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璧ㅣ大历史中的小器物

 鸣歌 2018-12-27




原  刊

《光明日报》文化遗产专刊

2016年08月12日 09版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6-08/12/nw.D110000gmrb_20160812_2-09.htm

 


古代的玉器,最初大体都是实用器,以装饰类器形为多。后来的玉礼器,应当是为顶层社会设计的,部分礼玉的型制,也是源于实用器,有的略有变形,其中以玉璧的出现最有意思。


玉璧本依手环造型,器体向平面扩展,成为一个宽且平的环形。当然如果由立面扩展,就成了高且方的琮。考古发现早期的玉璧,有的就像镯一样戴在死者的手腕上,这是判断环与璧两者关系的重要证据。

 

璧的用处,依《周礼 · 大宗伯》所说,“以苍璧礼天”,是最重要的礼器。又见《典瑞》说,“疏璧琮以敛尸”,又是一种高等贵族用于埋葬的器具。祭天、礼地、敛尸,就成了琮与璧的主要用途之所在,考古界和收藏界的许多讨论也都围绕着这些论点展开。



西周ㅣ山西曲沃晋侯墓地

 

但仅以《周礼》所述,琮、璧的作用并不只有这些。除了礼神敬祖之外,它其实更常见的用法应当是敬人亲人,是卑下亲尊上的必备的礼物。

 

说起璧来,我们想到了管子。管子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上卿,被称为 “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管仲的著作,今存《管子》76篇,内容非常丰富,其中《轻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学著作。

 

《管子 · 轻重》中就有一个很特别的故事,讲的就是璧。一天齐桓公愁容满面地对管子说:“寡人很想西行朝贺周天子,可是献礼的贡物不足,难以成行,有什么办法呢?”

 

管子想了想,做出了这样的回答:“请下令城中阴里人家,筑起三重院墙,紧闭九道门窗,让玉人在里面秘密地琢石为璧。石璧径尺者定价一个万钱,八寸者八千,七寸者七千,珪四千,瑗五百。”



春秋ㅣ河南光山宝相寺黄君孟墓


等到石璧的数量足够时,管子专程西见天子,他对天子说:“我们小邑之君,想率诸侯前来朝拜先王祖庙,来领略周室风范。请下令天下诸侯,前来朝贺的人一定要用彤弓石璧作献礼。没有带彤弓石璧的,不准进入庙堂”。天子居然高兴地答应了,于是以管子的说辞号令于天下,你要来见,就一定要带上璧。

 

结果呢,果然不出管子的计谋,别国哪里来得及造那么多的璧,天下诸侯只得满载着黄金珠玉五谷文采布帛,日以继夜地赶往齐国,去换取齐人的石璧。齐国的石璧因此流传天下,而天下财物也就源源不断运送到了齐国。这一次的收获,让齐国八年没有征收赋税。这个事件,被称之为“阴里之谋”,又称 “石璧谋”。

 

这个近乎寓言的故事,曾让古人产生过怀疑,不相信会实有其事。不论这石璧谋是否真有其事,齐国强盛起来了是事实,人家称霸也是事实。这璧给齐国带来的不仅是财源,更重要的是政治资源,通过璧的造卖,开始号令起诸侯来。

 

到了战国时期,又有一段很重要的历史与璧有关,这就是和氏璧完璧归赵的故事。


战国ㅣ湖北江陵望山2号墓(楚玉璧

战国ㅣ湖北荆州熊家冢墓地楚玉璧


历史上一定发生过许多与璧有关的故事,不过好像只有这一段完璧归赵,将璧的价值演绎得最是生动。许多古籍如《韩非子》和《新序》都记录了与和氏璧相关的掌故,司马迁的《史记 · 廉颇蔺相如列传》也记录了此事。

 

故事说春秋有叫个卞和的楚人,在荆山发现一块玉璞,他觉得是难得的宝贝,就拿去献给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验,玉工看走了眼,说只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逐出国门。厉王死后武王即位,卞和又捧着璞玉去献武王,玉工仍说是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


到了楚文王继位,怀揣璞玉的卞和在山边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得两眼溢血。文王以为他是因被削足而悲伤,卞和说是因宝玉被认作石头、忠贞之士被当作欺君之臣的是非颠倒而痛心。文王动了心,这次命玉工干脆剖开璞玉查验,结果证实是稀世宝玉。卞和为这块玉失掉了两只脚,不过也算终成正果,这宝玉后来被玉工雕琢成了一块玉璧,名为 “和氏之璧”。

