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清&张唐新作 | 旭辉苏南皇冠产品 . 雁归来院

 MARYZHAO图书馆 2018-12-27

看见景观| 项目选推

旭辉·雁归来院

建筑设计:日清建筑

景观设计:张唐景观

旭辉 . 雁归来

一座雁归来院,

一路西山太湖,

一砖一瓦筑一方精神家园……


旭辉·雁归来院  映像片 首发

我想沉浸

沉浸在自然的色彩

和气息里

把风灌进胸膛

把绿种进眼眸

听四季花开

听款款私语


——西山语录


背山面湖
葱郁缥缈迷人醉,太湖光影阑珊


——区位解读Location Interpretation



苏州旭辉·雁归来院坐落于苏州市吴中区西山岛,北倚西山,南邻太湖,“ 山水 ” 与 “ 居所 ” 融合相生。西山这个溢美之地,拥有水天相接的旷世美景,既享林泉之趣,又得居所之宜。


背山面湖,不如归来。西山好,诗酒田院,雁归来院。



冠上明珠
诗意的栖息,用情怀建构人居


——产品意义Product Significance


从运河到太湖,是城市与时代的生命张力的必然。旭辉一路顺应城市发展的脉络向前走,驻足太湖西山,看似偶然,实则必然。雁归来院是旭辉CIFI-5系列,即旭辉的第五代人居作品。CIFI-5系列探索建筑与生命如何在共存中融合共生,协同发展。因为爱这片土地,2018年旭辉·雁归来院让情怀落地。



太湖、西山,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出离都市核心区,如何还能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雁归来院项目的定位规划,经历了从“非传统意义的二居产品”到“玩居产品”再到“生活平台”三个阶段的调整。


旭辉集团总裁林峰先生曾表示:“旭辉集团很多高端的产品系都是在苏南旭辉率先落地。在产品和服务上,苏南旭辉是旭辉集团上的皇冠,而雁归来院,则是皇冠上的明珠,是苏南旭辉凝聚了很多心血推出的创新产品。”



舒缓排布
滨水赋流年,巷深蕴幽密


——规划结构Structure Plan


雁归来院的产品理念由地脉、建筑、社区三个部分组成,将太湖西山的地脉文化、古村落的排布形式、景观小品与设计理念相结合,规划出了一款新中式风格的独栋别墅社区。


▲项目鸟瞰


核心景观主轴向东西方向缓缓打开,形成多个街巷组团。沿太湖为33栋湖光记趣(110㎡)户型,沿南北、东西的轴线,地块东西两侧滨水区域为105栋时光煮雨(80㎡)户型,沿曲折幽深的的街巷为298栋浮游散记(60㎡)户型。共计436栋别墅产品。总建筑面积33682㎡,用地面积161766㎡,容积率0.2,建筑密度仅为14.7%,绿地率达50%。



风雅吴中
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


——设计理念 Design Concept


苏州旭辉·雁归来院力图通过设计营造一个隐世桃源之境,满足吴中风雅之士闲云野鹤的情怀诉求。


▲沿太湖方向效果图

▲沿太湖方向实景


设计旨在运用现代的设计语汇与材料技艺,演绎传统江南建筑园林的气韵神形,再现了“粉墙黛瓦,飞檐漏窗,水路纵横,河街相邻,进退错落,曲折幽深”的风雅吴中。


游园入画
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空间与游线 Space & Flowline


文震亨曾以“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来描述苏州园林所包含的禅意。在他的笔下,园林中方寸天地间的闲适物境,不再是肉眼所见的朱栏玉砌,旖旎繁复,而是物我相融、见微知著的哲学思辨。



项目设计将苏州园林物我相融的游园体验、以小见大的禅意哲学融入在整体的规划格局中,使得“山水”与“居所”融合相生。由一条起于竹林秘境,止于太湖长泽的南北主轴作为统领。通过在路径体验上的【去尘】【见山】【游园】【入画】【登堂】【无界】六个空间层次层层递进,渐入佳境。



