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中亚地区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勾结新疆一小撮封建主率军侵入新疆,逐步占据了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1875年,英国帝国主义为了分裂、瓜分我国的神圣领土新疆,对阿古柏大力扶植,勾结阿古柏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为维护祖国统一,保卫领土完整,清政府决定出兵收复新疆失地。 然而,正当清政府准备收复新疆时,日本出兵侵犯台湾,中国东南沿海出现危机,从而导致清廷内部出现“海防”和“塞防”之争。以左宗棠为首的“塞防”派从新疆地理位置及收复新疆与否的利害关系方面阐述了收复新疆的意义,终获清廷同意,并于1875年以钦差大臣名义督办新疆军务,出兵西征。1876年5月26日,左宗棠抱病抬棺出征,誓死收复新疆失地。清军在左宗棠统筹、刘锦棠率领下,仅用二年左右的时间,就收复阿古柏占领地区.阿古柏则在绝望中死于库尔勒。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立即考虑怎样恢复被破坏的新疆经济,建立国家的金融主权,光绪三年(1877),左宗棠即命驻军库车的大将张曜着手铸造光绪小天罡银币。这种小天罡开始时为照顾民众用钱习惯,仿照阿古柏小天罡的形制进行铸造,两面均为老维文(即察俣台文),文字内容则不同后来又逐步向汉、维两体文过渡。一面刊有汉文“光”或者“宝”等字,另一面则刊写老维文“Obdan ku—mush”(即足银)等。 这种光绪小天罡仅供驻疆汉军发饷之用,但其意义却极为深远。首先,用汉、维二体文在新疆发行货币,中国的主权得到体现,也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交融。其次,库车钱局的恢复,对于发放军饷、稳定军心、防止军队缺饷滋扰民众,对当时社会的稳定、商品的流通、经济的恢复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嗣后刘锦棠任巡抚后统一新疆币制奠定了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