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桥话画: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品西湖贵族庭园四时美景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8-12-26
汉桥话画: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品西湖贵族庭园四时美景


《四景山水图》,南宋,刘松年,绢本设色,纵40cm,横69cm(共4段),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名画鉴赏

刘松年传世的画作颇为稀少。从前代著录中可知他的山水画多表现江南一带风景,特别是西湖园林的优美景色,并穿插以文人贵族的闲适生活,少数还绘仙山楼阁的神仙世界,以适应当代上层社会的审美情趣。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四景山水图》成功地画出了西湖贵族庭园别墅的四时景色之美,是他传世山水画中的代表作。画面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结合界画技法,精心构建庭院台榭等建筑,工整精巧,或富丽,或古朴。山石以小斧劈皴法出之,苍逸劲健,行笔设色严谨而注重法度,画中人物虽小而形神完备。整幅作品面貌古朴,笔法精严,极富南宋画院作品的特色。杭州西湖以山水之美而名扬天下,南宋定都杭州以后,又对湖山胜境进行开发和营建,风景更加明媚秀丽,南宋君臣沉迷于嬉游逸乐,高官显贵们的庭园别墅建造甚多,一时华堂琼阁、高台美榭遍布湖区,正是“中兴以来,名园闲馆,多在西湖”,反映了南宋君臣偏安于江南一隅仍不思进取,却继续沉迷于享乐中的时况。刘松年身为画院画家,长年生活其间,描绘起来自然得心应手。此图立意于表现士绅官僚优裕闲适的生活,画家的注意力从山川自然的野韵转移到人工营造修饰的景物,这种题材风格的转变,从侧面反映出南宋时期,一大批无心复国的官僚们,专注于享乐的生活态度。


汉桥话画: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品西湖贵族庭园四时美景


《四景山水图册》分别画出了湖山的幽情美趣:春踏青,桃柳争妍山峦叠翠;夏乘凉,水阁临湖绿柳荷风;秋看山,虚堂广厦高爽宜人;冬赏雪,苍松劲秀大地银装,具有诗一般的意境。刘松年极擅长处理穿插在山水间的点景人物,人物虽小而神气精妙,在描绘西湖优美风景的同时,鲜明地表现了贵族土大夫的闲情逸致。刘松年还擅界画,将画中的楼阁台榭等人工建筑与天然的山水景物巧妙地结合起来,并在画面上留出相当的空白来表现远水遥山,虚实对比。既扩展了画面空间,又起到突出主体的效果,明显地继承了李唐的构图方法。

《四景山水图》共有四帧。

春季

汉桥话画: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品西湖贵族庭园四时美景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

桃花绽放,柳初成阴,堤边院舍,庭院深深,两人疾步往院舍走去,身后跟着的马儿脚步也见急,两人边走边谈,不知在议论什么桥那边,院墙蜿蜒无尽,庭门紧闭,三人各自歇脚,好像劳累了很长时间,也许是给他们运来了什么物品,花了不少力气,一人正欲过桥,也是一副匆忙的模样,还有一只黑身白脚的小狗蹲坐门外,看着辛苦的人们,最是悠闲。像画中这幅堤边院舍的小景,会让人一下子想到杭州杨公堤以西一带稍带野趣的景色,池塘院落相错,人家与鹊鹤并居,与这幅画面确有相当神似之处,让人心向往之。

夏季

汉桥话画: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品西湖贵族庭园四时美景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

自然有点点荷塘,主人端坐中庭纳凉观荷,旁有侍者伫立,心旷神怡,庭前点缀以湖石,四周花木丛生,水阁伸向湖中,扶衬以木桩梁架,有点像西湖十景中白堤上的“平湖秋月”;

秋季

汉桥话画: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品西湖贵族庭园四时美景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

只是用色便比前两帧要浓重许多,临湖的庭舍中,主人公似午睡刚起,虽已坐起,还在回忆刚才梦中情景,没能马上回到现实的世界之中。两位小童一个在桥边放桶汲水,另一个在后室中准备物什伺候刚起的主人。院内的植物都到了各自最绚烂的时候,就像穿上最美丽的晚礼服,以谢即将过去的一季繁华,秋季的浓艳在此展露无遗。

冬季

汉桥话画: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品西湖贵族庭园四时美景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

冬天来了,只有青松还挺拔依然,几竿翠竹点缀以白雪,分外俊俏。即使是冬天,南方的人们也喜欢开着门窗,他们不害怕清冷而新鲜的空气。小童掀开作门帘的棉被,领略不了院内的冬景,更不明白主人为什么挑个下雪的日子外出呢?想同样问题的可能还有另一个小童,和他牵着的驴吧,主人一手撑伞已经过了桥,南方的河是不会结冰的,依然可见圈圈水纹,主人这是要去哪里呢?探望老友?还是踏雪寻梅?看不紧不慢的样子,定是件美事。

四幅佳作,为我们提供了与宋人共享四季的绝妙途径。


汉桥话画: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品西湖贵族庭园四时美景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局部

刘松年的绘画活动时间较“马夏”要稍早一些,他学画的老师之一张敦礼是李唐的学生,也是当时非常杰出的一位画家,所以刘松年的山水习自李唐处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可以在这四帧画中看到非常明显的“斧劈皴”的痕迹,但是不同于李唐以及“马夏”的水墨苍劲,刘松年的山水画要文静、柔和很多,《四景山水图册》的构图界于全景山水与以“马夏”为典型代表“边角之景”两者之间,主体景物集中在一角一边,但整幅画面仍然有湖天空阔,远山浮翠的全景之势。画中近景的界画工整细腻,景物的刻画也繁复细致,文雅清润中带着几分整饬修饰的感觉。

