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木香草堂 2018-12-26
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作者:刘炳荣

 

      周弘先生是中国“赏识----成功教育”研究室主任、南京“婷婷聋童学校”校长、世界天才儿童教育学会会员。他把自己的聋哑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周弘先生在《怎样教育孩子》一书中写到:“使庄稼满意的养料是最好的养料,使顾客满意的商品是最好的商品,使孩子乐意接受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可见,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教育者都要选择一种适合教育对象的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教育才能获得成功。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教师的先师孔子就十分重视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在《论语.先进》篇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有一天,一个叫子路的学生问孔子:“老师,我听懂了一个道理后,是不是立刻就去做?”孔子回答说:“不行,有父兄在,你要先请教他们,他们同意了你再做。”过了一会儿,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冉求向孔子提出了跟子路同样的问题。孔子的回答却是:“是的,可以去做,不要迟疑。”一直在旁边的学生公西华看到和听到了这一切,感到很奇怪,就问孔子:“老师,他俩问的问题完全一样,而你的回答却完全相反,这是为什么呢?”孔子曰:“因为他俩的禀性完全不同,冉求胆小怕事,遇事畏缩不前。所以我要给他壮胆,只要他想干,我就鼓励他去做;而子路胆大好强,办事比较粗心,莽撞,所以他做事情要先征求父兄、长辈的意见,让他学得谨慎一些。”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发现,孔子教育学生是以了解学生个性特征为基础的。他的育贤之本就是“因人而异,有的放矢”的因材施教原则,这正是教育成功的秘密之一。
 
         因材施教原则不仅适用于学校教育,也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特点的方法,怎样实施因材施教原则呢?
 
        首先, 承认差异。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普遍存的,而且是显著的。从性格气质到智力体力,从思维方式到行为习惯,差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即使是同胞兄弟姐妹也会有诸多不同:或机灵聪明或愚笨迟钝;或果敢刚强或胆小谨慎。正是这些形形色色的千差万别,才组成了缤纷多彩的世界。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差异倒是一种美丽,正如诗中所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时间已进入了21世纪,作为新时代的父母,应该懂得这种差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无论孩子与他的同龄人在哪个方面存在差异,首先必须得到父母的认可。
 
       第二,尊重差异。
          差别来自于比较。在比较中产生了正负差异。父母亲认为孩子处于劣势的可称为“负差异”,反之为“正差异”。在我们心中,承认正差异容易,接受孩子的负差异则困难得多。往往不由自主地盯着孩子的弱点,结果越看越生抱怨,越比心理越不平衡,长期恶性循环,必将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
 
       从一个生命呱呱落地,作为孩子的父母已经成为,而且终生难以推卸地成为了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兼负家长与教师双重责任的我们,必须正确看待由于错综复杂的原因,而造成的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差别。孩子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独立的“人”,他们的外貌特征、性格、气质、思维方式等首先应该得到而且必须得到父母的尊重。
 
        尊重差异的核心是正确对待孩子的“负差异”。我们可以相象:如果汉武帝刘邦整天抱怨,谋略不如张良,用兵不及韩信,运筹不抵萧何,那么中国岂不少了个西汉朝代?如果周婷婷的父母整天在抱怨中度日,那么婷婷就只能生活在无声的世界,只能是千万聋哑人中的普通一兵。恰恰相反,周弘先生经历了千辛万苦,寻找了一条适合女儿的教育方法,使聋童婷婷成长为当代“神童”。所以,我们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的某些“短处”就会变成让我们引以自豪的“长处”。那么,我们的家庭也会充满温暖与幸福。
 
        第三、分析思考,因材施教。
         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面对孩子的“负差异”,都要冷静思考。如果负差异的形成,缘于孩子无法选择的客观原因,例如肢体的残疾等,我们当家长的更不能无端指责,而应该以百倍的关爱来安抚孩子。如果是能够克服的主观因素,则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补救。
 
          补救的措施可分为两种:针锋相对和扬长避短。   
          所谓针锋相对,即本文开头所举孔老先生的方法。如果孩子狂妄自大,就应适当给予一些“打击”,让他品味失败的滋味,知道自己的不足。如果孩子自私霸道,就多带他参与一些集体活动,学习与同伴和平相处,互帮互学;家中来了客人时,就让他分水果、点心等等。如果孩子属于懒散拖沓的类型,就让他多看军人题材的电视片、电影,或带他到军营参观,体验勤奋迅速,雷厉风行的军人生活。如果孩子思路狭窄,解决问题方法单一,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观察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启迪思维的灵性。
 
         扬长避短的含义显而易见。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都是千古不变的真理。《经野内幕》中就有“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故事,说的是西邻家有五个儿子。一个质-朴,一个聪明,另外三个一瞎,一驼,一跛。按理这家人的日子不会太好过,但西邻人因人制宜,扬其长,避其短。让质朴的儿子务农,聪明的儿子经商,让失明的儿子按摩,驼背的儿子撮绳,脚跛的儿子纺线。五个孩子各得其所,安居乐业,心情舒畅,衣食无忧。这则生动鲜活的小故事,向我们讲述了“扬长避短”原则在人的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这正是“天生其人必有用,天生其人必有才。”古人尚且懂得这个道理,我们作为知识型、素质型家长应该更加深入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
 
         社会是一个综合大舞台,不光需要科学家和大学教授,同样需要普通的劳动者。它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这种多元化与人的个别差异相得益彰,所以我们不必苛求孩子象小明那样聪明,象小丽那样美丽。更何况“山外青山楼外楼”。小明不是最聪明的,小丽也不是最漂亮的。如果孩子的某些行为习惯并不过分,不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不会造成不良后果,家长完全可以不予干涉,顺其自然,任其自由发展。比如女孩儿爱哭鼻子,爱穿整洁漂亮的衣服等等。当我们努力这样想、这样做的时候,孩子的差异就会神奇缩小,再缩小,甚至成为优势。相反,如果盲目攀比,只会使孩子的强势不强,弱势更弱。
 
         因材施教原则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原则。作为家长要善于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科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做合格的素质型家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e256480100ow5l.html

 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