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的通知》,明确全国32省148家公立医院,作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试点医院,率先加速落地公立医院改革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文件的各项内容。 其中,试点医院必须狠抓落实的14项重点任务包括,“完善院内耗材准入遴选机制,明确高值耗材管理科室,完善高值耗材使用点评和异常使用预警机制”。这意味着试点医院将建立“高值耗材管理科室”,专门用来管理高值耗材,包括其采购、使用和费用异常预警。 148家试点医院, 科室主任决定使用哪家耗材的历史, 彻底变了! 148家试点医院分布在全国32个省份中,其中北京最多,有15家试点医院;海南最少,两家试点医院,其余省份基本为4-5个试点医院。
北京,作为首都,素来是经济、政治、文化的风向标。远的不说,前段时间引起热议的DRGs试点,就是先行在北医三院、北大人民医院等北京六家大型三甲医院支付中成绩不菲(所选108个病组的医疗成本支出平均下降19%),进而推广全国。而海南则恰恰相反,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比如国外先进医疗设备、药品和疫苗等方面进口审批权,先行先试等等,此次最少的试点医院恰恰验证了,海南在国家层面享受着医疗超级政策。 试点医院层次不一。不仅有部分委属委管的“国家队”医院,甚至复旦版医院排行榜状元和榜眼——北京协和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也在试点名单,也包括了一些区县的二级医院。
此外,14项重点任务还指出,“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不是党委书记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党委是实行集体领导,是一个集体决策,也就是“三重一大”(少数服从多数,重大的决策还要三方以上人在场才能通过)这个决策程序说了算。而院长负责制,从行政决策上就是院长说了算,只是通过什么形式说了算。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加上“高值耗材管理科室”,将对医院的高值耗材从进院到使用的全流程形成制衡作用。以往科室主任决定使用哪家耗材的权力被分解,变成了科室主任向高值耗材管理科室汇报建议。 高值耗材管理科室: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坊间传闻,高值耗材管理科室的建立可能由院长、主管副院长、临床科室主任等人员组成,器械库、审计、财务人员等人员共同参与,涵盖多个部门。未来,医院将继续加强信息化管理,建立高值耗材零库存管理模式。 高值耗材管理闭环流程图 (来自 叶华、黄二亮、孟晓玫、谢卫华 / 中国卫生质量杂志) 想想以往医院的医院高值耗材一般流程,临床科室在月初提交采购计划,器械科根据相关规定按计划进行采购入库处理,使用时临床科室向器械科进行申请领用,护士对使用的高值耗材从信息系统中手工录入,记入到患者费用中。对于一些急症手术,可由供应商直接向科室供货,再根据科室使用的高值耗材清单到器械科补办理入库、出库手续。
这种模式中,容易出现采购靠经验无法形成精细化管理,数据脱节、不统一、不闭环从而对账效率低等等一系列问题。
这是不是意味着,厂商、配送商得更多的重视基础信息通路的建设(SERP、HERP、WMS、SPD,这几个英文单次真的要去百度认识起来了)。毕竟,时代抛弃你的时候,是不会给你打招呼的! |
|
来自: 林明章qbbgymz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