 

和氏璧在流传中名声越来越大,价值也越来越高,有 “价值连城” 之说,成为 “天下所共传之宝”。和氏璧成了楚国的国宝,后来楚国用和氏璧向赵国求婚,宝玉也就成了赵国的最爱。

 

或说是到楚威王时,将玉璧赏赐给了伐魏有功的昭阳相国。有一次昭阳在水边宴宾赏璧,有人高呼 “渊中有大鱼”,待宾主临渊观鱼回席,和氏璧已是不翼而飞。有人怀疑是相府门人张仪窃走了玉璧,可拘拷无果。这张仪可不是等闲之辈,受辱后一直怀恨在心,后来入秦拜相,玩出了拘楚怀王、克楚郢都、取楚汉中的大戏,也算是报了因和氏璧郁积的仇恨。

 

玉璧被窃后辗转流入赵国,为赵太监缨贤所得,又为赵惠文王据有。秦昭襄王听说和氏璧到了赵国,提出要以十五座城池作交换,处于弱势的赵国明知有诈,可是也不敢怠慢,不情不愿地便派蔺相如奉璧使秦。

 

秦王见了蔺相如带来的和氏璧,却无意给赵国城池。蔺相如知道结局不妙,他也心生一计,编了一通理由诈秦王说:“和氏璧天下闻名,在我送它入秦之前,赵王斋戒五日,举行了隆重的送宝仪式。现在秦王要接受这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也要举行接受宝玉的正式仪式”。秦王信以为真,却不知在他等待的这几日里,蔺相如已经暗地里派人携璧回赵,正所谓 “完璧归赵” 也。


汉代ㅣ重庆 “和氏璧” 故事画像石



汉代ㅣ山东嘉祥 “完璧归赵” 故事画像石


赵国后来还是没有能保住自己的宝贝,秦破赵,和氏璧终为秦所得,秦始皇为拥有和氏之璧而自豪。秦将玉璧改制为传国玉玺,丞相李斯写了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八个篆字,由玉工孙寿刻到了玺上。和氏完璧虽然最终并没有保全,它却再一次升值,由璧变玺之后,成为了皇权的重要象征之一。

 

和氏璧因为是世间稀见的美玉,因为是古人与天等观的环璧,所以能价值连城。又因为它来历不凡,传承不俗,还是忠诚与气节的象征。

 

一件 “和氏璧” 引出一串故事,还留下 “完璧归赵”、“价值连城 ”的成语,文化价值也不可低估。这样的璧确实值得珍爱,它并不仅仅是一块楚王识得与识不得的玉。

 

秦的传国玉玺并没有将国一代代往下传,却很快就灭国于汉,又一个新王朝登上历史舞台。

 

不过在刘汉立国之前,又演出了一场与璧相关的大戏,这就是所谓的鸿门宴。那会儿项羽同刘邦夺天下,争王位,项羽已然占了上风。有人告诉项羽,说刘邦自己要称王,急坏了的刘邦前往项羽的鸿门阵前说明并无此事。项羽大约也有些相信刘邦的言语,可他的手下为了彻底了结刘氏集团,准备在这鸿门宴实施斩首一招。酒宴上刀光剑影,险情迭出,这当口居然有几种玉器登场了,其中就有两件玉璧。  


西汉ㅣ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陵


以《史记 · 项羽本纪》的叙述,先是范增几次用目光示意项王,还三次举起所配玉玦提醒。玉玦本寓决绝之意,这是说一定要快作决断,可是项王默然不应。刘邦见情势逼迫,借故出外如厕,然后就不辞而别逃走了。

 

不过这刘邦也算是精明十分,他居然随身带着两样四件玉器,两件玉璧,两件玉杯,嘱张良返帐中分送项羽和范增。

 

项羽接受了白玉璧,放到座位上。范增将玉杯摔在地上,还拔出剑砍碎了它,哀叹说 “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汉代ㅣ河南南阳 “鸿门宴” 故事画像石


项羽收了璧,心里似乎感觉到了一种踏实,玉璧象征天,象征王权,送了这么重的礼,这不就是说明刘邦没有了野心吗?他没有派兵去追赶刘邦,刘邦早就安全回到营中了。

 

那后来呢,本来经过三年苦战已经如愿的西楚霸王,又经五年战事最后是四面楚歌,自刎而亡,天下归汉。

 

小器物写下了大历史,这玉璧反复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它怎么就有那么大的魅力,这正是信仰的力量。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