其实,刘松年虽然与另外三位山水大家共列“南宋四大家”,但他并不是一位完全以山水名世的画家。他在宋宁宗时期曾向皇上进过《耕织图》,文献中记载他的画名有很多都是与人物有关,如《罗汉图》、《九老图》等等,从《四景山水图册》中点景人物活灵活现的神态、动作刻画,也可以想见刘松年的人物画一定是有着相当功力的。当时他的画作被称为“院人中绝品也”。

画趣拾珍

刘松年历任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宫廷画家。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入御前画院为学生,宋光宗绍熙年间(约1190年—1194年)为画院待诏。

刘松年是位爱~国画家,拥护抗金,反对投降,曾苦心孤诣画《便桥会盟图》,希望统治者效法唐太宗战胜强敌突厥,而不要效法唐高祖之逃跑投降政策;他还画《中兴四将图》,表彰岳飞、韩世忠等民族英雄之伟绩。《中兴四将图》描绘的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4人,均为这一时期的著名抗金将领。


汉桥话画: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品西湖贵族庭园四时美景


《中兴四将图》刘世光

刘光世是南宋高宗时的抗金将领,为“中兴四将”之一,保安军就是今天陕西延安志丹县人,徽宗时奉命镇压河南叛军张迪,因有功绩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初年率部戍边败夏兵于杏子堡,金兵大举南侵,与韩世忠等共守江南,屡立战功,升司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封荣国公,绍兴年间,为三京招抚处置使,率部抗金,后因朝廷主张议和被召回。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引疾罢去兵权,拜少师。后因病去世,赠封太师,谥武僖,后追封鄜王,列七王之首。


汉桥话画: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品西湖贵族庭园四时美景


《中兴四将图》韩世忠

韩世忠是南宋朝名将,陕西省绥德县砭上村人,民族英雄。其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18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抵抗金兵南侵中建立战功。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汉桥话画: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品西湖贵族庭园四时美景


《中兴四将图》张俊

张俊曾与岳飞、韩世忠,刘锜并称四大将领,后转主和,成为谋杀岳飞的帮凶之一,并以此博得宋高宗深宠。晚年封清河郡王,显赫一时。绍兴二十一年10月,张俊大排筵宴,以奉高宗,留下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桌筵席。历史上,张俊之流人所不齿,却以此宴而闻名,绍兴十一年二月,张俊与韩世忠升枢密使、岳飞升枢密副使。张俊知道宋高宗、秦桧想收兵权,遂首请纳宣抚司兵权,宋高宗、秦桧乘势罢三宣抚司,也收韩世忠、岳飞兵权。张俊协助秦桧推行乞和政策,又与秦桧合谋制造岳飞谋反的冤狱。


汉桥话画: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品西湖贵族庭园四时美景


《中兴四将图》岳飞

岳飞,20岁投军抗金。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或许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三十九岁。乾道五年(1170年),宋孝宗下诏恢复岳飞官职,以礼改葬,建庙于湖北,六年赐岳飞庙曰忠烈。淳熙六年(1180年),谥武穆,嘉泰四年(1204年)宋宁宗,追封高宗的抗金诸将为七王,岳飞封为鄂王。岳飞留有《岳武穆集》(又称《武穆遗书》)。岳飞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人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南宋四大家”中,李唐、马远一家都是在靖康之变后从北方南迁到杭州,而刘松年与夏圭则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从文献中我们还可以知道,刘松年当时住在杭州城的清波门,清波门是南宋杭州城13座城门之一,10景中的“柳浪闻莺”便在此处,因为清波门俗称“暗门”,所以刘松年在当时还有个绰号叫“暗门刘”。所以对于刘松年来说,从小生活的环境便是江南四季,将这些带入画笔,是件要自然、亲切得多的事情,可以让我们随着他进入江浙四季,感受江南的美好风光。


汉桥话画: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品西湖贵族庭园四时美景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局部

说到江南美景,必然要提到西湖。西湖,不仅是一幅天然图画,更是一首诗,蕴含了多少绮丽的故事,不论是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西湖,水光潋滟,山色空濛,云水淡荡,桃柳夹岸,诗意盎然。西湖的美景春天青黛含翠,夏日里接天连碧的荷花,秋夜时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且在这如明珠璀璨般的西湖里,若能再读上个西湖传说,那更是一种享受。风情西子,游人折腰。虽经朝代更迭,岁月沧桑,依然湖影波光静静地美好着。

名家小传

刘松年(约1155—1218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画家。他融合前代诸家之长加以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貌,“神气精妙,名过于师”。他擅画山水、人物,界画,水墨、青绿都能,题材广泛,笔墨工致严谨,画风细腻典雅,笔精墨妙,创作了不少优美动人的画卷。他的作品是南宋院体的标准风格,山水画风格继承董源、巨然,清丽严谨,着色妍丽典雅,常画西湖,多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西湖胜景,因题材多园林小景,人称“小景山水”。张丑诗云:“西湖风景松年写,秀色于今尚可餐;不似浣花图醉叟,数峰眉黛落齐纨。”界画工整,人物画神情生动,衣褶清劲,精妙入微。后人把他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大家”。

宋宁宗(1195-1224年)时进献《耕织图》被朝廷看重,赐与金带。传世代表作品有:《四景山水图》卷及《天女献花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开禧三年(1207年)作《罗汉图》轴和嘉定三年(1210年)作《醉僧图》轴,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雪山行旅图》轴藏四川省博物馆;《中兴四将图》卷传为其所作,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传世作品还有《西湖春晓图》、《溪亭客话图》等。著有《溪亭客话》。​​​​

文章来源于画家邱汉桥新浪微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