壹·去尘


▲入口空间与远山


不同于传统项目的门第气势磅礴,雁归来院在最初设计时就期望它的气韵同江南的文人雅士一般,是谦逊温婉的。


初入雁归来院,循着曲折小径,远山朦胧,竹林疏影横斜婆娑。由市井喧闹过渡到园居清雅,抛开尘世的浮光掠影。



贰·见山


▲大堂正立面效果


穿过竹林,空间被戏剧性的放大,疏朗且开阔。


第五立面的设计一直都被认为是中式建筑的精髓所在。在大堂建筑的设计中,以起伏之形回应山峦变化,采用了钢结构形式的金属屋面。保证屋檐曲率的同时,达到了出檐深远、屋面轻薄的观感体验。


起伏的重檐屋顶之下,毫无遮蔽的将四周景观纳入建筑内部,打破了建筑内外部的界线,将消极静止的建筑空间,转换为流畅生动的力量表达。


▲大堂屋檐起伏效果


如果说通透的玻璃表达的是若有若无的朦胧,那起伏的屋面则是述说着见山不是山的禅境。一虚一曲将传统山水画中的墨画蕴意、水乡淡雅,演绎的更为传神。


▲大堂与廊道

▲大堂内景效果


叁·游园


▲曲廊&荷花池


沿着廊道前行,迂回的廊道与幽静的水面,静中见动,动中寓静。

一池、一荷、一树,一廊,勾勒出独特的江南水墨意境。一桥、一阑、一柱、一亭,创造出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景观图景。


▲曲廊&凉亭


肆·入画




随廊越坡,涓涓流水细浸阶。凭阑得静观之趣,俯视池水,弥漫无尽,聚而支分,去来无踪。


▲阶梯回望远山


伍·登堂


▲售楼处延时效果


东方建筑的核心精神是屋顶下的灰空间,它应该是开放通透的,一处与自然对话的场所。


在本案中轴线的最南端,设计以歇山屋檐下的灰空间、悬挑的露台为核心,形成建筑与自然相融合的均衡之境,空灵而悠远。


▲售楼处&太湖

▲售楼处&内景


曲化的歇山屋面,回应着独特的东方建筑语言。悬挑的景观露台,表达出极简的现代设计手段。从体块关系到建造细节,每一处都基于使用者的角度来考量。木纹铝板的收边,暖色格栅的装饰,一顺空丁的洞石,细节设计的背后则是情感与记忆的表达。


▲售楼处功能分析



▲80㎡&60㎡户型院墙与门头

▲80㎡户型住宅与庭院


回望太湖,“居所”与“山水”融合相生的无界之境。


▲无界之境

▲售楼处屋顶细节图


在建筑外立面的材料表达上,设计采用了石材、真石漆、铝板、金属漆等相结合的处理手法,形成了江南建筑所特有的“黑白灰”色彩美学。同时在单一色彩的表达上,采用多样的肌理处理方式,述说着不同的记忆与脉络。


传统的延续并非建筑的复刻,而是重新建构集体记忆与情感表达,这样一种建构过程并不等同于针对过去的一种机械性的积累,而更多可能是对过去的一种穿插式的建构。最终形成的则是一种以记忆为基础的心理现实,唤起每个人对于城市文脉和地缘文化的沉思。

 


张唐讲述 | 苏州雁归来:太湖故事




一个项目从开始了解,谈合同,开始设计,最终建成,请摄影师拍照,到最后记录和发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漫长的以至最后介绍它的时候,已经不太想谈论了——兴奋点已经转移到一些其他新的项目上。


比起回忆当初是怎么做的这个设计,我更愿意利用这个机会来反思一下。

 

过去这些年各地巨大的开发,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地产项目。虽然不知道全国一年到底有多少个新建项目,但有一点很明确:景观设计师在这场巨大的资本游戏里扮演着一个小小的角色。开发商拿到地要提升它的价值,先根据市场确定产品类型和销售策略,然后根据需要找到适当的设计师。


按理说,设计师在开始设计时总应该要先了解项目的使用者的需求吧?但是很遗憾,中国的景观项目里使用者至少在设计环节是缺失的,尤其是在这类项目里。我们根本不知道将会是谁最终入住:管理部门不是,开发商不是,我们设计师也不是。虽然我并不认为设计师应该将设计决策完全依赖于公众参与,但完全不了解使用者的需求而做设计更加不可思议。

 

唯一可以想象的是,我们可能会是这个未来社区的一员,由此来想象它的景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作为中国当代的景观设计师,我们并没有太多的前例可循。在探索的过程中,可借鉴的有古典园林,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有各种风情度假酒店;也有西方现代时尚的公园。但是,不管哪一类,最终它需要承载将来社区的日常生活。孩子们将会在这里成长,邻居会在这里认识,我们也会在这里逐渐老去——这才是景观设计的核心。

