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和袁枚:为了吃不顾一切的终极吃货

 潇潇雨ekg9m5f4 2018-12-27

文人墨客

有时候真的很可爱啊

《海上花列传》中写道:“那些封建旧文化培养出来的文人墨客、风流雅士,置国事于不问,整天吃花酒,作艳诗。”

这句话不一定客观,但不难看出文人墨客有两大“功课”——吃喝及做诗。

01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说过,他如果要和著名的文人墨客一同出游,会选择苏轼。

“他可以做一个很好的朋友,他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我们了解苏轼,多半是通过课本。在课本里,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豪放派代表,是擅长书画的“宋四家”之一。

但实际上,在文坛上的成绩只是苏轼的A面,他的B面是一个有趣的吃货。

这一点可以从苏轼的诗中看出来。

文人墨客颇爱寄情于山水。李白看了山,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杜甫看了山,写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苏轼看了山,却写道“且餐山色饮湖光”。

瞧瞧,吃货属性暴露无遗。

其实,苏轼爱吃并不是一件新鲜事,要不大家怎么会亲切地称呼他为苏东坡呢?

因为爱吃,很多食物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例如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凉粉等等。

但很多人不知道,苏轼在吃这条路上的探索和他的仕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从政40年,被贬流放33年。在天高皇帝远的莽荒之地,在郁郁不得志的日子里,是美食点亮了苏轼的世界。

02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湖北黄州时,便写下了这首诗。从中可见苏轼虽有失意,但既来之则安之。

苏轼是典型的无肉不欢人士,他曾说“无肉令人瘦”。

被贬黄州后,他发现黄州的猪肉太便宜了,开心地写了《猪肉颂》,“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仅是看诗句,还以为是苏轼捡到宝了。但实际上,猪肉在当时是不受欢迎的。

在宋朝,富人专吃羊肉,一些穷人买不起羊肉,又想尝尝肉味,才会去买猪肉。但苏轼在没事上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大名鼎鼎的东坡肉,就是苏轼在黄州用猪肉做出来的。

当时苏轼的俸禄不够养活生计,因此这道东坡肉十分节省成本,只需要把肉用清汤煮过,再加一点酒就行了,完全不同于现在改良过的加糖、酱油、料酒等作料的做法。

对“宋朝第一美食博主”苏轼来说,人生浮浮沉沉,有食足矣。在客观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就充分发挥自己动手制作美食的能动性。

后来苏轼被贬惠州,连猪肉都吃不着了,只好吩咐杀羊的人,给他留点没人要的羊脊骨。

把羊脊骨煮透,再浇上黄酒,洒上盐,用火烘烤后食用,没想到味道非常好,甚至还吃出了海鲜的味道。这道菜被后人称之为羊蝎子。

每次苏轼吃羊蝎子,一丁点儿的肉丝都不肯放过。在给弟弟苏辙的信中提到“然此说行,则众狗不悦矣。”笑称这么烹饪非常好吃,但就是家里的狗不开心了。

03

苏轼因为客观条件有限,只能有啥吃啥,这导致他在吃这件事上胆子特别大。基本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能成为他的肚中之物。

有一回,有人凿井挖出一种植物,长得很像婴儿的胳膊。大家都不认得,也不敢贸然处理。

苏轼知道后,就把它拿回去炖着吃了,堪称“敢于吃螃蟹”的第一人。

还有一回,苏轼和友人共赏牡丹,赋诗应景。但苏轼赏着赏着,又想到了吃,最后竟然琢磨起牡丹要怎么做才好吃呢?

