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全生产中的“三要”“三不要”,你做到了吗?

 清风日照 2018-12-26

安全教育形式要新。安全不是简单的灌输说教,固守一种安全教育方法只会如一潭死水达不到预期效果。应多渠道积极探索安全教育的新方法,比如:通过多媒体电教化组织职工观看安全警示录像、人手发放《安全知识手册》,把安全知识抽查提问搬到在班前会问答,组织矿工家属,到井口给上下班的职工送清凉嘱安全;亲情帮教“三违人员”,开展岗位安全操作技能比武等等。实践证明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安全教育活动让职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安全、讲安全,入脑入心,从“要我安全”逐渐向“我要安全”自觉过渡,出现人人争当安全人的良好局面。

安全培训要唱主角。有了安全思想意识,具备安全行为,才能安全工作,否则功亏一篑。首先应落实好以人为本的原则,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对职工尤其是井下职工、特殊工种职工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侧重学习本岗位及其工作场所应知应会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才能上岗。否则就容易出现冒险蛮干、违章作业的现象。其次是安全培训要持之以恒,要根据工作需要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不断线。职工有了安全行为的约束,工作起来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才会增强,自保互保联保才会得到有效开展。

安全隐患排查要长抓不懈。在实际工作中,员工若无视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性,则会给企业和家庭造成毁灭性的灾难。纵观历年来其他兄弟单位发生的矿难惨案,无不是由于忽视安全隐患治理的后果,这些血淋淋的事故足以引起我们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格外重视。此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落在工作实际的方方面面,才能严防安全漏洞和死角,避免麻痹大意酿大祸。

安全生产中的“三要”“三不要”,你做到了吗?

一不要迷信设备。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安全设施越来越先进,但再先进的设备对于安全来讲并不是万无一失的,它有可能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安全漏洞,或者一些设备经过多年使用难免会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安全隐患。所以不能迷信设备,更不能过分依赖。要不放松对自身的要求,时刻提高警惕,如多些防范措施严防设备失灵、多些日常检修保持设备完好等,尽最大能力降低危险的发生。

二不要拒绝警示。尽管事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但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剖析大量生产安全事故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在事故发生之前大多都是有先兆的,是有可能被发现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的,但往往因为我们自我感觉良好,而忽略、甚而无视警示。其实隐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隐患的熟视无睹、敷衍塞责。成功的安全实践证明,企业安全管理没有任何捷径可走,靠的是对安全细节不断的完善再完善,靠的是对安全隐患不断的整改再整改。

三不要有侥幸心理。很多人总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多年一直平安无事,对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熟视无睹,过分的注重以往的经验、习惯,抱着安全事故不会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侥幸心理,最终酿造了悲剧,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生产中诸多规章制度,可以说都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严格执行是对职工生命安全的最大保障,必须心存敬畏,格外重视,严格遵守,落实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