 

雁归来的景观设计基于设计师的一个假想:如果我未来会住在这个社区,我希望它应该是什么样子。在设计一个新的社区,不能和未来的社区居民交流之前,我们只能尽量地利用想象,和不存在的居民对话,希望能做的更好一些,帮助未来的居民在这里幸福生活。


互动水景

陨石地貌活动场地


陨石块活动观景平台

湖边步道


湖边泳池观景平台


虽然已经在上海生活了许多年,但对于近在咫尺的太湖,我们其实并不是太了解。如果有机会住在湖畔,我希望我能真正地了解它。太湖的成因有各种说法,并无定论但可能是因为当时刚看的电影《你的名字》,我觉得太湖的陨石冲击假说格外有意思。这个假说太美了,我希望它是真的,希望每个人都能知道和感受到它。湖滨绿地的设计就是利用这个假说组织,利用地形构成一系列和日常生活相关的空间。


陨石坑儿童游乐场手绘


陨石坑地貌活动草坪

地形草坪细节


太湖的水质在过去的一些年由于各种工业、生活排放曾经被严重污染。虽然现在水质已经逐渐得到改善,但还远远没到一种完美的状态。水是地方景观文化里的重要元素;理水/伴水而居是江南水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社区里的水不仅仅是形态上对江南古典园林理水的一个回应,而更多的是对太湖区域水文化的赞美。社区中央的水池收集社区内部雨水,并采用水下森林提高水质;水的循环包括曝氧过程和环太湖六大名泉的故事相结合,成为几个独特记忆点。


以环太湖六大名泉与场地内六个水景节点做结合,水景的打造运用了跌瀑、涌泉、镜面等多种表现形式;并依照六大名泉的位置,布置到我们场地。配以名字—惠山、卓锡、金沙、无碍、憨憨、虎丘

 


无碍溪手绘


无碍溪互动水景


无碍溪水景细节


石泉手绘


石泉庭院


水系手绘


水系

水边廊架


流水吧台


流水吧台细节


水森林生态水池手绘


水森林生态水池


社区的景观空间是居民聚会休闲的场所,我们相信背后的故事会让社区景观更有独特性,由此会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太湖眺望平台手绘


太湖眺望平台


湖边休息平台


休息平台细节


湖边湿地休息区


当然,故事之外,最重要的还是社区开放空间里丰富的景观体验,让人能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体会到自然之美。不管是烟雨朦胧时在回廊里漫游,还是阳光灿烂下在草坪上奔跑;不管是微风细柳湖畔闲坐,看云起日落,还是池塘春草细数游鱼,景观中最动人的地方总还是千变万化的大自然。


继承原场地记忆的一小块稻田(摄影:另存为摄影工作室

收割水稻(摄影:另存为摄影工作室

一景多用,艺术地形有时被用来晒水稻(摄影:另存为摄影工作室)


景观设计面对的目标虽然表面上看是销售,但是终归大家的目的都是想帮助以后入住的社区居民,希望他们有更好的生活。通过社区景观增加人们对自然的体验/亲近和了解,增加社区居民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鼓励人们参与社区的维护管理和运营,建立互信友好的社区氛围。社区很小,但一个社会正是由这么一个个的小社区组成的。


推敲及施工过程照片


工程档案

项目名称丨苏州旭辉雁归来院

项目类别丨住宅

项目位置丨苏州西山岛

开 发 商丨苏南旭辉区域集团

建筑设计丨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总建筑师丨宋照青

设计团队丨赵晶鑫 姜茗博 王志新 罗晶 赵若菡 程林 陈美丽 周翔宇

景观设计丨上海张唐景观设计事务所

设计团队 | 张东、唐子颖、张亚男、张玫芳、周啸、顾欣骏、席琦、杜欣波、王琪、刘昕、陈逸帆、牛宇轩、杨玉鹏、张喆鑫

装置设计 | 张唐艺术工作室

占地面积丨161766㎡

建筑面积丨32334㎡

容 积 率丨0.2

绿 化 率丨50%

摄影&影视制作丨寻美影视

建成时间 | 2018年8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