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海:交通网络筑起发展之路

 书中淘乐 2018-12-26

交通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改革开放40年来

我市交通工具的种类越来越多

市民的出行方式、出行环境

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条条公路、铁路

一条条航线

筑起了我市的城市发展之路


早上9点,在乌海机场候机大厅,市民刘迎春已经取好登机牌准备登机了。她此行的目的地是1000公里外的北京。30年前,坐飞机对于她来说还是很奢侈的事情,如今,不论是到外地探亲还是外出旅游,乘坐飞机出行已是她和家人的首选。



刘迎春告诉记者:“以前去北京都是坐火车,将近20个小时,而且噪音特别大,坐上一天腰酸背痛,感觉特别累。而现在出去旅行、办事,坐飞机非常快,比如去重庆,一般两个小时左右就能到。”


乌海机场地面服务部副经理王娜告诉记者:“起初,机场一周运行4个班次,到目前一天最多有12个班次。现在每天从早到晚都有航班,尤其到下午高峰,小时段航班能达到3到4个班次,极大地方便了旅客的出行。”


相比乘坐飞机,对于更多乌海人来说,坐火车回家探亲、出门旅行是更多、更经济实惠的一种选择。然而,它的历史还得从上世纪50年代说起。1958年包兰铁路正式通车,乌海地区才有了第一条铁路,结束了不通火车的历史。经过几代铁路人的艰苦奋斗,我市铁路发展实现了巨大跨越。



在乌海车务段理想信念教育史展厅里,一台老式的煤油信号灯格外抢眼。据工作人员介绍,展柜里都是与铁路有关的老物件,这台老式的煤油信号灯已经有50年的历史。如今,铁路信号灯已经变成柱型或者矮型色灯信号机。


其实,发生变化的不仅是铁路运行的设施设备,40年间,铁路跑出了令人惊喜的加速度。上世纪80年代,途经我市的旅客列车只有5趟,进京的列车只有一趟;1994年以前,我市还没有始发车,客车都是来往的过路车,大多时候买不上卧铺甚至坐票;1994年,我市终于有了始发车,为乌海西到北京南的541/2次列车,虽然到北京仍需一整天,但至少可以买到卧铺和有座的车票;到2001年,乌海西站每日也只有始发天津、呼和浩特、包头东3对旅客列车。如今,从乌海乘火车出发,一天之内可直达包头、呼和浩特、银川和大同等地,或者可到达甘肃兰州、河北张家口等城市,最远可到河北邢台、新疆吐鲁番、通辽等地;超过24小时,可以直达新疆乌鲁木齐、四川成都,或中转到达河南郑州等城市,东西贯通、南北延伸的铁路格局基本形成。



刘春燕是乌海车务段的一名客运员。从1986年参加工作至今,刘春燕已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32年,亲身经历了我市铁路发展的点滴变化。“刚上班的时候,咱们乌海站叫海勃湾站,进京的火车就两趟,车少人多,满足不了旅客的需求。以前全是绿皮车,窗户全是开着的,没有空调。”刘春燕说。


如今,挤火车的壮观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几十年间,我市铁路运输能力不断提升,运输区段不断增加。


乌海车务段客运车间副主任王玉梅告诉记者:“刚开始,我上班一天才接10趟车,但是现在我们要接33趟车。那时,上行最远车段是北京站,下行到兰州站;现在,去往邯郸、长春、沈阳北、北京等地的列车都有,旅客选择余地也更大了。”


在刘春燕和王玉梅看来,几十年,乌海火车站的建设更是日新月异。新候车室是1992年改造的,后来乌海车站经过几次改造,从硬件设施到服务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不仅如此,随着时代的变迁,火车购票方式的改革更是带给了市民全新的体验。在乌海火车站,记者遇到前来取网购票的乘客张霞,她告诉记者:“现在可以网上购票,以前买车票必须到车站,尤其是春运期间,得提前好多天,也有可能抢不到票,现在直接从手机上下载一个APP,坐在家里就能买到,特别方便。”


改革开放40年来,交通的巨大变化不仅带给我们生活工作的便利,更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110国道、109国道相继建成,京藏高速通车,城区道路覆盖率逐步扩大,全市所有行政村通了公路……随着乌海湖大桥和城际快速通道等道路的建成,我市成功打造了一刻钟生活圈、半小时经济圈、一小时城市圈的交通网络新格局。


据了解,目前,我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115公里,是建市之初的十几倍。一百多趟次的长途客运班车可直达国内7个省份、近百个城镇。每日经停我市的旅客列车达到33趟,航线多达10条,市民出行实现了高效化、便捷化。四通八达的城市路网,方便快捷的公路、铁路、航空,绿色循环低碳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既给普通民众带来了越来越便利的出行体验,也为我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来源/乌海日报 记者/赵永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