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上,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被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成为“大李杜”。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在这个地方创作了很多诗歌。到了杜甫草堂,发现占地面积很大,环境也很好。跟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诗中那个被秋风吹走茅草的小茅屋,表述的那一副凋零衰败的悲惨景象差别巨大。怎么搞得,难道来错地方了?原来,今人所见之草堂,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被秋风吹走茅草的小茅屋了。杜甫在成都居住四年离开后,茅屋也就不复存在。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意在“思其人而成其处”。后代经历宋元明清历代修葺扩建,得以保存至今。这里据说现在草堂保留的是明朝和清朝修葺扩建的格局,这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园内亭台林立,古木参天。主要景点有大廨、诗史堂、工部祠等,还有1999年建成的“杜诗书法木刻廊”,陈列着百余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杜甫当年的茅屋故居,是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复建的,如今成为了杜甫草堂的标志性景观。 |
|
来自: 潇潇雨ekg9m5f4 > 《地理一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