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存量极少弥足珍贵的“西宁藏洋”

 国民一员 2018-12-26

“西宁藏洋”银元正、背

\

 \

“印度卢比”银币正、背
         

    1899年前后,英国在印度制造的一种含银量极低的“印度卢比”不断流入中国四川、甘肃及青海等地,换取了大量中国物资,成为对中国实施经济掠夺的工具。为抵抗英帝国主义经济掠夺,时任青海省长的马麟,铸造了一批含银量也很低的“西宁藏洋”换回大量“印度卢比”,对帝国主义侵略行径给予了沉重打击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前后,英国在印度由“东印度公司”制造了一种所谓“印度卢比”的银币。该币含银量极低且制作低劣,不断经西藏流入四川、甘肃及青海等地。英国利用“印度卢比”,换取了大量的中国物资,其中多以皮毛、茶叶为主,成为对中国落后地区不平等交换实施经济掠夺的工具。当时很多爱国志士纷纷呼吁中央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抵御“印度卢比”的入侵。同时,川藏边区官府用土法铸造了一批“炉关银币”,因其含银量高、工艺精美而深受百姓喜爱,致使“印度卢比”流通受阻,很多印度卢比被民众收集熔毁,做成首饰佩戴。时任四川总督的锡良(蒙古族人)也意识到“印度卢比”对中国权益的严重侵害和对国家主权的威胁,上报朝廷经批准由政府出面责成“四川造币厂”铸行了一种“四川藏洋”,用于抵制“印度卢比”的泛滥。“四川藏洋”的发行,广受各地民众欢迎,对帝国主义侵略行径给予沉重打击,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和社会经济的稳定。

    据《青海通史》记载:1930年,时任青海省长、掌握军政大权的马麟,采用铜镀银的特殊工艺,也铸造了一大批类似“四川藏洋”的“西宁藏洋”,供青海和康定等地区流通使用。该钱径32毫米,重15克。老百姓把这种铜镀银币称为“马麟藏洋”。尽管“西宁藏洋”银元含银量也很低,而且制造工艺粗劣,但却交换回来大量的“印度卢比”,为青海抵抗英帝国主义经济掠夺、控制皮毛外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印度卢比”以失败告终,青海唯一的地方铸币——“西宁藏洋”,也随之退出了历史舞台。

    时至今日,“西宁藏洋”已时逾百年,存世量极少,弥足珍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