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风家训故事25—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 《论劳逸》

 昵称4705243 2018-12-26

就 爱 你 阅 读 

家风家训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 来自最美阅读空间 01:53

每日诵读部分:

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论劳逸》敬姜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文伯日:“以歜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也。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

“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译文:

 公文伯朝见鲁君后回家,看到母亲正在纺线,就对母亲说:“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您还要纺线,季孙看了会生气的,以为我不能侍奉您老人家哪!”他母亲听罢,长叹一声道:“鲁国大概快要亡国了吧!竟然让你这样的顽童执掌政务却不教你为官之道。你过来坐下,我告诉你吧。”
“古代圣王为老百姓安置居所,选择贫瘠之地让百姓定居下来,使百姓劳作,发挥他们的才能,因此君主就能够长久地统治天下。老百姓要劳作才会思考,要思考才能找到改善生活的好办法;闲散安逸会导致人们过度享乐,人们过度享乐就会忘记美好的品行;忘记美好的品行就会产生邪念。居住在沃土之地的百姓劳动水平不高,是因为过度享乐啊。居住在贫瘠土地上的百姓,没有不讲道义的,是因为他们勤劳的缘故啊。”



小传: 

敬姜,齐侯之女,姜姓,谥曰敬,是鲁国大夫公父文伯的母亲与孔子同时代。其事迹散见于《国语》、《列女传》、《韩诗外传》、《礼记·檀弓》。敬姜的诫子家训是载于《国语》上的有名的家训,她因这篇《论劳逸》之文成为有名的贤母。《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年)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敬姜的《论劳逸》是春秋战国时期家训的代表作。敬姜认为,上自天子、诸侯、三公、九卿,下至黎民百姓,都必须劳动,或劳心、或劳力,才能政清人和、国泰民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础和前提。在此敬姜阐发了一个最朴素的真理:勤勉不怠国则兴;逸乐怠慢国则败。

敬姜絮絮叨叨一番长论,无非是希望自己做高官的儿子忠于职守,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一定要谨记勤俭节约,不要贪图安逸,因为她老人家认为贪图安逸会触发人们内心的贪欲,贪欲最终会葬送儿子的前程乃至生命,读之如醍醐灌顶,振聋发聩。公父文伯觉得母亲对他既有严厉的批评,又充满了殷切的希望。他向母亲表示:一定记住老人家的教导,努力上进,为国家建功立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