当然,最后苏轼在其他文人墨客前忍住了想要伸向牡丹的“罪恶之手”,但他的这一心理活动过程被如实记录在诗中:霏霏雨露作清妍,烁烁明灯照欲然。明日春阴花未老,故应未忍着酥煎。

后来苏轼被贬到当时“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海南,更是开发了对野味的探索。

“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烧蝙蝠。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虾蟆缘习俗。”番薯、芋头、蝙蝠、蛤蟆……都没能逃过他的肚子。

其中吃得最爽的当属生蚝。在《食蚝》中,苏轼写道:每戒过子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

即他在信中告诉儿子,千万别跟别人说海南的生蚝好吃,要不然大家都来跟我抢美食了。

如此乐观、可爱的苏轼,难怪国学大师林语堂说他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

04

如果说苏轼是个看见什么就吃什么的吃货,那么清代的文学家袁枚则是个极其讲究的美食家。

袁枚曾在曾在《品味》一诗中写道:平生品味似评诗,别有酸咸世不知。第一要看色香好,明珠仙露上盘时。

简单来说,就是美食不能只是好吃,应该要色香味俱全。

袁枚对于美食的追求是极致的。如果给你豆芽和火腿,大部分人能做出来的菜肴可能是豆芽炒火腿或是火腿豆芽卷。

但袁枚推荐的做法是豆芽火丝。也就是把豆芽截断,中间用特制的锥子镂空,再将切成银针粗细的火腿丝嵌进去……不得让人感叹,这个做法一点都不家常。

因为对吃极有研究,袁枚还写了一本《随园食单》,书中记录了当时流行的326种南北菜肴糕点。

仅是这本书,就奠定了袁枚在美食圈的地位。汪曾祺、梁实秋、蔡澜等人都曾在谈及美食时提及这本书。

只要翻开《随园食单》看几页,我们立马就能确认袁枚是一名有追求、有要求的美食家无疑。

他会根据时令吃东西。“冬宜食牛羊,移之于夏,非其时也。夏宜食干腊,移之于冬,非其时也。”

他对选材有着极致的要求。“猪宜皮薄,不可腥臊;鸡宜骟嫩,不可老稚;鲫鱼以扁身白肚为佳,乌背者,必崛强于盘中。”

他对烹饪方法有着深入的研究。如书中制作茶叶蛋的方法也极其讲究:加茶叶煮者,以两炷香为度。蛋一百,用盐一两;五十,用盐五钱。

曾有厨师煮了32个茶叶蛋做实验,最后发现按照《随园食单》煮出来的茶叶蛋味道最好,对袁枚不得不感到佩服。

当然,袁枚之所以能搜罗到这么多美味菜谱,是因为他对美食极其执着。袁枚去别人家做客,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厨房,吃到好吃的,就一定要找到那个厨师。

有一回,袁枚路过海州,吃到了一款“芙蓉豆腐”,不仅好吃、好闻还好看。袁枚吃完之后,马上向店主问询制作方法。谁料店主还摆起了谱,宣称这是祖传秘方,概不外传。

袁枚一听,想要用钱买菜谱。店主仍旧不说。袁枚为了表示诚意,立马给店主连鞠了三个躬。

要知道袁枚是不愿为功名利禄折腰之人,如今却为了一块豆腐心甘情愿鞠躬三次。店主见状,微微一笑,便把菜谱告诉袁枚了。

除了爱收集菜谱,袁枚还要搜罗好厨师。袁枚的诸多厨师里,有个名为王小余的。很多高官富商,用重金想请他来当厨房总管,但王小余就是不干,原因就一句话:袁枚是他的知音。

商有子牙伯期因琴瑟相和视为知音,清有袁枚王小余因美食结为知音,看来美食的力量十分之大。

05

有人说,世间万物,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如此看来,此话不假。

苏轼的一生颠沛流离,换作常人,可能早就怨天尤人了,但苏轼十分乐观。

一边写着“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讲述着日子的苦闷。

一边写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用发现美食的眼睛在苦闷中寻找美好。

而袁枚和苏轼比起来则幸运很多。辞官之后,非但没有落魄,日子反而过得愈发滋润,所以才有了吃得极致的心态。

我们在人生走一遭,总有顺心时,也有不顺心时。

顺心时可以像袁枚,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得精致小资;不顺心时,则可以学学苏轼,用旷达的心胸认真对待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学会“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

蔡澜先生说过:没有比吃东西打发时间更好的了,而且饱腹的感觉,永远是一个很好的感觉。

人生苦短,我们无法左右很多事情,但可以用一道道美食给予自己抚慰。美食,就是黑暗里的那一道光。

作者:林小白

有书智库领读达人、多平台认证讲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