作品都是采用折纸方法剪成的。当时的纸普及的时间并不算很长,而《对马》、《团花》、《对猴》所呈现剪纸技术成熟的程度令人惊讶,相信它们还不是最早的作品,中国剪纸的源头还要往前推移。古代剪纸实物屡屡出土于古西域—丝绸之路的事实不仅说明中国剪纸在公元六世纪之前已经产生,而且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剪纸活动在中原已广为普及,并已传播到偏远地区。在内陆,陕西陇县原子头村古墓中发现了一批唐代剪纸作品,共十幅,均贴在一个陶罐外壁上,为花卉图案,直径八厘米至十厘米不等,出土时呈白色,后即风化,只留下图案痕迹。 这门古老的手工艺术在国内外十分流行,剪纸艺术作为中华千年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各地正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存在、发展着,时至今日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了极大的显示。 正是那来自那些剪纸艺人勤劳而灵巧的双手,为我们民间手工艺术的辉煌发展谱下了一曲曲无声的优美华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