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23岁参军,29岁当师长,半年后不幸牺牲,去世85年,无亲人祭奠

 君临天下100 2018-12-27

趣点滴 

他23岁参军,29岁当师长,半年后不幸牺牲,去世85年,无亲人祭奠

文|稻草人

抗战期间因战火阻隔,来往交通不便,书信也非常的珍贵,所以有些人在从家里出发参加入伍以后,几乎没有机会能和家里取得联系,更别说回去探望双亲,只能在战争结束后才能回到家里,也有的出去以后家里就遭逢变故迁移了住所,因无法找到出去参军的家人,只能就此断了联系再也无法相见。保家卫国与日寇作战中牺牲的战士们都会长眠在国家修建的烈士陵园中,但在四川的一座陵园中有一个我军的高级将领墓前鲜有人问津,除了定期有部队的人过来扫墓,却不曾像别的墓前那样,有亲人过来祭拜,这是为什么呢?墓主人叫汪烈山,出生于湖北红安的一个贫苦家庭。

父母靠着辛勤的手工劳动积攒了微薄的积蓄供上他上学期待着改变家里的命运。他天生聪慧善于思考,对于当时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陷入了深思,在心里萌生了一个微弱的火种。后来父母也无力供他上学,他就回家打零工,在革命的势头蔓延到他们这里的时候,他心中的火种马上被点燃,23岁参军了革命军队。

进入部队以后,他表现很出色,参加了多次的战役,一路从小兵做到了军队的中层领导,参与了革命根据地创建,还参加了多次的反围剿作战,后来29岁的他靠着军功累升至王牌部队的师长。汪烈山不仅善于打仗,在平常更是特效的关心手下的士兵,经常对士兵们嘘寒问暖,那个时候红军的军费紧张,经常缺乏军备物资。

他总是把自己的钱物省下来给士兵。自己穿的特别破烂,吃的也特别的简单,士兵们对于长官的爱护特别感激,因此在战场上才会表现的如此拼命。在一次战役中,他搭档的政委受了伤,被医务兵放在担架上抬回后方医治,汪烈山看他穿的少,就随手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盖在他的身上,挥手示意医务兵快点走别耽误治疗。

那个时候已经是深秋,那个政委也就是后来的开国上将陈锡联看着他在寒风中坚强的背影心里就特别的不是滋味。可惜天妒英才,汪烈山二十九岁的时候在战场上不幸中弹,失血过多身亡。他殉国的消息传来,军队上下无一不悲痛万分。

他的领导惋惜失去了这么一位有潜力又有能力的干将,士兵们则痛哭怀念这位和他们同吃同住一起冲锋的师长。后来因为在乱世中消息传输不便,因他辗转多地作战,部队上无法准备的把消息通知到他的家人,直到现在85年都联系不到汪烈山的后人,这也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