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12/26 08:39 北京日报客户端
本月底,北京地铁6号线西延将开通运营,6号线也因此将成为北京城横贯东西的大动脉,西至石景山、东达通州。如果再换乘S1线,就能从门头沟一路坐地铁到达北京城市副中心。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记者率先探营6号线西延工程中的5座车站。这5座车站里里外外“风景”别致,美得可以拍婚纱照了。 6号线西延是从现在6号线西端终点站海淀五路居站,继续向西延长10.556公里,到达金安桥站,沿途共设田村、廖公庄、西黄村、杨庄、苹果园、金安桥6站,年底除苹果园站暂缓开通外,其余五站将正式通车。 负责6号线西延车站设计的AA国际都市建筑设计副总经理杨景涛说,地铁6号线西延车站结构以暗挖为主,因此在内部空间设计中充分利用结构特点,抬高天花板高度,整合设备管线,摒弃“涂脂抹粉”的装饰手法。 田村站 自东向西,西延线第一座车站——田村站墙面为红砖肌理的新型装饰混凝土板,地面为浅灰色花岗石,中部起拱,天花板与柱面同色,浑然一体,空间开阔舒展,减少压抑感。
在田村车站,连接两个端头站厅的通道中部拱起,天花板与墙面浑然一体,白蓝色相间,让空间更加开阔舒展。
廖公庄站、西黄村站、杨庄站 是标准的两柱三跨暗挖车站。 墙面是一个个拱形月门造型 将艺术品融合其中, 与天花板的拱形呼应。 廖公庄站
廖公庄站厅的墙壁上搭配拱门造型,采用马赛克镶嵌,别具一格。
廖公庄站也有一个“网红通道”。从A口进入车站后会先经过一段通道,贴合着廖公庄站“夏海”效果,通道两侧墙壁布满海星,乘客就像徜徉于大海一般。
西黄村站
西黄村站在站厅有一幅作品,也是搭配拱门造型,采用马赛克镶嵌。 碧空如洗,金色的银杏叶在清风中翩翩起舞,远处白色的马,悠闲地享受秋日暖阳,壁画描绘的正是北京最动人的一抹秋色。
杨庄站
车站装修时部分采用了白色柱子。区别以往的铝板,这次采用的无机烤瓷铝板,更环保,也耐磨。 杨景涛说,车站的墙面都采用了红砖肌理的拱形月门造型,这就是新型装饰混凝土板,造价适中,效果也更好。
苹果园站 苹果园站由于施工难度等原因暂缓开通,未来建成后将实现与1号线、S1线的换乘。 车站以“苹果树下”为主题,通过方通传穿错落,由顶及墙,通过光环境的设计,营造树荫下的悠闲、自然的空间感受。
金安桥站 金安桥站与已通车的S1线和未来11号线换乘,南侧与新建商业办公区一体化结合,西侧为首钢工业创意园区。 车站空间装修采用虚实相间的处理方式,局部裸露天花板,工业感和现代造型的铝板结合,体现了历史与未来的碰撞。
5座车站实现了站城一体化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6号线西延6座车站中,5座车站实现了站城一体化设计。是北京目前车站一体化比率最高的线路。通过对慢行、机动车、公交、地铁等交通系统的高效衔接,把乘车、换乘、停靠、休息、生活、交流、娱乐等城市生活功能整合。 不过,这些一体化设计的车站周边建筑是新建建筑,大多还未建成。先来看一批效果图——
6号线西延田村站,设计师们还特意尝试了与既有老建筑通过改造实现“一体化设计”。按照原方案,田村站B口要建在京粮广场旁,出入口、风井、冷却塔等一大堆附属机构加起来得有50多米长。既不美观,也不方便。 地铁站出入口和旁边的京粮广场挨着不远,能不能连成一体? 从2015年底,有关这两个建筑的“一体化”方案开始酝酿。经过多轮协商谈判,最终敲定,把原来商场前的地面广场改为下沉广场,出入口直接引入到下沉广场。下沉广场也可以进行部分商业开发,未来地铁乘客到京粮广场,也就不必先爬楼梯出站、再进商场,直接在地下走下沉广场即可。
出入口设计注重无缝接驳 6号线西延出入口地面附属设计更加重视轨道交通与其他城市公共交通的无缝接驳,同时还设置了绿化停车场、景观广场、出入口风雨连廊。 从田村站D口出来后,不再直接对着站前广场,而是一段“风雨连廊”。这个连廊有20多米长、6米宽,“无缝”连接出入口,旁边就是绿化。在雨雪天气里,乘客可以在这里遮风挡雨。
廖公庄站出入口位于桥区中。从A口出来,得绕道走下两米高的台子。杨景涛说,借着这里的“特殊地形”,出入口前的台子改成步梯,周边改造成了“城市广场”。不仅景观别致,乘客想换乘公交车、出租车,也少走了不少路。 记者:曹政摄影:武亦彬 监制:王祎 编辑:张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