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小说,我强迫自己不要去看别人的评价,然后自己写一篇发自内心的评论来。
之所以买这本书,是基于高中时候,看了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以及很多媒体、文青也常常把它挂在嘴上。更有一些人将其称作“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今天,我可能会对这部小说有些微词,我深知自己是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上世纪的文学作品,一定是偏颇的。但我还是要这样做,因为把内心的真实想法写出来,真的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20年前,我上高中的时候,班里就流传着一本无头无尾的书,只能从书脊上看到书名——《百年孤独》。虽然具体情节忘记了,但我至今记得,那种魔幻现实主义写法,当时是多么让我震撼,以至于那些复杂离谱的人物名字,都没能阻止我把那本书看完。
因为在看到它之前,我看到的小说全是《平凡的世界》这种现实主义写法。《百年孤独》让我开了眼,原来小说也可以这样信马由缰地写,并且把很多无法直白表达的事情,用另外的形式表达出来。后来,我在莫言的《红高粱》、贾平凹的《废都》、王小波的一些杂文中,都看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子。
而这本《霍乱时期的爱情》是《百年孤独》问世18年后的作品,其中没有半点魔幻现实的影子。可以说,小说对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畸恋的描写,并将拉美社会变革融入其中,是非常成功的。而且这个确实是一个精心编写、异于常人的故事,如果不是被碎片化阅读毁掉了专注力,我也许不用拖拉了几个月才将其看完。故事情节还是很吸引人的。
而让我杠精上身的问题在于,实在受不了有些人说这是伟大的爱情。看完全文,你可能会被这对苦命鸳鸯五十一年九个月零四天的爱情等待而感动,70多岁了还能在彼此身上得到精神和肉体的慰藉。
小说的男主人公是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一个私生子,年轻时候是屌丝,后来继承了叔叔的船业公司。在那个没有微信、陌陌联系的时代,爱看书的弗洛伦蒂诺,写情书有一套。由此,得到了在学校不被待见的美女主人公费尔米娜·达萨的青睐,两人没怎么见面,就通了很多炽热的情书。
但当两人私定终身的时候,费尔米娜退缩了,最终嫁给了名门之后乌尔比诺医生。痛苦的男主弗洛伦蒂诺发誓要为女主保持童贞,直到女主回心转意。但很快,他在一次被那啥之后,发现了放纵欲望,能排遣思念费尔米娜的空虚。之后的半个世纪,他一边想念着费尔米娜,甚至把一个她照过的镜子高价买回家,期待从里面能看到日思夜想的费尔米娜,一边与各种寡妇、小姑娘偷欢,用放纵来缓解自己的单相思。
半个世纪后,乌尔比诺医生死了。70多岁的弗洛伦蒂诺,冷落了自己还在上大学的小情人,重燃对费尔米娜的爱情。两人刚开始还忌惮与世俗的眼光,最后费尔米娜醒悟过来,过去的半辈子,她按照世俗的框架去生活,遇到丈夫的出轨,也是采取了隐忍的办法,她最终选择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抓住年轻时候没有抓住的爱情。
读者自然喜欢这样如童话般的爱情。但我要说,这样的爱情,也许只存在文学作品里,或者是以前那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是感动了自己,并由作家之手写出来,感动了大家的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
小说里有一个场景,两个70多岁的老人家,第一次将身体交给对方,费尔米娜有好几个顾虑,害怕自己身上有老年人的味道,害怕干瘪的胸部被初恋看到,整个人处在一个扭捏的状态。我第一次在文学作品里看,这样描写老年人的性,觉得充满的了新奇之感。但是说实话,这就是恋爱与婚姻的区别,在恋爱中,大家都会隐藏自己的不好,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自然不管在回忆还是观感上都是极好的。
我记得看到过一本知青小说,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就是男女知青谈恋爱到深夜,女知青要去农村简易厕所方便,让男知青在外面把风守着。但当女知青出来后,男知青却不知所踪。好多年过去后,他们再相遇,男知青才说出当年无故离去的原因,因为当时夜深人静,他清楚地听到了心爱的人上厕所的声音,霎时间就崩溃了,觉得自己心目中与天仙下凡一般的恋人,竟然也要像凡人一般去五谷轮回。他一下子受不了,就逃跑了。
所以,文学、影视作品里渲染的爱情,往往是比较肤浅的恋爱阶段,但其实真正考验爱情是婚姻。生活在一起几十年,从小心翼翼变得无所顾忌,把当初的面具全部撕掉,当着面都可以打嗝放屁,展现出真实的自己。一起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努力,为了家庭琐事的决策商量或吵闹,逐渐充满了现实主义烟火气。所以我觉得,在看到了对方真实一面,还坚持到底的才是伟大的爱情。
真正的爱情是充满各种妥协和挑战的。我在想,如果一开始费尔米娜就和初恋弗洛伦蒂诺在一起,她肯定也会觉得错过了乌尔比诺医生,是这一辈子的遗憾。弗洛伦蒂诺认识了真实的费尔米娜,估计也免不了受不了她身上那种高傲,也会像医生一样在外面有情妇,无法从一而终忠实自己的婚姻。费尔米娜也肯定受不了弗洛伦蒂诺一开始那种私生子的屌丝气质,想着嫁给医生虚荣而满足的上流生活。
所以,这两个人的爱情,一点也不伟大,都是沉浸在自我感动中而已。但不妨碍这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它所描述的时代背景,让我们了解了加勒比海城市的世俗风貌,以及危及哥伦比亚的三大灾难:战争、霍乱、人为的破坏。时间跨度从19世纪80年代一直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
在小说里,我们可以看到,战争和霍乱威胁着拉美人民的生命,而人为的破坏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人的社会孤独感使人与人之间缺乏理解信任,心理距离加大。小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深深的孤独感,这是生活在今天这个花花世界里的人们难以感受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