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单粗暴地分析一下,读研的性价比

 阿布的书柜 2018-12-26

关于考研,前天我分享了《学校一般,本科生是否必须通过考研才有机会进大公司?》,今天结合我自己的故事,更全面的展示一下读研的性价比——

故事一、36岁决定读研,晚不晚?

2018年的10月份,我和门道姐突然决心考研。身边很多朋友完全不能不理解。特别是我,孩子都上小学了,竟然还考虑考研?!

周末带着孩子上兴趣班,我就抓紧时间在教室旁边的等候区看书,身边的家长朋友们都很好奇,有人主动过来,问我:学这个有什么用?我有些哑然,因为一瞬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总之就是考研了。而最近门道姐经常去图书馆学习和工作,发现读书馆最近日日爆满,考研考证的人很多,从20岁到30岁的都能看到。

读书到底为了什么?是知识?是文凭?是进入职场的敲门砖?都是,也都不是。对于我来说,36岁决定考研其实是为了积累——为了变成更厚重的自己,为了与别人过着同样的生活却有不同的体验,为了有一天当人生的转折点来临时可以做出最适合的判断。

在《​这是一组”高概率“接触阴暗面的岗位,却被很多人向往》中,我分享过自己用几分钟的时间就放弃了报送研究生的事;现在,我却非常吃力、意志坚定地复习数学、英语、逻辑开始考研。

那么,是突然发现大四的时候年少轻狂吗?是因为既要工作、又要顾家、还要坚持每天学习、经常因为背了就忘而焦躁(我不会承认自己年纪大了的,哼!),所以就后悔当时放弃报送了吗?

不是的!我从来都没有觉得自己走的是弯路,因为每个当下,我都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去做的决定——当时不读研,是因为我有清晰的工作目标,而且强烈的渴望工作;现在读研,是我清晰的感觉自己肚子里料不够,而且创业也需要学历背书。

简单粗暴地分析一下,读研的性价比

(图片来自大作,我也很久没有写过这么多字啦)

故事二、不考研直接工作,注定后悔吗?

最近,我辅导了一位中文专业的大三女生,这是一位很有能量的姑娘。大三的她已经有自己的自媒体平台,而且经常给自己忠爱的几个自媒体大号投稿。所以,关于未来一年的计划,她是这一样计划的——

第一,坚持做自己的自媒体,并且尝试一些商业模式的探索,希望实现一定的收入并覆盖自己的生活开支(目前已经有头条号、百家号和网易号有零星收入了)。

第二,主动跟自己总爱的几个自媒体大号联系,争取一个实习的机会。

第三,积极备战秋招,找个好工作。

看,这是一个多么完整而且靠谱的计划的呀,但她的父母却完全不同意,觉得她丝毫没有考虑读研的事,莫不是傻了?然后,就是各种恐吓这个女生:

你还小,根本不知道这个社会有多难,不读研究生就没有前途了;现在不珍惜,将来再想读书,拖家带口的再读?!只有现在是读书的时刻,那些说工作了还能读研的,都是骗人的?最后父母表示,如果你不读研,就不理你了……

这个女孩被越说越烦,原来的计划没有实施,自媒体也逐渐停更了,更没为即将到来的考研做好准备,所以,大四的秋季学期就基本荒废过去了。

现状:女生想了想,既然自己没有勇气和能力独立于父母,那就换个环境吧;于是,她准备拿出半年的时间申请2019年9月份出国读研。

为好优姐姐说:虽然我们很难做到“所有发生的,都是好的”,至少要做到“所有发生的,都接受”。这半年的纠结迷茫,不会白过的。既然有了初步的答案,那就把眼光放在未来,去行动吧。

简单粗暴地分析一下,读研的性价比

(图片来自网络)

故事三我还没准备好,所以我读研。

第3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自动化专业的女生,关于考研,她是这么说的——

大一、大二的时候,我一直没考虑好毕业了要做什么,决定什么都去试一下。所以,我的经历非常丰富——

学生会写过策划,配音社当过社长,参加过心理模拟情景剧、也报名过歌舞比赛,看似多姿多彩,实则头脑空空,考试都靠抱佛脚,拿个三等奖学金也沾沾自喜。

如你所见,这份经历太杂乱了,没有一个是深入的。所以,在大三的时候,对于求职其实不敢有什么野心——不敢直接工作,也不敢考外校的研究生,于是买资料报辅导班,就考本校的研究生吧(这是个一般的学校)

考上本校研究生后,更是被各种打击,听毕业的同学说“现在研究生水平真烂,听网上求职课程说二流院校的研究生还不如一流院校的本科生呢”。

现状:在这种“自己好差劲”的绝望中,这位女生开始将所有精力放在了实验室。在实验室奋战了三个多月,忽然有一种概念融汇贯通的感觉,看论文、做实验、写论文、做报告,感觉到曾经迷茫又废柴的自己从没经历过的体验,很美妙。

为好优姐姐说:每个人的内心都知道自己该去往何方,只是发现它并不容易。祝福这位女生终于发现它了。

简单粗暴地分析一下,读研的性价比

(图片来自大作,放飞自己的感觉真好)

​听完这3个故事,你会如何评价呢?其实,关于考不考研、考研有没有用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看。

但是没有标准答案不等于没有路径可循,结合我这几年辅导同学们的经验来看,关于读研这件事的性价比,也就是能不能赚到,要从两个方面看。

第一个方面,主观层面——读研,你是否想明白了。

首先,你是否喜欢学习和这个专业,这个决定是否让你感到更加充实。

你喜欢这个专业,读研的性价比就相对较高;你讨厌这个专业,未来也不打算做这个专业的工作,读研的性价比就相对较低。

这里的关键是,你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否喜欢,不要迁就别人怎么说,哪怕是自己的亲人朋友。

其次,你清晰的感觉到自己正在经历什么,你清晰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你知道自己未来希望从事的领域需要更高的学历,那么,哪怕并不十分喜欢,但因为有目标,所以还是有一定的性价比的;甚至,你因为迷茫和害怕就业选择读研,那么,只要你意识到自己读研的目标就是不再害怕和不再迷茫,也是有它的性价比的。

这里的关键是,你清楚的知道自己为了什么,不要逃避,哪怕这个原因并不高大上。

第二个方面,客观层面——看社会的要求和期待

首先,从求职的角度看:正如前天分享的内容一样,很多优质的机会确实有学历的要求,学历不行几乎等于没机会。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心仪的行业或者企业确实有这方面的趋势,那么读研的性价比就会相对更好一些。

像律师、IT、金融、咨询行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一般从业人员的平均学历较高,比如——

我问过麦肯锡的朋友,她说他们的招聘的确是:看学校、看绩点、看学历、再看实习经历;我也问过几家红圈律所的合伙人,他说同样说他们的招聘是:看学校、看绩点、看经历。

其次,从专业的角度看,一般来说理工科或者专业性越强的专业,读研的性价也会相对较高。

比如IT、汽车制造、化学、物理等等,因为这类专业的学习本身实践性比较强,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也更高。如果你属于这类专业,且不排斥它的话,继续读研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简单粗暴地分析一下,读研的性价比

图片来自网络

注:本文图片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