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婺源察关有座“徽州第一寡妇桥”,村民忌讳摄影人当宝

 ok226199 2018-12-27

世间纷扰随溪去,一牛一犁慢生活。在摄影美图上,每见古桥、老人与牛的画面,总是被这世外桃源般的恬静唯美所打动,终于在婺源浙源察关村看到了这样的景象。这座古桥叫“祭酒桥”,但它还有个不太好听的名字“寡妇桥”。

察关村,始建于唐僖宗时期的千年古村。据说是爱钓鱼的始祖,将鱼竿插在溪边,第二天长出了枝叶,便决定在此建村,村名也慢慢由“插竿”变成了”察关”。古徽州人看重风水,婺源篁村也有先人倒插罗汉松的传说,可见婺源生态宜居,处处风水宝地。

察关村以“詹”姓为主,詹天佑的老家就在这里。高铁时代说走就走的旅行,真要感谢这位铁路之父的伟大创举,先去詹氏宗祠参观祭拜一下吧。

察关水口这座亭子叫祭酒厅,很古朴的样子,里面墙上有一段文字记载,是宋绍兴年间,三任金华太守生病辞官回乡,在水口建了七间亭子和“祭酒桥”,目前只剩下这座亭子和古桥了。

亭子后半阕的“文昌阁”,是古人寒窗苦读求取功名的清静之地。每天面对碧水清溪鸟鸣清脆,舞文弄墨吟诗唱和,好生风雅惬意呀。

婺源水口林一般都和村庄同岁,想必这棵枝叶繁茂的古樟树,也该有千年之久了。溪流两岸共有二十八棵这样的参天大树,如众星拱月,拱卫着祭酒桥。古木森森,当初求功名的学子却早已不在了,相比这些古树,人的生命极其短暂渺小。

不时有村民过桥,发现桥上居然没护杆很危险。原来这座800多年的老桥,曾因年久失修被损毁,是村中一寡妇带头募捐复建的。村人念其功德,故意将桥上石栏拆去,取无栏(男)之意,所以该桥又叫“寡妇桥”。如今村民逢婚嫁喜事,很忌讳行经此桥,以避“寡妇”之讳。

著名的徽饶古道就在桥那头。山多地少的古徽州,男人很早就外出经商,商人重利轻别离,家中多老幼和寡妇。良心好的衣锦还乡,运气差的则客死他乡,也有功成名就纳了小妾,几十年再也不回家,留下糟糠之妻守空房,这寡妇桥便是古徽州女子心中永远的痛。

桥下微波轻漾,倒映着桥孔,如果有阳光投射,古桥倒影恰好构成一个完美的圆。桥洞下幽幽清流,洞外青山葱茏,粉墙黛瓦田舍俨然,一处岁月静好的模样。于是摄影人纷至沓来,也成了《致青春》等影视剧的外景拍摄地。

我们去的那天下着小雨,还刮起了大风,也就无缘古桥最美的圆了。好不容易来一趟,总的有所收获吧,为了烘托意境,花80元请包车师傅找来老农、老牛当模特。古桥刚好在风口,寒风吹得人直打颤,拿相机的手很快就冻僵了。老牛似乎也怕冷不肯配合摆拍,在桥上走了两回便不动了。

老农只好不停地吆喝,老牛才又在桥上、古道上很不情愿地走了7、8个来回。回来整理照片时心里挺不是滋味,发现老农看老牛的眼神很特别,充满了心疼和无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