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接近尾声,基金年度排名进入最后鏖战时刻,“排名战”成为资本市场中最吸引眼球的事件,也成为基金经理心中最牵挂的事情。
这里基金君就和各位看官来讨论下昔日那些最耀眼的冠军基金。
次年业绩跌落神坛
中国公募基金业始于1998年,直到2003年,在经历了一场“基金黑幕”危机后,整个行业终于从此前混沌无序进入到了有序的状态,价值投资理念开始生根发芽。鉴于此,基金君将最早的排名之争选在2003年。
因此,公募基金行业常年流传着一个“冠军魔咒”的说法。
夺冠背后偶然性居多
基金君采访业内人士了解到,最牛基往往因赌对某一年份的市场风格而有幸成名,偶然性居多。
除此之外,一只基金的业绩还受其基金经理变动、基金规模变动等因素的影响。
比如,由于基金经理的变更,可能使得基金的管理水平、投资风格等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基金次年的业绩表现。
长期回报如何?
因此,分析这些冠军基金后续表现当然也不能只拿冠军年份和次年业绩来作对比,最好可以综合分析其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业绩表现。
那么,这些冠军基金长期业绩表现又如何? 基金君也据此做了一张长期业绩的表格。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去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偏股型基金近19年的年化收益率为16.18%,超出同期上证综指平均涨幅8.5个百分点,跑赢上证综指1倍。而若以此来比较,冠军基金的光环自然又要暗淡一些。
编辑:于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